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61 攝氏25

宜蘭縣員山鄉尚德村三鬮(ㄐ一ㄡ)路 陰天

   離開福山植物園-雨中芬多精 後,重森ㄚ被一行開車下山,因離與玻璃屋預定的用餐時間尚早,重森ㄚ被拿出口袋行程(沒有行程的行程),漫車隨拍來到林家古厝,林家古厝為宜蘭縣內唯一保留完好的一座三合院,興建約在道光年間,為武秀才<林朝英> 故居。

 

 

 

 

 

 

 

 

 

 

 

   從隘界路走到台7線丁字路口右轉,往大同鄉方向,經過員山鄉公所,下兩個紅綠燈左轉位於員山鄉大三鬮慈惠寺後方見到[三鬮二]石碑右轉不遠處的尚德社區內, 面對著廣衾的水田....格局保存非常完整,

   三鬮二」是尚德社區的舊地名之一,「鬮」字音ㄐㄧㄡ,其名稱之由來是有典故的;本地區未開發之前為荒埔地,散居原住民。清 乾隆五十八年,吳沙姪子(吳化)引率漳州、泉洲兩籍漢人來此開墾。泉籍人墾地習稱「鬮」,其中一人抽中第二鬮開墾本地,故名之。另一說法則是本地居民壯碩力大,割稻以三叢為一路,外來工人趕不及,以二叢為一路,被戲稱為三偷二。因其名不雅,故稱三鬮二。

 

    1992年間進行了整修, 除門樓外主體建築部份仍維持古貌... ,尤其我們從古厝後面下車,更可以看出古厝的屋脊翹首雲天,風光十足。

 

   林家古厝位向坐北朝南,以背面抵擋東北季風的侵蝕,牆體以青黑磚砌與卵石砌成, 青黑磚係以附近大湖的黏土混合糯米漿、稻殼、黑糖窯燒而成,質地綿密堅實,通過百年風雨的考驗,青黑略帶光澤的牆身,成為林家古厝多燕尾造型外,另一項引人注目的特色。

   林家古厝為宜蘭縣內唯一保留完好的一座三合院,興建的時間約在清道光年間,為武秀才林朝英所建。林家古厝的屋脊,翹首雲天,風光十足。四周圍牆原為抵禦外來入侵之用,牆上明顯有著槍眼孔的痕跡,而更具有歷史價值的是周圍的磚頭,取自附近大湖的黏土,經由糯米漿、殼片、黑糖組合而成,歷經百多年的風吹雨打與日曬,古色古香,絲毫不減豪宅本色。民國八十一年,林家子孫重行修葺,成為本鄉最具特色之古厝。

   蘭陽之古老建築,承襲傳統風味,表現在木石雕琢構架之間,自然地流露出民族性與地方性。但由於蘭陽地區氣候潮濕多雨,水災頻繁,颱風、地震肆虐,歷史性宅第,保存不易。

   在員山鄉內,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只有尚德村三鬮路武秀才林朝英(原名林舜如)的故宅,還保留三合院的規模,再來就是林家古厝。特別一提的是屋簷翹脊,這種翹脊的屋簷根據禮法只有貴族或大官方能建構,而當時的林家尚未出現官人,僅只經商致富,是不得建翹脊的。後因遇到貴人,一位清朝的皇后特准,帶為請命而獲建,第三代即出現武秀才林朝英。至今約一百八十多年的歷史(另有一說,是林朝英始建構,則至今約一百六十多年)

   西元1992(民國八十一年)國家原本欲將此列為古蹟,但卻為林家所婉謝。而林家後代子孫也在同年重新整修古厝,依原來的式樣,用相同的質料來重換,盡心保存先人留下的文化資產,而如今後人仍住在裡頭,成為一個活且持續進行中的歷史古蹟。

 

   外圍設院牆山門,院牆牆體採斗仔砌磚牆,院牆上留有防禦銃孔, 以「牆規」設計,形成一封閉而完整的防禦體。

 

 

   林家古厝的正門也藏有玄機,門上匾額題有「菊美矣」三字,反覆研讀尚無法得知其真正意涵,在同行在地人的解釋下,這三個字必須用台語來唸,才能了解其真意,原來「菊美矣」就是「就水ㄟ」(很漂亮),至於指的是古厝建築,還是主人,還是來訪的重森ㄚ被,這就不得而知了。

   員山林家的開基祖先,於嘉慶初年(1802)遷移到宜蘭拓墾時,五圍各地已逐漸開墾完成,林家祖先只能再往西邊的員山發展,林家在大三鬮(尚德村)落腳,並以林家古厝現址興建家居,直到第三代的裔孫 <林萬盛> 因在二結興辦糖廓,蓄積財富後,回到員山大三鬮現址整建宅第。

 

 

   林家古厝為傳統一進多護龍合院形制,內埕寬敞,正身面寬七開間與左右護龍均作燕尾屋脊,呈現傳統官家宅第氣勢。

 

   解說牌上指出「林家古厝」是清武秀才<林朝英> (本名舜如) 在咸豐年間所建的大宅第,歷經了一百三十餘年至今保存至今。

   不過根據另一份資料, <林舜如> 係光緒年間之武秀才,怎有可能於咸豐年間起造此一大宅 ? 比較有可能的是: 其先輩於清代已有所肇建, 至林朝英中年之後, 時空也已轉換至日治時期,是否因其具有地方士紳的地位, 因而有財力修建此一古厝成為今日之樣貌 ?

   若說此宅第建於咸豐年間, 則可能為[林萬盛]所肇建, 不過其後的<林朝英> 可能更具有紳商之實力, 且更活躍於近代社會, 以其財力及身份地位, 修建祖厝並非沒有可能...因而此宅被稱之為[林朝英古厝]也不為過,日治之後, 傳統建築附加燕尾已無嚴格規定, 且其擁有前清武秀才的頭銜, 燕尾也就沒甚麼不妥。

 

 

 


 

 

 

 

 

   正廳作「凹壽」門面的配置,為三關六開門,簷桁木架採瓜筒木作,步口採關刀拱斗木作, 窗樘上均施彩繪,充滿富貴華麗。 

 

 

 

 

 

 

 

 

 

 

 

 



 

 

 

   古厝的護龍外左側另有一傳統民居, 可能係分房子孫所居住。

 

 

 

 

   重森ㄚ被很期待林家子孫, 若行有餘力, 能妥善保存這日益稀少的民間建築工藝。

  

 

   往林朝英古厝路上,從省道轉進尚德社區,迎面而來就是翠綠稻田中的一群稻草人的熱烈歡迎,令人驚喜萬分! 應該是尚德社區文史工作室的創作,此刻,坐在稻田邊特製的椅子上,停下來歇歇腳,享受一下古厝,稻草人,水田,白鷺,雨後,夕照,好風,美景~

 


 














 

    此時重森ㄚ被不禁想起,王維的《積雨輞川莊作》漠漠水田飛白鷺。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