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2                 攝氏5

日本日本岐阜縣中津川市       雨天

   一大早依依不捨地離開大雪紛飛清晨的一場大雪-白馬溫泉飯店,重森ㄚ被來到寒雨綿綿的馬籠宿。

 

   走進馬籠宿彷彿走進時光隧道,目前驛站的功能雖不復存在,但在當地的居對於沿路的農地及山林,嚴守著「不賣、不借、不破壞」三原則下,依然保有原有風貌。 並成為日本「國家重要傳統的建築物群」保存地區, 至今仍有八十多家旅店和紀念品店等。

 


 

   古道上的【馬籠宿】,高山峻嶺圍繞的木曾路,是1719世紀連結江戶(現在的東京),與京都間的交通要道之一。

 


 

 

    馬籠宿的坡道與兩旁的江戶建築。

 

   馬籠宿是日本江戶時期因商人往來頻繁而繁盛的驛站,這裡有許多客棧以提供長途跋涉的旅客,一直到現代交通工具興起後才逐漸沒落,不過仍保有昔日的街道景像,是日本著名的觀光景點。

 

   馬籠宿是中山道第43號驛站,位於中山道難關的木曾路11宿的最南端。馬籠宿全長約600公尺,整條貫穿南北的石板街道沿著山坡而建,以日本罕見的「坡道驛站」及日本著名的小說家、詩人「島崎藤村」的故鄉聞名,馬籠宿也是他的名作《拂曉前》(夜明け前)的舞台。馬籠宿於1895年及1915年慘遭兩次大火襲擊,留存下來的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的歷史建築全遭燒毀,但經過當地居民的努力,終於使這古老街道復甦。

 

   明治政府成立後廢除了驛站,1882(日本明治25)取代中山道順著木曾川開闢國道,雪上加霜,於1912(日本明治45)國營鐵路中央線全線通車,使得不僅馬籠宿就連妻籠宿的街道上完全不見人影,兩村化做陸地的孤島,村莊的經濟急速蕭條。幸虧《拂曉前》成了救星,為了看《拂曉前》的舞台,以及小說家、詩人「島崎藤村」的故鄉,日本國內旅客大批湧來,恢復了昔日繁榮。馬籠宿著名景點包括;藤村記念館、枡形、馬籠脇本陣資料館、展望台、東山魁夷心之旅路館。(資料來源:日本見聞錄)

 

   德川慕府時代在木曾地區曾經設有11個宿場,作為旅人歇腳和運送貨物的驛站,【馬籠宿】即為其中之一。

 


 


 


 

   這裡曾是德川時代宿驛制度中,歇泊率最高的宿場,如今則成為日本傳統聚落保存典範。

 

   日本人常抱著尋訪歷史景點的心態來這裡,或是來學習它保存傳統聚落的秘訣,觀光客則緬懷及想像昔日的宿驛的熱絡風情。

 


 


 


 


 


 


 

   馬籠宿是一位於日本岐阜縣中津川市(原屬長野縣木曾郡山口村,但在20052月時的越縣合併中被編入岐阜縣內)的日本古驛道宿場遺跡,其與隔鄰的妻籠宿一同都是該縣著名的觀光景點。馬籠宿是中山道六十九次(中山道沿線的69個宿場)之一,名列第43次,也是信濃國境內木曾十一宿中位置最南的一個。(資料來原:維基百科)

 

   中山道是日本江戶時代的五街道之一,也叫中仙道,是從江戶(今日的東京)經內陸前往京都的道路。中山道的起點為東京的日本橋,終點為京都三條大橋。日本橋到草津全線共129里,沿途有69個宿場,稱為中山道六十九次。其中從草津到三條大橋的路段是與東海道共用。

 

    在代代擔任高官的脇本陣(公營客棧的預備客棧)蜂谷家遺址所建的資料館。出現在《拂曉前》裏的桝田家就是取材於蜂谷家。館內陳列展示藤村撰稿時參考的第1代蜂谷源十郎的手筆記錄及流傳蜂谷家的遺物等,另外也有大名(諸侯)住宿用的復原房間。入館費200日圓,營業時間09:00~16:30,不定期休息,連絡電話0264-59-2108


 

   由於曾經在1895年(明治28年)與1915年(大正4年)時發生過大火,整條老街除了中央的石造階梯與被稱為「枡形」的隘口之外,皆為事後復原重建。但由於石板坡道旁的老街建築大抵維持了江戶時代的原樣,頗受觀光客歡迎,其中以宿場本陣(主屋)所改成的藤村紀念館(舊本陣 島崎藤村生家跡)是用於紀念生長在此屋、明治時代著名的小說家與詩人島崎藤村,他的長篇歷史小說《拂曉前》(夜明け前)就是以故鄉馬籠作為舞台所撰著的。

 

   島崎紀念館,原本曾是馬籠宿的舊本陣(供貴族階級住宿用的宿場主屋,通常都是借用自當地仕紳的住宅)

 


 


 

   馬籠宿與妻籠宿都是提供旅人休憩的驛站建築風格相仿,不過遊走其中還是可以明顯感受到不同的氣味, 自馬籠山頂延續的坡道馬籠宿正好位於山脊下山的途中,因此是下坡途中的驛站。

 


 


 


 


 


 


 

   在日本是屬於罕見的坡道驛站,而貫穿驛站的石板路,雖然是重新舖設過的, 但蜿蜒的街道ˋ層層相疊的旅店還有飄散在街道的古味,讓重森ㄚ被i流連其中不捨離去,可惜跟團時間上無法盡興。

 


 


 


 


 


 

   枡形是為防止敵入入侵而設計的「角」,因此道路刻意設計彎彎曲曲,以防止敵人看遍全驛站。現在的枡形是稍微彎曲的斜坡,但當時是呈直角的階梯。

 


 


 


 


 


 

   在入口處的馬籠宿,沿著石塊造的坡路,300年前的江戶時期的街景,仍保存有格子模樣的古風民家。現在所有電線都被埋在地下,地面上看不到一根電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