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0日       攝氏34℃   
嘉義市東區公園街42       晴天  
    在高鐵嘉義站下車,重森ㄚ被搭上免費接駁公車,來到終點站嘉義公園-嘉義駱駝


     嘉義公園內最珍貴的古蹟,主要就是日治時代嘉義神社的歷史遺跡。


    十年多來,重森ㄚ被曾走訪過不少日本神社的遺跡,大多只剩殘跡而已。 其中以保存最為完整為桃園神社-日本境外唯一保存最完整的神社建築,其次就屬嘉義神社了。當年曾經被遭受冷落破壞唾棄的日本神社,經過半個世紀之後,倖存下來的遺跡,如今都成為受到呵護的國家歷史古蹟。該如何解釋這樣的心理轉折呢?


    這似乎是所有的政權更迭之後,必然會經歷的歷史現象。對於前朝文物懷有敵意與否定,正反映了政權初立的不安心理, 往往須等到政權穩固,有了自信之後,才能對前朝的歷史功過,給予較客觀的評價,而對於前朝歷史遺跡能有一份同情的理解,視之為歷史記憶,而能夠寬容的看待其間的種種歷史滄桑。這種心理轉折的過程,有時需要一、二十年的時間,有時得花三、五十年的光陰, 而有時因為政權始終心理不安,而就得等待更漫長的歲月。


    嘉義神社之祭器庫


    嘉義神社位於臺灣嘉義市嘉義公園內,社格屬國幣小社,神社本殿於中華民國統治臺灣後改為忠烈祠,並於1994年4月24日受火災全毀,原址於1998年改建為「射日塔」。其附屬館所在1998年被核定為嘉義市市定古蹟,古蹟範圍包括齋館、社務所、手水舍、參集所、神輿庫以及參道和參道兩旁的石燈籠和高麗犬石雕,其中的齋館與社務所建築經整修後於2001年1月5日開館啟用,命名為「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嘉義神社創建於大正4年(1915年),當時的建築方位為坐北朝南;昭和15年(1940年)嘉義神社改建,昭和17年(1942年)完成社殿,成為坐東朝西的建築;昭和18年(1943年)其附屬館所齋館與社務所亦興建完成。三年之後,日本戰敗,台灣改隸。嘉義神社就被改為忠烈祠。


    嘉義神社手水舍


    齋館與社務所合起來即今日的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齋館與社務所兩棟建築使用的建築方式是屬於日式的「書院造」木構造,兩棟建築的空間互為串聯。兩棟建築的內部建築素材皆包括天花板、塌塌米地板、紙橫拉門、玄關、外廊道,皆是傳統的日本建築式樣。


    齋館的室內面積70坪,內部設有祭壇、式場與房間。社務所室內面積為61.16坪,整體格局略成L型,有中廊可以進出齋館,社務所的兩側則被隔為數個房間供神社的工作人員使用。部分參考維基百科TONY























    嘉義神社參道旁的石燈籠,1920年建造。





















































    嘉義市射日塔


    第一代嘉義神社的遺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