20136月10                攝氏20

波蘭格但斯克GDANSK           晴天

   早上從索波特Sopot我們住宿的Sofitel Grand Sopot-波蘭駱駝(四十) ,吃過早餐,漫步在陽光普照的波羅的海沙灘後,重森ㄚ被搭上巴士前往格但斯克(Gdansk)老城區參觀。 

1536994753-160492830.jpg

 

 

   格但斯克是波蘭波美拉尼亞省省會及北方最大城和最大港。早在十世紀就已經發跡,十四世紀時為條頓騎士團所佔領,隨後成為漢薩同盟的一員。長久以來,這個地方一直是德國和波蘭主權爭議的焦點。二十世紀初,由於戰爭和種族的關係,格但斯克兩度成為無國籍的自由市,波蘭只得在格但斯克北方又建造一個格丁尼亞港(Gdynia),這兩個城市和中間的索波特(Sopot)合成一個三聯市。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的爆發點,也是波蘭民主聖地團結工聯的發源地,對東歐近代民主有著深遠的影響。

   漢薩同盟(拉丁語:Hansa, Hansa Teutonica Liga Hanseatica,英語:Hanseatic League),12-13世紀中歐的神聖羅馬帝國與條頓騎士團諸城市之間形成的商業、政治聯盟,以德意志北部城市為主。漢薩(Hansa、或Hanse )一詞,德文意為「公所」或者「會館」,最早是指從須德海到芬蘭、瑞典到挪威的一群商人與一群貿易船隻。12世紀中期逐漸形成,14世紀晚期—15世紀早期達到鼎盛,加盟城市最多達到160個。1367年成立以呂貝克城為首的領導機構,有漢堡、科隆、不來梅等大城市的富商、貴族參加。擁有武裝和金庫。1370年戰勝丹麥,訂立《施特拉爾松德條約》。同盟壟斷波羅的海地區貿易,並在西起倫敦,東至諾夫哥羅德的沿海地區建立商站,實力雄厚。15世紀中葉後,隨着英、俄、尼德蘭等國工商業的發展和新航路的開闢,轉衰,1669年解體。

 

   漢薩同盟:是德國商人為了經濟利益所發展出來的聯合商業行為。由於早期商業發展的需要,德國商人於1161年在波羅的海的哥特蘭島成立漢薩同盟(Hanseatic LeagueDie Hanse)。以德國的呂北克市(Lübeck)為根據地,除了和各國建立商業關係外,有些德國商人的移民則在波羅的海沿岸建立了許多城市,包括現今波蘭的格但斯克在內,這些德國移民也造成了後來德國和波蘭對此地主權歸屬的爭議。

 

   格但斯克位於波蘭的北部,地理坐標:北緯54°22′,東經18°38′。它的北面瀕臨波羅的海的格但斯克灣,這是一個略呈半圓形的海灣,位於波羅的海的東南部,部分以海爾半島與波羅的海的主體相分隔,有波蘭最大的河流維斯瓦河注入。維斯瓦河的河口分出許多道汊流,格但斯克的市區就位於幹流左側的一道汊流——摩特拉瓦河(Motława)兩岸,河岸地帶是這座港口城市的發祥地。

 

   格但斯克市本身的面積是262平方千米。在20世紀,格但斯克附近新建了2座城市:索波特——國際休假勝地和文化中心;格丁尼亞——1920年代波蘭新建的港口城市。這3座城市連同其郊區,在20世紀後期逐漸發展形成了一個人口超過100萬的都市圈,稱為大格但斯克或三聯市(Tricity)。

 

   格但斯克的地形與波蘭的大部分地區一樣,為大面積開闊的平原;並且,由於地處維斯瓦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區,這裡的地勢比波蘭其他地方更為低平,海拔高度只有713米。附近分佈著大片的沼澤、濕地。不過,在距離但格但斯克不遠的圖爾姆伯格(Turmberg),也有海拔達到331米的丘陵,那是波德平原的最高點,從成因看則屬於典型的冰磧丘陵。

 

   格但斯克位於西風帶,常年受到大西洋濕潤空氣的影響,因此雖然緯度很高,但氣候類型仍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2.8℃,1月平均氣溫為 -2.4℃,一月平均日最低氣溫為-3.4℃,如果與大致同緯度的典型大陸性氣候地區,如中國最北部的黑龍江省漠河相比,顯然要溫暖得多;而七月平均氣溫 17.3℃,平均日最高氣溫為21.0℃,相當涼爽宜人。格但斯克的年均降雨日數高達162天,常常陰雨連綿,但年降水總量並不算太多,只有590毫米。降水以510月較為豐沛。

   從巴士下來往舊城區走來,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格但斯克(Gdansk)的著名地標-綠門(Brama Zielona)

 

 

   右手邊就是著名的摩特拉瓦(Motława)運河碼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