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1日             攝氏21    

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路8056      陰天

P01.jpg

  今天重森ㄚ被一行人來到劍潭古寺逍遙游,我們10:00台北捷運文湖線劍南路站1號出口集合,走路3分鐘就抵達劍潭古寺。

P02.jpg

  劍潭古寺歷史沿革:

P03.jpg

  劍潭寺原在劍潭舊址紀念碑附近。初期歷史,史冊記載極少,依同治十年(1871年)年《淡水廳志》所載,祀碑記述是僧人華榮至此,遇見紅色蛇擋路,以筊卜後在此建寺塔,從淡水募金,吳廷詰等人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捐建,又稱「觀音亭」。

P04.jpg

  乾隆中葉,主持順寶和尚捐倡重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春,主持妙金和尚任內,泉郊義源號、林益勝、謝瑞成見寺身風雨損蝕,發起重建,次年立碑。

P05.jpg

  大正12年(1923年),寺方請來陳應彬大修,將寺院擴為三殿、鐘鼓樓各侍左右。石作是由李闊嘴操刀。日治時期,每年前來參拜者就達幾十萬人次。耆老吳槐回憶,寺前昔日有設放生池,因放養龜眾多,故名「龜池」,每晨寺僧在早課後會餵食,故龜群聽到木魚聲,則爭相浮出,有「劍潭龜聽環聲」俗諺。

P06.jpg

  昭和12年(1937年),總督府擴建臺灣神宮,強迫該寺遷移。原遷至今大佳國小校地,後因設校,又遷至大直現址。原先十八羅漢、古鐘等古物歷經兩次遷遷而遺失、盜賣。道光的重修碑也不見,碑文收錄於《明清臺灣碑碣選集》、《臺灣北部碑文集成》。

P07.jpg

  新址劍南山邊腹地有限,原本前、中、後殿,僅剩後殿。寺身從原本兩進勉強合為一進,閩式起翹飛簷改為中國北方黃瓦混合日式屋簷。

P08.jpg

  至大直後逐漸沒落的原因,有人說是風水,但也有人認為是管理不佳的結果。1955年,由辜振甫等出資修廟。19798月,再度整修。

P09.jpg

  2004216日,台北市文化局邀請古蹟委員楊勝雄、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員黃富三、建築師符宏仁、文獻會副主委莊永明,以及寺廟建築專家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教授王惠君、保安宮副董事長廖武治等人會勘,一致同意登錄歷史建物。20043月成立財團法人,委由大龍峒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主導修復,2005年夏整修完工。

P10.jpg

  董事會將寺務委由佛光山管理,2006年將原先主神觀音移往廟前池邊,不置香爐。至於其他原也供奉在主殿的關聖帝君、十八羅漢、韋陀天尊、伽藍尊者、地藏王菩薩、鄭成功神像等都移至偏殿。

P11.jpg

  2007716日,北安里長徐德旺與多名當地信眾向市議員林晉章陳情。林晉章則表示民間資料顯示主神是觀世音,但寺方卻自行變更成釋迦牟尼,完全忽略地方心聲。

P12.jpg

  其中以六旬的老婦李阿秀反應激烈,表示她從十三歲起就在此服務,觀音還託夢治好她的腳,但自佛光山接手後,不但改供奉主神,也不准信眾燒香、點蠟燭,要佛光山把觀音重迎主殿。

P13.jpg

  今址為北安路8056號。民眾搭捷運文湖線至劍南路站一號出口下來,即可見到此寺。

P14.jpg

  2009416日,由林晉章協助,將文物收藏者林進士從廈門白鹿舟骨董街購回的寺鐘物歸原主。

P15.jpg

  劍潭詩魂

P16.jpg

  相傳清治時期,有一名為「雲生」的書生借居此寺。某夜皓月當空,他獨自在寺庭中散步,忽見一著白色喪服女子緩緩而過,口中吟詩:「紅愁綠怨送春歸,徙椅無聊幾夕暉,十載光陰如一夢,遊魂時逐落花飛」,聲韻悽惋。

P17.jpg

  正想他想上前,白衣女子身影已失,次日清晨向當地人打聽才知一女子隨父在淡水作客,父親早逝,身無積蓄,無法扶柩回鄉,遂滯留在此,不久憂傷而死,每當月圓時刻,常可聽到她夜吟詩歌。該書生覺得人世變幻無常,從此就隱居深山野地。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P18.jpg

 

P19.jpg

 

P20.jpg

 

P21.jpg

 

P22.jpg

 

P23.jpg

 

P24.jpg

 

P25.jpg

 

P26.jpg

 

P27.jpg

 

P28.jpg

 

P29.jpg

 

P30.jpg

 

P31.jpg

 

P32.jpg

 

P33.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重森ㄚ被 的頭像
    重森ㄚ被

    游重森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