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426 攝氏19

宜蘭縣大同鄉崙埤村60號 雨天

 

 

    離開大同國小,重森ㄚ被繼續往裏頭步行,來到大同鄉文物館。

    大同鄉文物館的興建,保存泰雅族群的文物、文化生活背景,喚起大眾對泰雅文化的保存與重視,並呈現南海原住民建築風味,將泰雅精神座落於泰雅生活館。

    泰雅族(Atayal),台灣原住民的一個族群,分佈於北部中央山脈兩側,東至花蓮太魯閣,西至東勢,北到烏來,南迄南投縣仁愛鄉,是台灣原住民中分佈面積最廣的一族。泰雅族的族名「Atayal」,原意為「真人」或「勇敢的人」。由於泰雅族的方言群眾多,一般從人類學的角度將泰雅族分為兩大語系亞族,分別是泰雅亞族與賽德克亞族,共有二十五個方言群體。2008年的總人口數約八萬餘人,就人數而言,僅次於阿美族,為台灣原住民族中的第二大族。

    在台灣原住民中,在臉上刺青(人類學家稱之為「紋面」或「文面」)的民族有泰雅族與賽夏族,而賽夏族的文面主要與泰雅族互動生存相關,賽夏族人本身不會刺文,多由泰雅族人執行,也因此,台灣真正擁有長久文面文化基礎的,僅有泰雅族。 由於黥面一詞在漢文原為古代的刑罰,多有負面的意思(馬騰嶽 1998),目前一般學術界與民間均改以「文面」稱呼泰雅族人的此一文化,以視對於泰雅族文化的尊重。

    男子必須狩獵多次成功後,才可以在額頭上及下巴刺青,女子則須學會織布才得刺臉紋,所以完成紋面者,方可論婚嫁,當然未曾紋面者,就很難找到理想的配偶了。紋面時材料是將松木劈成易燃的木片,放在三塊石頭搭成的灶點火燃燒,把鍋口朝下鍋蓋朝上,然後取出附於鍋內的煙垢和炭灰混合而成。先將刺針或刺刷靠在施刺的部位,用木槌輕輕敲打刺進臉皮,然後用竹片製成的刮血具將血跡去除,塗上煙末即成。為了使顏色更深濃艷麗,須連續塗抹三至四次。又族中獵頭多次成功的男子及織布技術超群的女子,有特權在胸、手、足、額刺特定的花紋,為榮耀的表徵。

    織布對於泰雅族女子則是善於織布的標記,泰雅族的著媽媽學織布,也開始準備出嫁衣裳,織藝精進時也就是准許在臉上刺青的時候。織布:用34根木製整經柱完後,再使用木箱、木棒、竹枝作成的水平式織布機織布,坐在地上織布早期泰雅只有使用麻線,後來開始與漢人及日人接觸後,才傳人毛線、棉線,最早也只有「織」的技術,後來跟日人學會裁縫的技巧,原先使用植物的刺或竹針,後來才傳入鋼針或車針;剪裁量布時,不用尺,用雙手左右平舉的長度(叫做「一尋」)來量。一個不會織布沒有刺面的女孩在部落中是沒有人追求的。泰雅族人在深山,很少與外界接觸,長久以來,族人一直穿著傳織布衣,所以泰雅的婦女比其他族更精通紡織。其中,紅色是泰雅人的最愛。其代表血液,同時代表力量。所以泰雅族織布技術之繁複、花色之精巧是其他原住民所比不上的。

泰雅族飲食文化

傳統泰雅族的主要糧食作物,包括旱稻、小米、玉米、蕃薯等等。平時以胡瓜、南瓜、韭、薑、野菜、辣椒、豆類加鹽煮食為副食。獵肉、魚、蝦等只在農閑行獵有所捕獲時才可享用。家有飼養豬與雞。米和小米在平常煮成乾飯或稀飯食用,祭典時則做成餅。宰殺家豬或獵獸時,是用火燒烤或用水煮食。

而熟食的方法,則以煮、蒸為主。泰雅族人善於製作蒸桶,再將蒸食熟的米飯捶搗成為米糕,沾以野蜜,非常可口。

肉食方面,泰雅族的肉食主要以燒烤為主。除此之外,盛行於泰雅語區的醃肉也是泰雅族最有特色的一項食物處理方式。醃肉泰雅語稱c inm'mian,寫成漢文叫「僅麼湎」。「僅麼湎」是泰雅族最特殊的醃製食物,醃製的東西有飛禽、走獸、或牲畜、以及魚類等等,幾乎無肉不可醃。醃肉的方法是以未完全煮熟的小米夾於肉層,置 於容器內使其發酵。成品帶有濃陏的酸腐味,但非常可口。

值得一提的是,醃肉可說是泰雅族重要的一項飲食特色,但是只盛行於賽考列克與澤敖列兩大方言群內,對於賽德克語群來說,並沒有這麼普遍的醃肉文化。

    泰雅文物館參觀時間:08:00-17:30(每週二~週日),.休館日:每週一、除夕、初一、選舉日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崙埤村朝陽60 ,.電話:03-9802143.傳真:03-9802217 ,.服務項目:導覽解說/體驗 ,.網站:全票40元、優待票20元。

    可惜重森ㄚ被來到泰雅文物館,已經快要打烊,現在文物館已經不用預約,各位格友算對時間隨時來都OK,何況門票很便宜也算對泰雅文化的一種支持,聽說一年基本開銷要600萬元,門票收入只有20萬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重森ㄚ被 的頭像
    重森ㄚ被

    游重森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