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4  攝氏4  

中國安徽黃山市歙縣   大雨

    來到漁梁古壩,是此趟黃山之行的最後一個景點,老天一點都不留情,雨還是一直下著。

 

   漁梁壩是中國的一座古代水壩,座落於安徽省歙縣城南1公里的漁梁村,橫截新安江的支流練江,始建於唐朝,明朝萬曆三十三年(公元1605)重建。

    漁梁壩下游不遠處的明代古橋紫陽橋,高達14米,橋孔也比其他橋高大得多,這也是為了方便帆船航行。漁梁壩的北端銜接著古老的漁梁街,魚鱗狀的鵝卵石街道旁,是典型的徽派民居,西側有不少支巷,均通往江邊碼頭,過去均有不同的分工。

    漁梁壩長約140米,底寬27米,頂寬4米,用每塊重達噸余的青色條石壘砌而成,每一層各條石之間和上下層之間插入石鎖固定,使其成為堅固的整體。壩中間設有排水門。漁梁壩的作用在於攔蓄上游江水,並方便下遊行舟,因此處為明清時徽商前往浙江、江蘇的主要起航碼頭。



    漁梁是徽商盛興數百年的重要水路碼頭,至今還保存著古代街衢、水埠和碼頭的原始風貌,是徽商外出經商往返的必經之路,漁梁古街依山傍水,整個街道用清一色卵石有序鋪就,恰似魚鱗,又因古街形似鯉魚,故又稱漁鱗街。漁鱗街蜿蜒一公里,兩邊店舖林立。古祠堂、古民居、古寺廟隨額街可見,排列井然,號稱江南第一水街。







   "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歙縣這個讓明代著名戲劇家湯顯祖等文人雅士夢縈魂牽的地方,曾孕育了多少雄霸明清商界500余年的徽州商幫,孕育了多少名震中外的徽州文化流派。為了親自體驗我慕名而來。這次的目的地是古埠漁梁。

   徽州的古碼頭很多,漁梁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因為它坐落在古徽州府邊上,曾經有句當地的民謠說前世不休,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古時外出做學徒的徽州人和古徽商幫大多從此出發,沿新安江順流而下,更為重要的是府衙的官員們要出去也只能以此為道,漁梁便顯得尤為突出了。被稱之為徽商之源

   漁梁古埠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布局,街道用鵝卵石有序的排列,因狀似魚鱗,當地人稱為「魚鱗街」。窄窄的青石路往河邊側有許多叉口,拾級而下,便可下到漁梁壩。古鎮老街至今保存完好,清一色為明清時代建築,古風猶存。

  本來我們有安排古壩遊船,於此安排搭乘柳葉船由船夫賣力的划槳遊河,在波光瀲艷的練江上,觀看沿岸漁梁古壩鎮青瓦白牆的民居,體驗難得的靜謐氣氛,無奈連月的大雨,河水也淹過壩頂甚為殘念!

 




   漁梁古街依山臨水,蜿蜒曲折1公里有余,餓卵石鋪成的街道路面,錯落有致神似魚鱗,俗稱魚鱗街。到了這裡一定要看看漁梁壩的,漁梁壩是上了國保的名單,而被稱之為江南的都江堰。春汛季節,天正下著細雨,江南那種纏綿的細雨,煙雨迷蒙,江水漲了不少。我們踏著漁梁街走著,雨並不大,但街道已是全濕了。上追幾十年,這一路濕滑卻是漁梁人的夢中所求,因為只有這樣的雨天,船既可行,且又安全,正是徽商出行的最佳日子。一帆風順,漁梁街便會空前的流動起來。走在叮叮咚咚的石壩上,我分明感到了當年徽商匆匆 的步履踏過的痕跡,而那些古樸的徽式民居則原汁原味的呈現在我的眼前,走過新安古道,我佇立在瀉流而下的漁梁古壩邊,依稀可見當年的檣桅林立,貨來物往的熱鬧景象,但也不免有著些許告別親人,送賈異鄉的傷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