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3日 攝氏11℃
荷蘭 鹿特丹 晴天
重森ㄚ被在庫肯霍夫花園-荷蘭駱駝享受一個很休閒的下午,結束後我們驅車前來鹿特丹。
鹿特丹位處在北緯50度以北,這個季節要到晚上九點多才天黑。
到飯店丟下行李,這時後才下午六點半,離市中心很近,跟團的好處可以省去很多轉車的時間。
我們的領隊是一個丟不掉麥克風的達人,他帶我們做這一趟鹿特丹散策,當然又是必治妥的妥字。
照片太多刪了又刪還是很多,分成兩篇PO,另外特殊景點重森ㄚ被會在特別介紹。
鹿特丹(荷蘭語:Rotterdam)是荷蘭第二大城市,位於荷蘭的南荷蘭省,Nieuwe Maas河畔。鹿特丹的名字來自於在市中心注入新馬斯河(Nieuwe Maas)河的小河鹿特河和荷蘭詞Dam(壩)。
鹿特丹長期為歐洲最大的海港,以貨櫃運量計算,1980年代曾是世界上第一大港口,在2010年為世界第10。
至少公元900年左右,在匯入沼澤的鹿特河(Rotta,由代表「泥濘」的Rot和代表「水域」的詞綴a組成,意為泥濘的水域)的下游便有人居住了。1150年前後,為了抵禦洪水,當地居民開始修建堤壩。1260年左右,人們在在鹿特河上建成了一座大壩,是為Dam on the Rotte或Rotterdam;此即為鹿特丹名字的起源。
1340年,鹿特丹被授予城市自治權,當時居民約有2000人。不久,一條連接鹿特丹和荷蘭北方市鎮的運河開通,大大促進了鹿特丹航運事業的發展,使之漸漸成為了荷蘭、英格蘭和德國之間重要的貨運中轉中心。此後,鹿特丹作為貨運港的地位不斷增強,並成為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六處辦公室的所在地之一。19世紀,在人口的急劇增加的同時,鹿特丹的海運業達到全盛,成為歐洲最重要的貨運港口之一。19世紀末全歐洲最高的建築就在鹿特丹。
1940年5月10日,德國入侵荷蘭;為了迫使荷蘭投降,德軍對鹿特丹進行了狂轟濫炸並威脅轟炸其它城市。鹿特丹市中心的建築物幾乎全部被毀,800多人遇難。奧西·撒丁後來為被毀後的鹿特丹設計了一座叫做「沒有心的城市」(Stad zonder hart)的塑像,這座塑像今天位於城市的北部。
從1950年代到1970年代鹿特丹被重建,但整個城市依然相當空曠。1980年代中市政府開始主動規劃城市建設,在市中心建立了一個以新式建築為主的新的天幕。1990年代里城市在河南岸建立了一個新的商業中心。
2011年蘭斯台德地區有合併建省的計畫,位於南荷蘭省的蘭斯台德地區也有意加入此新的省份建置。
鹿特丹是歐洲最大的港口,它是遠洋貨物進出歐洲的大門。1980年代曾為世界最大的貨櫃港口,但是1990年代起,隨著亞洲港口的興起,其排名不斷下滑,至2010年為世界第10。
鹿特丹港最重要的部分是石油工業和一般的貨物運輸。它是歐洲向和從世界其它地區運輸大批量貨物的主要港口。從鹿特丹貨物可以裝入海輪、河輪、火車和汽車。從2000年開始一條連接鹿特丹與德國的高速鐵路開建。市區西部有很大的煉油廠。通過馬斯河和萊茵河鹿特丹與內陸的連接非常好。
在20世紀的前半葉中鹿特丹港口的活動不斷向北海推近。從鹿特丹到北海挖了一條運河來避開比較淺的萊茵河。這條運河是1872年建成的,此後許多工業在這條運河的兩岸立足。
通過在運河口建立的歐洲港和在北海內建立的馬斯弗拉克特鹿特丹的港口被擴大很多。1990年代中關於建立一個第二個馬斯弗拉克特的問題引起了很大的政治爭議。這個擴大從2004年夏開始動工,部分費用由政府支付。
由於55%的市民屬於低收入,鹿特丹市具有典型的城市問題。鹿特丹與其他荷蘭的城市一樣,原本是以基督徒為主的城市,但是近些年以來,世俗化進程加劇,鹿特丹原本的基督教人口不斷減少。同時,由於北非穆斯林移民生育率超高,伊斯蘭教在鹿特丹得到快速發展,,穆斯林人口在鹿特丹占有很大比例,而且仍在繼續上升。 部分引文維基百科
荷蘭 鹿特丹 晴天
重森ㄚ被在庫肯霍夫花園-荷蘭駱駝享受一個很休閒的下午,結束後我們驅車前來鹿特丹。
鹿特丹位處在北緯50度以北,這個季節要到晚上九點多才天黑。
到飯店丟下行李,這時後才下午六點半,離市中心很近,跟團的好處可以省去很多轉車的時間。
我們的領隊是一個丟不掉麥克風的達人,他帶我們做這一趟鹿特丹散策,當然又是必治妥的妥字。
照片太多刪了又刪還是很多,分成兩篇PO,另外特殊景點重森ㄚ被會在特別介紹。
鹿特丹(荷蘭語:Rotterdam)是荷蘭第二大城市,位於荷蘭的南荷蘭省,Nieuwe Maas河畔。鹿特丹的名字來自於在市中心注入新馬斯河(Nieuwe Maas)河的小河鹿特河和荷蘭詞Dam(壩)。
鹿特丹長期為歐洲最大的海港,以貨櫃運量計算,1980年代曾是世界上第一大港口,在2010年為世界第10。
至少公元900年左右,在匯入沼澤的鹿特河(Rotta,由代表「泥濘」的Rot和代表「水域」的詞綴a組成,意為泥濘的水域)的下游便有人居住了。1150年前後,為了抵禦洪水,當地居民開始修建堤壩。1260年左右,人們在在鹿特河上建成了一座大壩,是為Dam on the Rotte或Rotterdam;此即為鹿特丹名字的起源。
1340年,鹿特丹被授予城市自治權,當時居民約有2000人。不久,一條連接鹿特丹和荷蘭北方市鎮的運河開通,大大促進了鹿特丹航運事業的發展,使之漸漸成為了荷蘭、英格蘭和德國之間重要的貨運中轉中心。此後,鹿特丹作為貨運港的地位不斷增強,並成為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六處辦公室的所在地之一。19世紀,在人口的急劇增加的同時,鹿特丹的海運業達到全盛,成為歐洲最重要的貨運港口之一。19世紀末全歐洲最高的建築就在鹿特丹。
1940年5月10日,德國入侵荷蘭;為了迫使荷蘭投降,德軍對鹿特丹進行了狂轟濫炸並威脅轟炸其它城市。鹿特丹市中心的建築物幾乎全部被毀,800多人遇難。奧西·撒丁後來為被毀後的鹿特丹設計了一座叫做「沒有心的城市」(Stad zonder hart)的塑像,這座塑像今天位於城市的北部。
從1950年代到1970年代鹿特丹被重建,但整個城市依然相當空曠。1980年代中市政府開始主動規劃城市建設,在市中心建立了一個以新式建築為主的新的天幕。1990年代里城市在河南岸建立了一個新的商業中心。
2011年蘭斯台德地區有合併建省的計畫,位於南荷蘭省的蘭斯台德地區也有意加入此新的省份建置。
鹿特丹是歐洲最大的港口,它是遠洋貨物進出歐洲的大門。1980年代曾為世界最大的貨櫃港口,但是1990年代起,隨著亞洲港口的興起,其排名不斷下滑,至2010年為世界第10。
鹿特丹港最重要的部分是石油工業和一般的貨物運輸。它是歐洲向和從世界其它地區運輸大批量貨物的主要港口。從鹿特丹貨物可以裝入海輪、河輪、火車和汽車。從2000年開始一條連接鹿特丹與德國的高速鐵路開建。市區西部有很大的煉油廠。通過馬斯河和萊茵河鹿特丹與內陸的連接非常好。
在20世紀的前半葉中鹿特丹港口的活動不斷向北海推近。從鹿特丹到北海挖了一條運河來避開比較淺的萊茵河。這條運河是1872年建成的,此後許多工業在這條運河的兩岸立足。
通過在運河口建立的歐洲港和在北海內建立的馬斯弗拉克特鹿特丹的港口被擴大很多。1990年代中關於建立一個第二個馬斯弗拉克特的問題引起了很大的政治爭議。這個擴大從2004年夏開始動工,部分費用由政府支付。
由於55%的市民屬於低收入,鹿特丹市具有典型的城市問題。鹿特丹與其他荷蘭的城市一樣,原本是以基督徒為主的城市,但是近些年以來,世俗化進程加劇,鹿特丹原本的基督教人口不斷減少。同時,由於北非穆斯林移民生育率超高,伊斯蘭教在鹿特丹得到快速發展,,穆斯林人口在鹿特丹占有很大比例,而且仍在繼續上升。 部分引文維基百科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