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2日 攝氏31℃
台北市家中好岝 陰天
台灣實施總統直選十多年來,筆者願意以台灣不同時期學校養成教育,所培育出來的不同領導特質去分析,2012年總統大選預測。
所謂大正人,就是台灣在大正時期所出生的嬰兒,時間是在大正元年至大正14年(1912年~1925年),這段時間所出生的嬰兒,正是台灣進入歷史上最承平的時期 (昭和元年至昭和20年所出生的嬰兒,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教育機會就沒那麼幸運),台灣也避開了中國長期的腐敗和內戰,台灣社會現代化的基礎建設(戶口、地政、鐵路、公路、港口電力、學校、林相、水利、都市計畫…都已超越歐洲的平均水準)也都大致完成,大正人所受的基礎教育機會是比較多元和幸運的。這時期所培養出來知識份子在各個領域也都有所成就,可惜大部份的菁英份子在228及其後的白色恐怖誅殺殆盡,甚為可惜,否則在戰後蔣介石逃亡台灣的艱困時期,除了技術官僚(如嚴家淦 孫運璿)外,如果多一份民主的包容,這些人的生存,共同參與台灣那個時期的建設發展,相信令人耳目一新,李登輝是大正末期所出生,因緣際會統治台灣12年,領導的格局和願景再再顯示小學中學的教育影響。
至於初中人,重森的定義就是戰後嬰兒潮,這個階段所出生的人,小學畢業要考初中(當時沒有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當時在軍事戒嚴和物質困乏的時代,絕大部分頂尖的優秀學子,從初中、高中、大學一路在升學主義的壓力下,擠破頭要往理工醫科就讀,他們的中小學在當時的時空環境,教育的不是多元和完整,一個知識份子很多除了本科系以外一竅不通,尤其法律、政治,管理、農商…等科系,很多菁英學子都不當成首要志願,對當下台灣總統人才培養,也產生很大的缺憾。尤其道德標準和對台灣人民的使命感,顯得不夠。陳水扁和馬英九都是1950年前後所出生的初中生,陳水扁台北市長的當選是泛藍的分裂,夾著高民調的政績,只因泛藍的團結而連任落選,陳水扁總統的當選也是靠著泛藍的分裂,吳淑珍的司法案件,國務機要費、特別費的除罪化…等再再顯示領導人道德的淪喪,我們的政治市場非常畸形也生病嚴重。馬英九的當選也只靠著反扁的口號,直至執政後還是靠反扁,馬英久好像也變成為反對阿扁的圖騰,國人好像對馬的治國能力都產生質疑,但無論如何泛藍就是要團結不能分裂,總統候選人的能力變成次要的問題,這是甚麼理論,難道台灣不能走出悲情,也不能走出中國的死胡同嗎?陳水扁下台前搞個中正紀念堂正名,馬英九下台前又重提故宮嘉義分院興建,在政治上這些都是不道德的,這些戰後嬰兒潮的初中人,是不是當時在學校的養成教育失敗,就由台灣人民自己判斷。
1970年代隨著台灣的經濟發展,開始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服兵役、聯考、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應當是蔣介石統治時期比較合乎社會公平正義的三大政策),國中不再需要入學考試,這個時期的國中人,社會比較注重本土的發展和經營,也因為經濟的突飛猛進,所面對國民基礎教育較為多元,家長更有信心和能力,讓國中人在大學各種不同科系就讀學習,這時期的國中人普遍說來,也比初中人更為陽光朝氣理性,對陳舊八股教條也比較沒那麼沉重的包袱,起碼228和國民黨的流亡,對國中人來說不是他父母親身上發生的,而是他們祖父輩所發生的歷史事情。蔡英文是在這個時期的國中人,對一個被打到快趴在地上的民進黨,以一個都會型女性(沒有對男生性別歧視),堅忍的去撐取民進黨的半邊天,沒有傳統的民進黨選舉語言,沒有激情謾罵,有得只是條理分明的敘述自己治國的理念,突然之間好像感覺到,世代是不是又要交替?國民黨相信裡頭有很多的國中人,國民黨願不願意給國中人機會,他們也可以用嶄新的思維去面對台灣的未來,偉大的台灣人民!民主的可貴就是自己當家,是不是放心交棒給國中人來領導我們,正考驗著我們的智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