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3日 攝氏34℃
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20號 晴天
重森ㄚ被參觀完打狗英國領事館-高雄駱駝,爬上登山古道來到打狗領事官邸。
打狗英國領事館文化園區共分三部分,打狗英國領事館、登山步道和上面的領事館官邸。
打狗英國領事館文化園區包含兩座建於1879年的英式建築及一條登山古道,領事館位於臺灣高雄港(清打狗港)口北岸的哨船頭碼頭邊,是當時英國政府於打狗掌理領事業務工作的重要據點。在臺灣目前現存的西式近代建築中,打狗英國領事館及官邸的年代最為久遠。
領事官邸則位於基地高度離水面約30公尺的小山上,東側、西側及南側皆緊臨陡峭的懸崖,北側連接鼓山,形成背面靠山、三面環水的形勢。領事館與領事官邸之間建有石階相通。1895年甲午戰爭後,臺灣進入日治時期,1901年,英國政府進行領事官邸整修,外牆紅磚敷以水泥,以避免空氣中海鹽成分對磚面的侵蝕。1908年,日本積極建設高雄港,哨船頭及旗後山均被劃入港口要塞之範圍,英國因此放棄打狗領事建物的使用權。1925年,由日人接收使用,領事館改作為高雄水產試驗所,領事官邸改作高雄海洋觀測所。日治時期結束後又逢多次風災,處處斷垣殘壁。直至1985年後「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方才開始進行修復。1987年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告打狗英國領事館(實為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為二級古蹟。
由於政權及產權的多次轉移以及資料的誤用,數十年來,山丘下碼頭邊的領事館建築物一直未被重視,而山丘上的領事官邸建築物,卻長期被誤認為英國領事館。經考據後,發現至少在19世紀末期,領事館位置是在山下,自日本時代被長期用來做水產試驗場的建物,於是高雄市政府於2005年,以「高雄州水產試驗場(英國領事館)」的名義指定山下建物為古蹟,並於2009年正名山上建物為領事館官邸。
2004年,高雄市政府將與領事館和領事館官邸同時興建、並連接山上山下兩建物的登山步道,以「打狗英國領事館登山古道」的名義指定為古蹟。
1858年(咸豐八年):清廷簽訂天津條約,被迫開放淡水、雞籠(今基隆市)、安平、打狗四港。
1864年(同治三年):打狗港設置海關,正式開港,英領事館自淡水遷至打狗,七月英國副領事史溫侯(R. Swinhoe)向甸德洋行(Dent & Co.)租用打狗港內的廢船「三葉號」(Ternate),作為打狗副領事館。
1865年(同治四年)2月:打狗副領事館升格為領事館,改租旗後華人房舍為館舍。同年8月:天利洋行(Macphail & Co.)於旗後碼頭邊建造完成一座兩層樓的洋行建築物。
1867年(同治六年)5月:英國新任領事賈祿向天利洋行承租位於旗後的洋行建築物五年,作為打狗領事館館舍。數週後天利洋行破產,洋行建築物拍賣給怡記洋行,租約未受影響。
1876年:英國政府永久承租取得哨船頭碼頭邊與海關相鄰的一塊土地,擬規劃興建打狗領事館。英國政府與海關並在土地交界處各樹立下石界碑,其中兩塊界碑今日(2008年)仍在原地,就在今海關宿舍這一邊圍牆的盡頭。一為「VR大英國地界1876」;一為「台灣關地界」。
1877年:1月,英國政府正式取得哨船頭山丘上兩塊相連的土地,擬規劃興建英國領事官邸。此兩塊土地也與山丘下的領事館預定地相連。1877年底,英國政府開始動工興建打狗領事館及領事官邸。
1879年:8月,英國政府於哨船頭碼頭邊建造完成打狗英國領事館,於山丘上建造完成領事官邸,兩者之間並建有石階相通。
出版於1893年《台灣島之歷史與地誌》(L'île Formose : histoire et description)的法語地圖,圖右上部建築群左側「L」形建築物標注為「Consulat Anglais」,即英國領事館當時位置。
19世紀末領事建築一帶景色。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
1925年:英國將領事建物群售予日本政府。
1932年:日本政府將英國領事館改作為水產試驗所,
1936年:5月4日日本政府將英國領事官邸改作海洋觀測所,高雄市役所為慶祝高雄海洋觀測所成立、高雄州廳落成與全島實業大會舉辦及,並為宣揚高雄各項經建成果,乃於5月1日至7日舉行「高雄港勢展覽會」。
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20號 晴天
重森ㄚ被參觀完打狗英國領事館-高雄駱駝,爬上登山古道來到打狗領事官邸。
打狗英國領事館文化園區共分三部分,打狗英國領事館、登山步道和上面的領事館官邸。
打狗英國領事館文化園區包含兩座建於1879年的英式建築及一條登山古道,領事館位於臺灣高雄港(清打狗港)口北岸的哨船頭碼頭邊,是當時英國政府於打狗掌理領事業務工作的重要據點。在臺灣目前現存的西式近代建築中,打狗英國領事館及官邸的年代最為久遠。
領事官邸則位於基地高度離水面約30公尺的小山上,東側、西側及南側皆緊臨陡峭的懸崖,北側連接鼓山,形成背面靠山、三面環水的形勢。領事館與領事官邸之間建有石階相通。1895年甲午戰爭後,臺灣進入日治時期,1901年,英國政府進行領事官邸整修,外牆紅磚敷以水泥,以避免空氣中海鹽成分對磚面的侵蝕。1908年,日本積極建設高雄港,哨船頭及旗後山均被劃入港口要塞之範圍,英國因此放棄打狗領事建物的使用權。1925年,由日人接收使用,領事館改作為高雄水產試驗所,領事官邸改作高雄海洋觀測所。日治時期結束後又逢多次風災,處處斷垣殘壁。直至1985年後「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方才開始進行修復。1987年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告打狗英國領事館(實為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為二級古蹟。
由於政權及產權的多次轉移以及資料的誤用,數十年來,山丘下碼頭邊的領事館建築物一直未被重視,而山丘上的領事官邸建築物,卻長期被誤認為英國領事館。經考據後,發現至少在19世紀末期,領事館位置是在山下,自日本時代被長期用來做水產試驗場的建物,於是高雄市政府於2005年,以「高雄州水產試驗場(英國領事館)」的名義指定山下建物為古蹟,並於2009年正名山上建物為領事館官邸。
2004年,高雄市政府將與領事館和領事館官邸同時興建、並連接山上山下兩建物的登山步道,以「打狗英國領事館登山古道」的名義指定為古蹟。
1858年(咸豐八年):清廷簽訂天津條約,被迫開放淡水、雞籠(今基隆市)、安平、打狗四港。
1864年(同治三年):打狗港設置海關,正式開港,英領事館自淡水遷至打狗,七月英國副領事史溫侯(R. Swinhoe)向甸德洋行(Dent & Co.)租用打狗港內的廢船「三葉號」(Ternate),作為打狗副領事館。
1865年(同治四年)2月:打狗副領事館升格為領事館,改租旗後華人房舍為館舍。同年8月:天利洋行(Macphail & Co.)於旗後碼頭邊建造完成一座兩層樓的洋行建築物。
1867年(同治六年)5月:英國新任領事賈祿向天利洋行承租位於旗後的洋行建築物五年,作為打狗領事館館舍。數週後天利洋行破產,洋行建築物拍賣給怡記洋行,租約未受影響。
1876年:英國政府永久承租取得哨船頭碼頭邊與海關相鄰的一塊土地,擬規劃興建打狗領事館。英國政府與海關並在土地交界處各樹立下石界碑,其中兩塊界碑今日(2008年)仍在原地,就在今海關宿舍這一邊圍牆的盡頭。一為「VR大英國地界1876」;一為「台灣關地界」。
1877年:1月,英國政府正式取得哨船頭山丘上兩塊相連的土地,擬規劃興建英國領事官邸。此兩塊土地也與山丘下的領事館預定地相連。1877年底,英國政府開始動工興建打狗領事館及領事官邸。
1879年:8月,英國政府於哨船頭碼頭邊建造完成打狗英國領事館,於山丘上建造完成領事官邸,兩者之間並建有石階相通。
出版於1893年《台灣島之歷史與地誌》(L'île Formose : histoire et description)的法語地圖,圖右上部建築群左側「L」形建築物標注為「Consulat Anglais」,即英國領事館當時位置。
19世紀末領事建築一帶景色。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
1925年:英國將領事建物群售予日本政府。
1932年:日本政府將英國領事館改作為水產試驗所,
1936年:5月4日日本政府將英國領事官邸改作海洋觀測所,高雄市役所為慶祝高雄海洋觀測所成立、高雄州廳落成與全島實業大會舉辦及,並為宣揚高雄各項經建成果,乃於5月1日至7日舉行「高雄港勢展覽會」。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