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9            攝氏12
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15號    晴天
   因為今天來淡水是午後,時間顯得不夠,匆匆離開教士會館-淡水駱駝,就來到旁邊的小白宮。 


   小白宮位於新北市淡水區,屬於淡水古蹟園區的一部份,淡水是新北市擁有最多古蹟的地方,在維護古蹟中將二十一個古蹟與一個歷史建築,整合成台灣第一個古蹟園區;小白宮是清朝時期淡水海關稅務司官邸,在1862年時滬尾洋關正式設立,淡水開港通商後關務繁雜,洋關員增加,變在埔頂的『居留地租界』興建三座豪宅供洋關員居住,當地人稱為『埔頂三塊厝』。


   小白宮是一棟殖民地式建築,建築為西班牙白堊迴廊式建築,表現出休閒地、舒適地、第二個家的生活情趣,洋人俗稱小別莊(bungalow);小白宮建築外設有走廊,這種走廊流行於19世紀,將維多利亞時代的紅磚鄉村建築與印度熱帶建築拱廊結合創造出的一種新樣式;小白宮中有11個半圓拱圈,東、西面各有四個半圓拱圈,十分具有規律對稱的特性,在視覺上具有協調柔和與美感;而在東、西、南三面的拱券迴廊,除了添加視覺效果的美感之外,還可增加光照面積,使每一個空間都能得到充足的日照與視野;令人贊嘆的是,小白宮內門窗的位置均與迴廊拱圈相呼應,採光性及通風性良好,更方便由室內觀賞室外景色,可見設計者的巧思與才能。


   淡水開港通商後,於同治元年622日開關徵稅,福州總務司美里登提議在台也任用外國人(客卿)為稅務司,經上海通商大巨李鴻章認可後,首位到任的稅務司為英人何威爾爵士(John W. Howell),後由美人斯甄克(W. S. Schenck)接任,本國的關稅委由外人代辦,也許今日難於理解,但在不諳「洋務」,官僚體系腐敗的清廷,確實有其實效。在稅務司的管理下,淡水港確實面目一新。


    稅務司公署衙門在今紅毛城停車場前,是當年最豪華的建築,本棟殖民地式白堊迴廊的建築應當建於同治末年,原本有三棟,本地人稱「埔頂三塊厝」。是當時稅務司官邸,他們在此工作輕鬆,生活之享受非當時台灣百姓所能想像,日本領台後,首相伊藤博文也曾慕名到此下榻一宿,留下風流韻事。兒玉總督也曾作為行館。


   日治時代這棟建築物屬稅關,因關務大減晚期則任其圮廢,被附近淡江中學的學生稱之為「化物敷屋」。戰後,其東側另二棟同型洋樓被拆除,財政部關稅總局曾決定將此建築報廢,改建員工住宅,引起所謂「搶救小白宮」的行動,而區公所也將它提報古蹟評鑑,以保存此一文化資產,目前已被列為三級古蹟,撥交新北市政府整修使用。


   在後來不平等條約解除,洋關官員紛紛撤出台灣,政府也疏於管理,小白宮因此漸漸落寞、蕭條;至西元1996年曾一度被財政部報廢,準備拆除進而興建大樓,經淡水地方人士、團體、學者、專家發起『小白宮搶救行動』,努力總算沒有白費,政府於西元1997年評定小白宮具有歷史意義,在建築上也具有其獨特的價值,而定為第三級古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