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8日                 攝氏28℃  

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3號    陰轉
   今天上午9:00,重森ㄚ被和消遙游的好朋友,約在捷運小南門站集合,然後走路不到7分鐘就可抵達植物園。


   現在有捷運能搭,好像顛覆過去台北人交通的習慣,方便準時又乾淨。應當是配合松山線年底的通車,小南門線由台電大樓站發車,抵達小南門站的班次也增加,好朋友可以多加利用。


   植物園內以荷花池聞名國內外,每逢夏季盛暑,園中荷花欣榮盛開,荷葉亭亭玉立,常有文人騷客、畫家、攝影師在此流連忘返,荷花池中除了荷花外,還有白、黃色花朵的睡蓮及金黃色的金蓮花,環繞荷花池的喬木園區,則主要為樟、櫟、桑和豆類植物。  


    「荷花」又稱「蓮花」,為睡蓮科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地下莖,有明顯的節,生於淤泥中,葉大而莖直立,夏日開淡紅、黃色、淡紫或白色的花,花型大,重瓣、單瓣皆有,成熟後果實藏於蓮蓬內。蓮花通身是寶,蓮花的藕和蓮子都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食品,同時藕節可清熱解毒,蓮子可滋補、安神、止瀉,蓮子芯可清熱、安神、降血壓,蓮蓬殼可散瘀止血,蓮花清暑、止血,蓮葉可和胃、止血等,可見蓮花是經濟價值相當高的農作物,幾乎無一處沒有其特殊的功用。荷花之所以被千古傳頌,不僅僅是因為荷花的美麗,悠久的歷史和通身的藥用價值,而更在於荷花的品格。荷花雖然生於淤泥,長於淤泥,但卻沒有絲毫沾染,依然是潔淨秀美,因此荷花也稱為「花中君子」,被譽為「一品清蓮」。宋代理學家周濂溪先生著名的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更是人類崇尚荷花品格的最好寫照。  




   西元1896年日本統治台灣時,1897年(明治30年)台灣總督府殖產課於此設置園藝栽培所。先在小南門外空地闢建苗圃,面積不到5公頃,後來由林業試驗場管理、購地高達到15公頃,分別自台灣各地或日本採運的母樹種植,並插名牌以資普及植物教育;西元1921年(大正10年)中央研究所成立,將苗圃正式改名為台北植物園,該園創立目的乃是為了培育熱帶植物,熟悉南洋各種植物與生態環境且從全世界多方面收集樹種培育,到西元1930年左右,植物園內已栽種1120種植物;可惜的是在太平洋戰爭中,園區建設中輟,樹木枯萎殆盡,至戰爭結束林業試驗所將園區重行整理,同時積極引種栽植,逐漸成為今日台北植物園的盛況。 


   因此,該園有著非台灣原生的樹木,如大王椰子、亞歷山大椰子等各種棕櫚科植物。


   台北植物園現今佔地約8.6公頃,隸屬於農委會林業試驗所,仍舊為熱帶經濟樹種之栽植試驗處所,也是台北市內知名的休閒公園。與旁邊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及荷花池齊名。








   台北植物園位於台北市西南側中正區南海路上,佔地廣闊、綠蔭密佈,宛如小型森林;植物園佔地約8公頃,園區內之建築與植物種類已遠超過以往盛況,搜羅之植物多達1500餘種,台北植物園內堪稱一座豐富的植物教室;台北植物園內並有國家二級古蹟布政使司衙門和植物標本館供民眾參觀;台北植物園與國立歷史博物館、藝術館等形成一文教中心,故有『南海學園』之雅號。  
















   台北植物園依植物分類系統與習性分區,每個區域以不同的主題呈現,並且設有解說牌,介紹琳琅滿目的奇花異卉,例如荷花池、十二生肖區、多肉植物區、蕨類植物區、詩經植物區、民俗植物區、棕櫚科區等等,以增加展示的系統性,也方便民眾參觀學習;大門挺立高挑的是肯氏南洋杉,宏偉氣派,象徵這一片生機盎然,尤其是荷花綻放時節,含艷帶露葉浪起伏,總是吸引眾人的駐足流連,更有愛好藝術工作者,捕捉精彩消縱即逝的畫面,激盪出文情並茂的傑作,也是啟發靈感的泉源!台北植物園在園區中也規劃導覽步道,架高的木棧道與林間小碎石道讓前來的民眾可以依循步道的路線參觀,更能融入遊園的氣氛。 

































 

















   園內西側有二級古蹟欽差行臺,在部分大王椰子樹幹上還留有太平洋戰爭時,美軍轟炸的砲彈痕跡。


   欽差行臺,是清德宗光緒18年(1892年)福建臺灣巡撫邵友濂為接待抵台灣視察的中央高級官員而興建的行館。臺灣民主國大總統唐景崧改為「籌防局」。日治時期前期充作「臺灣總督府」,現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林業文物館。


   原址位於今臺北市中山堂附近,部分建築於1932年遷至中正區南海路台北植物園內西側,是全臺灣僅存的衙門建築,現為直轄市定古蹟。


    欽差行臺原位於福建臺灣承宣布政使司衙門西側,現座落植物園內的建築係七開間三進式,呈縱長形「田」字形平面配置的官署建築,方位座東朝西略偏北。 


   三進的建築空間分別由橫向的「頭門」、「儀門」及「大堂」所構成,頭門與儀門間以縱向的廂房連接,儀門與大堂間則由左右兩側廊道相連,雙雙形成封閉的四合院。屋脊曲線平緩,有短小的燕尾翹脊,室內空間因採用高大柱列而顯得十分莊嚴。牆面是以一層丁一層順的唭哩岸石砌造而成,並有許多以細石、泥土、碎磚填補的空隙,屋頂捨筒瓦、滴水,使用普通的板瓦。適逢財政拮据,整體建材並不精緻,但予人肅穆而莊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