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517                       攝氏29

桃園縣大溪鎮普濟路21-3           晴天    

   參觀過武德殿-大溪駱駝(七) ,重森ㄚ被從武德殿右側,親子活動中心(戒嚴時期的憲兵隊宿舍)後面小門穿過,就來到大溪公會堂,大溪公會堂坐落於大溪公園的南端、大溪老街的西側,包括洋風式主體建築一棟及磚造平房群。

   大溪公會堂的洋風建築為一層樓長方形磚造建築物,室內約9公尺寬、18公尺長,前面留設走廊。為提供當地居民集會、典禮等公眾活動使用的公共建築物,同時兼具招待所、俱樂部與宴客場地的機能。目前室內日本時代原有的設施設備都已拆除改建,成為寬廣的展示空間。
洋風建築的壁體為英式組砌紅磚造,屋架為洋式大木桁架,屋面斜率大,屋瓦採用平板石綿瓦斜交鋪葺,外牆採用紅磚與白色水平灰泥帶裝飾,屬於源自英國安妮女王樣式(Queen Anns Style)的「辰野式」風格,大門牆面的斜砌紅磚、幾何裝飾的雨庇托架與山牆側面的直條浪板狀洗石子裝飾,則有1920年代的藝術裝飾運動(Art Deco)的風味。

 

   原位於南側的原木造平房在日本時代是公會堂的寢室與廚房等,於1950年代改建為磚造平房後作為蔣介石總統從中國撤退後的住所,室內設有會客室、餐廳、廚房、臥室及書房等房間,每個房間都設有大理石壁爐,有濃厚的洋味。其斜屋頂鋪日式黑瓦,外牆以洗石子與水泥粉刷裝修,外觀十分樸素。

   大溪公會堂位於大溪公園台地,可遠晀大漢溪河谷,視界廣闊。大溪公會堂原建於1921年(大正10年),作為地方民眾的集會活動中心,改建於1932年(昭和7年),後來1949年蔣介石撤退到台灣將大溪公會堂徵收為住所,建築本體採用紅磚與白色水平灰泥帶裝飾,屬於源自英國安妮女王樣式的「辰野式」風格。

   園區內部空間規劃,包括公會堂、藝文館、藝術工坊及庭園區等四個部份,活動內容有藝文特展、導覽服務、表演活動、演講、座談會、研習、蔣介石紀念室及藝品展售、餐飲服務等。而遊客也可以在視野極佳的露天咖啡座,遠眺大漢溪景致。

   目前所保存的公會堂是所謂展野式風格的紅磚建築,興建於1932(昭和七年),與大溪神社同年落成,後來便是當地居民聚會宴客、典禮的重要活動中心。

    第一代大溪公會堂建於1921年〈大正10〉年2月,以作為地方民眾的集會活動中心。1923〈大正12〉年425日,日本裕仁皇太子派「御使差遣」〈即侍從官〉前往角板山巡視,此御使便以此處作為中午進餐與休憩的場所。1932〈昭和7年、民國21年〉大溪公會堂的主體建築改建成現今的洋風式樣,1950年代原日本木造平房改建為現今的磚造平房。








  

   目前和比鄰而居、均屬同一園區的白牆藍窗造型「蔣公行館」則是日治時期原本是公會堂的寢室與廚房,在1950年時改建為磚造平房,斜屋頂上鋪上日式黑瓦,外觀看來十分僕素,內部包含會客室、餐廳、廚房、蔣宋臥室及蔣介石書房,每個房間都有大理石壁爐,具有濃厚西洋味,2005年整修完成,保存蔣介石書房供人參觀,其他空間則提供餐飲與售相關紀念品區。



   桃園縣列為地方文化館,規劃成藝文空間。而在公會堂後方鄰河處,有一採鋼筋混凝土、洗石子工法做成的「志清亭」,是日治時期當時文人雅士聚會的場所,現在則是將大漢溪河谷優美的景緻,盡收眼底的好地方。

   該建築為磚造一樓長方形洋房,受30年代「Art Deco」藝術裝飾運動影響,並以英國安妮女王樣式的「辰野式」風格,建造成紅磚與灰色洗石子的裝飾樣貌,太平洋戰爭結束後曾改名為「中山堂」後來成為蔣介石官邸和行館建築統稱為「大溪賓館」直至蔣介石去世後才與一旁的行館改稱為「蔣公紀念堂」開放民眾參觀,2005年重新整修成為多功能的展演場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重森ㄚ被 的頭像
    重森ㄚ被

    游重森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