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7          攝氏6

岩手縣盛岡市内丸1-42         晴天

  重森ㄚ被離開盛岡八幡宮-岩手駱駝 ,往著下一個目標啄木新娘之家前進。

P01.jpg

 

  如照片所示,特地跑去瞻仰新渡戶稻造胸像。

P02.jpg

 

  在台灣絕大部分的人,不認識這一位對台灣糖業歷史有絕對關係的人物,過去台灣的教育,好像故意忘記歷史或是不敢面對歷史,非常可惜!

P03.jpg

 

  重森ㄚ被用日圓的紙鈔,很深入淺出的介紹出這一位人物,他是從1984年到2004年間流通使用的日本銀行券5,000日元的幣面人物,一萬元、2000元和1000元另外三種紙鈔,總過四位人物,有三位跟台灣息息相關,篇幅的關係,重森ㄚ被今天只介紹新渡戶稻造先生。

P04.jpg

 

  新渡戶稻造(1862年91日-19331015日),是一位生於日本岩手縣盛岡市的國際政治活動家、農學家及教育家。任臺灣總督府殖產局長時於1901年提出《糖業改良意見書》,對臺灣糖業有重大影響;被譽為「臺灣糖業之父」,與磯永吉(被譽為「臺灣蓬萊米之父」)是日本治臺時期少數影響日後臺灣農業發展的專家。

P05.jpg

 

  新渡戶稻造畢業於札幌農學校(今北海道大學)。早年曾留學歐美,先後入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哈勒大學。1883年於德國哈勒大學取得農業經濟博士學位。曾擔任國際聯盟副事務長、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産局長,第一高等學校(現東京大學前身之一)校長,也是東京女子大學的創立者。1891年與美國人瑪麗·埃爾金頓(日本名:萬里子)在費城結婚。1933年在加拿大維多利亞港口西岸去世。他是從1984年到2004年間流通使用的日本銀行券5,000日元的幣面人物,2004年版5000日元紙幣的幣面人物改為樋口一葉。引文維基百科

P06.jpg

 

  新渡戶稻造(1862-1933)的銅像會出現在橋頭糖廠內並不讓人意外,只要我們瞭解那段歷史的話。新渡戶稻造第一腳踏上台灣這座島嶼,是在明治34年,也就是19012月的事。在那之前,他畢業於札幌農學校(今日的北海道大學),並在德國哈雷-維滕貝格大學(Martin-Luther-Universität Halle-Wittenberg)取得農經博士學位,並擁有一名美國妻子艾金敦(Mary Elkinton)。

P07.jpg

 

  可以說,新渡戶稻造是一個典型的「人生勝利組」。至少就農業經濟領域來說,他一定是當時日本國內數一數二的專家。這樣的專家來到台灣工作,是有其時空背景的:台澎在1895年被清朝割讓予日本後,台灣民眾前仆後繼地激烈抗日,加上水土不服、缺乏殖民地治理經驗等因素,日本政府在治台前期損失慘重。

P08.jpg

 

  直到兒玉源太郎出任第四任台灣總督,決定一改前幾任武人總督的高壓治台風格,以科學方式經營台灣。

P09.jpg

 

  其幕僚不乏各專業領域的高知識份子,當然其中最重要也最知名的,莫過於生物學背景出生的行政長官後藤新平。兒玉後藤率領的這支「夢幻明星隊」之中,負責守備「糖業」這個位置的主要球員,就是這位農經博士,新渡戶稻造。

P10.jpg

 

  就因為處在這個動亂未艾的時刻,如同當時大部分的事物,蔗糖業也是缺乏榮景、甚至可以說是走上衰微的。不過,新渡戶並沒有讓兒玉失望,更讓國際驚艷。1901年9月,已對台灣糖業進行過調查的新渡戶稻造,就任總督府殖產局局長,並向總督府提出《糖業改良意見書》,內容包括了7項改良方法、11項保護獎勵方案、14項糖業設施與機構的改良意見(關於這幾項的詳細內容,大家可以參考維基百科「糖業改良意見書」中文條目)。其結果相當成功,台灣蔗糖業重返榮景且更勝前朝,因其是以企業經營、機械製造的新模式,享譽海內外,持續發展至今,如上所述。總之,台灣糖業發展史,絕對少不了新渡戶稻造的名字。橋頭糖廠,更是因為如此,立著他的銅像。

P11.jpg

 

  不過,還記得嗎?剛剛我說,新渡戶是一個「人生勝利組」,這不是亂講的。如果新渡戶稻造對於我們台灣的意義在於糖業的話,對於國際,他有著許多更響亮的事蹟。除了1906年出任第一高等學校(東大的前身之一)校長、1918年創立東京女子大學(德政!)等諸多學界經歷之外,1920年,新渡戶還擔任過國際聯盟(一戰後號稱會維護世界和平結果沒有的那個東西)的副事務長。而最讓新渡戶稻造世界流名至今的一件事,想必是他於1899年,撰寫的一本書:《武士道》(Bushido: The Soul of Japan)。

P12.jpg

 

  《武士道》一書起初以英文撰寫,目的是向國際介紹「武士道」這項日本人最被盛傳卻不一定被理解的精神文化。或許是因為在新渡戶的時代,「國際」是以歐美國家為主宰,又或許是因新渡戶本身在大學時代受美籍校長克拉克(William Smith Clark)的影響而受洗信耶穌,《武士道》的書中內容,往往使用許多西洋的歷史或文學故事,來比照形容武士道的各個面向,例如將武士的切腹行為與許多基督教聖徒的殉道行為相提並論。因而,此書流傳於歐美世界,但在不諳西方文化的台灣民眾讀起來,可能倒有些吃力(《武士道》在台灣已有林水福先生的翻譯版本,聯經出版)。總之,跟台灣人講起新渡戶,大概都說他是個糖業專家,但跟外國人講起新渡戶,他恐怕要是個最有武士道的武士了!

P13.jpg

 

  「糖」與「武士道」,兩者聽起來可能相去甚遠,但仔細思考或許並不盡然。別忘了台灣民眾對於日治時代糖業的普遍觀感:「第一憨,種甘蔗乎會社磅」。糖業在新渡戶的專業技術下被帶起,但真正的得利者往往是「臺灣製糖株式會社」中的大官們。而負責在蔗園內播種收割、在工廠內搬運操作的廣大基層台灣農工們,則永遠是廉價勞力。蔗園,就是典型的殖民地產業。引文自張經偉先生

P14.jpg

 

P15.jpg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重森ㄚ被 的頭像
    重森ㄚ被

    游重森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