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68  攝氏30 

義大利羅馬  晴天 

   梵蒂岡博物館建於公元5世紀末,早期是教皇的一座宮廷,後改為綜合性博物館。博物館共擁有十二個陳列館和五條藝術長廊。 

 

  由於羅馬教廷借助了遍布世界的天主教堂,搜羅各地文物不遺餘力,所以梵蒂岡博物館的藏品甚為豐富多采,彙集了希臘、羅馬的古代遺物以及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精華。

 

   松果廣場在1506年設計,而這個半圓形的璧竈是1565年建造,仿萬神殿的拱頂模式。這個庭院放置了西斯汀禮拜堂的巨畫說明照片,方便導遊對觀光客解說用途,廣場的聲音不會聚集,禮拜堂內要保持肅靜,所以只能利用這廣場了。









 







   特洛伊木馬屠城記是大家所熟悉的希臘故事,講的是為爭奪美女海倫所發動的希臘戰爭,它描述的是特洛伊的祭司勞孔Laocoon,由於事先警告他的人民不可藏有希臘軍的木馬(希臘人其實裝滿了武裝的男人在木馬裡面),眾神恐怕計謀失敗,於是派出兩條巨蟒來纏死他和他的兩個兒子,雕像所刻畫的肉體苦痛和騷動成為古典主義的精品。



 

 

 

 

 

 

 

 

 

 

 

 

 

 

 

 

   門簷上的是第102位教宗利奧13世的塑像

 

 

 

 

 

 

 

   地圖陳列廊。牆上的濕壁畫,都是16世紀義大利各城市和沿海島嶼的地圖。天花板的畫作立體逼真,色澤艷麗。

 

 

 

 

 

 

 

 

 

 

   西斯汀禮拜堂(La Cappella Sistina)是紅衣主教團舉行教宗選舉及其他主教、教宗的宗教儀式的場所,原建於1475年~1481年間。西斯汀禮拜堂是歷任教宗舉行特殊宗教儀式的場所,更是樞機主教團舉行秘密會議選舉新任教宗的地點,西斯汀禮拜堂的規模雖然不大,卻享有高知名度以及崇高的歷史地位。公元1487年完工的西斯汀教堂,長40.23公尺、寬13.41公尺、高20.73公尺,因為是教宗西斯汀四世聘請工程師杜爾齊修建的,因而以西斯汀為名。

   西斯汀教堂之所以名揚全球,另外一個原因是,教堂裡有兩幅由文藝復興時代藝術家米開朗基羅所創作的壁畫傑作,分別是,天花板上的創世紀以及祭台後方牆壁上的末日審判。按照目前梵蒂岡博物館的參觀行進路線,西斯汀聖堂位於最末端,許多遊客到了羅馬一定要前往梵蒂岡博物館參觀,西斯汀聖堂的這兩幅壁畫自然是不能錯過的作品。

   西斯汀禮拜堂的裝飾可以劃分為三個時期,每個時期正巧對應著文藝復興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牆壁上綿長的濕壁畫繪於1481年~1483年,天花板上的濕壁畫是米開朗基羅於1508年~1512年繪製的,他的另外一幅作品《最後的審判》大約在20年後的1534年~1541年間完成的。

   長牆面是由15世紀畫壇精英,如賓杜利基歐、佩魯吉諾(Perugino)、希紐列利(Signorelli)、波提且利(Botticelli)、羅塞里(Cosimo Rosselli)、吉爾蘭戴歐(Domenico Ghirlandaio)等繪製的一系列摩西及基督的聖經故事。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都來自托斯卡尼或溫布里亞。當時在重新興盛起來的強大教皇統治下,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中心從佛羅倫斯及其周圍地區移到羅馬,因而不斷有偉大的藝術家來到羅馬。

   米開朗基羅的天井濕壁畫體現了文藝復興早期文化和政治自信的情感。實際上米開朗基羅對於裝飾天花板這一工作並不十分熱心,因為他自覺自己是雕塑家而不是畫家。但當他第一次當畫家的創作時,原本教宗只希望以十二使徒為主題裝飾天井,但米開朗基羅堅持將這較簡單的方案改成了頗顯野心的《創世紀(Genesis)》。眾所周知,整整四年裡他都是躺在台架上進行創作的。當時,米開朗基羅把自己封閉在教堂之內,拒絕外界的探視和其他助手的協作,從腳手架設計到內容安排、從構圖草創到色彩實施全部由他一人親自動手掌握完成。

 

 

 

   西斯汀禮拜堂的煙囪在94419日下午550分冒出白煙,聖伯多祿大教堂的鐘聲接著在6點開始響起,向全世界十幾億天主教徒宣告,115位樞機主教已選出天主教史上第265位新任教宗。是由德國籍主教拉晉澤獲選為羅馬天主教教宗,並選擇「本篤十六世」 為封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重森ㄚ被 的頭像
    重森ㄚ被

    游重森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