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613            攝氏20  

拉脫維亞里加Rīga               晴天

   下午四點半重森ㄚ被離開隆戴爾宮Rundāles pils下-拉脫維亞駱駝(三) ,此時雖然太陽有點西照,不過依然非常強烈,我們搭上巴士往拉脫維亞首都里加Rīga前進,路程約70公里。

 

 

 

 

   開始進入里加Rīga市區,遇到下班尖峰時段,巴士走走停停。

 

   隔著道加瓦河Daugava,重森ㄚ被在巴士上面拍到對岸的古城區,塞車塞得真是時候,讓重森ㄚ被拍個夠^^

 

   里加(拉脫維亞語: Rīga)是拉脫維亞的首都,也是3個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中最大的城市,位於波羅的海岸邊,道加瓦河口。里加又是波羅的海國家主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工商業中心。里加的歷史中心被列入世界遺產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認為里加豐富的新藝術運動建築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里加位於古代利沃尼亞人(屬於芬人諸民族)的居住地上,位於道加瓦河與里加河的交會處,並曾存在過一個稱為里加湖的景觀,雖然它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了。里加這個名稱也是從里加河而來的。

 

   歷史學家認為現代的里加是由德國商人傭兵與十字軍在12世紀後期抵達此地所奠基的,當時因為這個地區人口稀少,於是對於傳教士傳播當地人民基督教是一個良好的機會。德國商人則是在1158年建立與波羅的人貿易的前哨站,而奧斯定會僧侶則在1190年在此設立修道院。

 

   里加的亞伯特在1199年成為利沃尼亞教區的主教,他在1201年帶領23艘船艦及超過1500名十字軍抵達里加,並成立聖劍兄弟騎士團(Livonian Brothers of the Sword)。

 

   里加提供了西歐與波羅的人或俄羅斯的貿易路線,後來里加也在1282年加入漢薩同盟。漢薩同盟也讓里加的政治與經濟更加穩定,讓里加可以度過後來的政治動盪。

 

   里加在1522年接受了宗教改革的主張,結束了大主教的統治權力。隨著條頓騎士團在1561年沒落,里加成為自由城市達20年之久。直到1581年時,里加受到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影響。里加在1621年受到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當時他參加了三十年戰爭)的統治。在1656年至1658年的俄羅斯-瑞典戰爭期間,里加受到俄羅斯的攻擊。直到1710年時,里加都是瑞典最大的城市,並且保持自治的地位。不過在1710年,在大北方戰爭的影響之下,里加受到沙皇彼得大帝的侵犯。俄羅斯與瑞典後來簽訂尼斯塔德條約,這也象徵瑞典統治時期的結束,俄羅斯霸權的開始。因為尼斯塔德條約,里加成為俄羅斯帝國的領土,變成一座工業化的港口都市。這樣的狀態持續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才結束。

 

   雖然波羅的海地區經過長久的改變與戰爭,波羅的海德國人仍然在里加擁有優越的地位。在幾個世紀裡,里加都使用德語為官方語言,直到俄語在1891年成為新官方語言為止(因為俄羅斯帝國推行俄羅斯化的緣故)。於是,拉脫維亞人從19世紀中葉開始取代德國人成為里加人口最多的種族。也因為拉脫維亞資產階級的崛起使得里加成為拉脫維亞民族復興的中心。1905年發生的俄羅斯革命(由拉脫維亞社會民主工人黨 Latvian Social Democratic Workers' Party)所主導)則達到社會主義活動的巔峰。

 

   里加緊接著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與1917年俄國革命的影響。德國軍隊在1917年進入里加,而1918年簽訂的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則將拉脫維亞割讓給德國。不過因為191811月簽訂的康邊停戰協定,德國放棄拉脫維亞的主權,促使拉脫維亞與其他波羅的海國家宣布獨立。拉脫維亞在19181118日正式宣布獨立,里加於是成為拉脫維亞的首都。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1918-1940年),拉脫維亞將注意力從俄國轉向西歐國家,建立了一個民主的議會制政府。英國與德國取代俄羅斯成為拉脫維亞主要的貿易夥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里加在1941年被蘇聯所佔領,而納粹德國則在1941年至1944年間佔領這個城市。在這段時期,波羅的海德國人被強制送回德國,而猶太人則被迫進入猶太人社區,並在開瑟瓦德(Kaiserwald)與Salaspils建造集中營。

 

   紅軍後來再度於1945年佔領里加,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里加幾乎失去3分之一的人口。里加也開始工業化,並從拉托維亞其他地區湧入大量的人口進入里加,特別是俄羅斯人,並因此改變人口結構。

 

 

   里加處於海洋性氣候及大陸性濕潤氣候之間,一、二月是最寒冷的季節,平均溫度為-6 °C,不過每年最寒冷的時候幾乎都會達到-20 °C to -25 °C之間。因為靠近海洋,所以秋季多霧,降雨也比較頻繁。里加的夏季則是溫暖潮濕,平均溫度為18 °C,最高溫通常會超過30 °C

 

   商業與旅遊業對於里加近年來的經濟成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大部分前往里加的觀光客是經由里加國際機場,這是波羅的海國家中最大的機場,它曾在2001年因慶祝里加建城800年而進行整修與現代化。里加在最近幾年將會產生重大的改變。拉脫維亞國家圖書館(Latvijas Nacionālā bibliotēka)開始於2007年秋天建造,並預計在2010年完工[7]。對於道加瓦河左岸中心區域的開發計畫也在市議會進行討論。而在Ķīpsala地區所進行的摩天大樓建設則產生相當大的爭議。達文西複合建築(25層)與2棟稱為Z塔(30層)的高層建築已經開始進行建設。拉脫維亞幾乎所有重要的金融機構都位於里加,包括拉脫維亞的中央銀行-拉脫維亞銀行(Latvijas Banka)。近年來,外國的商業貿易活動在里加也逐漸增加,尤其是在200451日拉脫維亞加入歐盟之後。拉脫維亞有超過50%的公司在里加進行登記。里加港也是一個重要的貨物航運中心。它是波羅的海地區一個主要的港口,而且在最近幾年內預期會因與其他波羅的海國家的貿易而成長。

 

 

   里加國際機場是里加唯一一個機場,並有提供商業服務。從1993年至2004年間,里加的空中交通成長了2倍。渡輪航線往返里加、基爾、呂貝克與斯德哥爾摩之間。里加也是木材運輸的主要轉運港口,也是拉脫維亞的鐵路運輸中心。里加南部地區一座新的橋樑在2008年完工,並在117日通車。這座橋樑是波羅的海國家近年來最大的建築計畫,將可以減少城市中心的交通阻塞。另一個大型的建築計畫是在北邊的走廊上,預計在2010年開始。

 

   里加在2008年的人口為719,613人,也是波羅的海國家中最大的城市,雖然自從1991年開始人口就逐漸減少。造成人口減少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外移與低的生育率。有些人估計里加的人口在2050年時可能只剩下目前的50%。根據2008年資料顯示,拉脫維亞人佔總人口的42.3%,俄羅斯人則佔41.7%,白俄羅斯人佔4.3%,烏克蘭人佔3.9%,波蘭人為2.0%,其他人種合計為5.8%。而2006年時的人口組成則是:拉脫維亞人佔總人口的59%,俄羅斯人則佔28.5%,白俄羅斯人佔3.8%,烏克蘭人佔2.5%,波蘭人2.0%1.4%則是立陶宛人,其他人種合計為2.4%。因為拉脫維亞在1991年獨立的緣故,蘇俄時代的移民不再自動取得公民權,其中一些人於是遷居至其他地區,造成人口減少。從1989年至2007年之間,因為一些移民的遷徙造成俄羅斯人從47.3%降低到42.1%,而拉脫維亞人則從36.5%上升到42.3%。拉脫維亞人在2006年成為里加人口最多的種族。

 

   里加擁有的高等學術教育機構,包括拉脫維亞大學、里加工業大學、里加史丹汀大學和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里加分校(Rigas Ekonomikas Augstskola)。   引文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