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9日                                       攝氏27℃

新北市汐止區湖前路114巷101號       晴後轉大雨  

     重森ㄚ被拍完翠湖藍鵲-汐止駱駝,天空忽然下大雨。


 

    利用雨勢稍歇,重森ㄚ被從新北市汐止區湖東街5巷這邊,離開翠湖-汐止駱駝正門。

 

     順著湖東街五巷,一路往下走。




 

    沿途還遭遇過藍鵲家族,停留過附近農家菜園。




 

    後來走到金龍湖畔。

 

   金龍湖在今台灣新北市汐止區,面積13.4公頃,湖寬200公尺,不但是台北盆地三大湖-金龍湖、大湖、碧湖中最大的,也是臺北都會區第一大湖。 

 

   金龍湖舊名「匠頭埤」,原為人工挖掘,上游由北峰溪水匯流而成的大池塘,蓄水以為灌溉用水,下游注入基隆河。今時在汛期仍肩負防洪的重要功能,並成為汐止市著名的遊憩景點之一。

 

   湖的形狀猶如由主湖區伸出四「爪」,有環湖步道欣賞湖景,並有白鷺鷥、翠鳥、紅冠水雞等親水鳥類生態。東邊算起第一「爪」最長,沿上游北峰溪有步道通往翠湖,第一二「爪」間為大型社區「水蓮山莊」。第二三「爪」間湖畔山上有一寺廟「北峰寺」,為汐止社後地區居民的信仰中心。第三「爪」次長,上有一白色拱橋,為湖前街所行經,溝通「水蓮山莊」。第四爪最短小。

 

   「匠頭埤」位於汐止市。於一七五O年代艋舺人黃神智、黃溫仲父子拓墾並興築,全盛時期的灌溉面積約二百公頃。隨著環境的變遷,良田不再,起而代之的是一棟棟的高樓大廈,目前灌溉的面積約七公頃。 「匠頭埤」現今俗稱「金龍湖」,其功能已由生產轉變為生態、生活;雖然灌溉功能式微,但它提供給生物良好的棲息環境、人們絶佳的休憩空間。 七星農田水利會為了給生物良好的棲息環境及人們絶佳的休憩空間,在整治匠頭埤時,以加勁擋土牆具有美觀、自然、穩定、建造成本低及抗震性強等諸多優點,取代了傳統鋼筋混凝土牆。並配合與自然環境融合的綠化邊坡取代傳統水泥灰暗結構體。使匠頭埤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往昔的湖光山色。  

 

    清朝乾隆年間,漢人來到水返腳除了開墾山野,種植蕃薯、稻米之外,以伐樟鉅材維生的人,稱為「樟板匠」。當時金龍湖還是一處谷地,從山上砍下來的樟木,順著山坡拖到山谷下的鋸材館(現今湖中心附近),樟板匠便將一棵棵粗大的樟樹削去四邊做成一片片的樟板,再搬運到樟樹灣的渡頭,利用基隆河運到艋舺(今萬華)販售。 

 

    伐樟事業的繁榮盛況,讓水土保持嚴重受到破壞,一場豪雨沖刷下的土石及巨大木頭,將一百多位睡夢中的樟板匠吞噬,並留下許多未處理的大樟樹頭,因此有人稱此埤為「樹頭埤」。 

 

   後來,艋舺的黃姓父子集資番銀二千圓,在山谷南岸修築土堤,建造了汐止地區主要的灌溉水源─舊稱為「匠頭埤」,附近一帶自此有了充沛的水源,年年稻作豐收,造就了汐止的「大米倉」。近幾十年來的快速都市化,使得綠油油的稻田逐漸被水泥叢林所取代,過去農業社會的繁榮盛景,也只能從路旁僅存的幾棟古厝窺見一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