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319                       攝氏31

花蓮縣新城鄉博愛路64             晴天

 位於花蓮太魯閣口不遠處的新城,台9省道在此以一個大弧度,順向花蓮,很少人會特意進入這個寧靜的新城老街,新城天主教會不是一處熱門的觀光景點,因融合兩種宗教建築特色而更顯獨特。

 

 

 

   從新城火車站走出後,徒步走了約二十分鐘從北埔到新城老街-花蓮駱駝(六) ,此時真佩服自己的駱駝精神,來到台九線和新城鄉博愛路的分叉口,重森ㄚ被進入新城老街(博愛路)

 

 

   新城天主堂位於中橫公路與蘇花公路交會點附近,離太魯閣國家公園東端入口約1公里左右,於台九線185K指標附近,左轉進入新城村博愛路新城老街-花蓮駱駝(八) ,行約數百公尺,路左邊先見到聖瑪爾大女修會,很幸運碰到一位剛回來的修女,約略介紹了一下新城神社舊址新城天主堂。

 

   再步行不多遠即看見左邊有新城公園的牌樓(此牌樓前身即為新城神社的第一座鳥居)。 1972年,台、日斷交後,1974年內政部遂發佈『 清除台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要點』,日治時期的日本神社首當其衝,被列為優先清除的建物。新城神社原本的這一座日式的大型鳥居,當時即被新城鄉公所派員鋸斷了兩翼,成了中國式牌坊。 其面向東北方,朝著18961223日,13名日日軍官兵被殺害埋葬之處,亦是朝向隔著太平洋遠方的日本,有遙望思鄉之情。

 

   進入牌樓後,左邊可以看到新城社區公園。

 

   路底則是小型公園,據說是原新城稻荷社遺址。

 


   這個據稱是日本時代的稻荷神社後方,有一棵百年榕樹它的樹根長得非常特別,更顯得年代的久遠。

 

 

   接近路底前左邊便可看見新城天主堂的牌樓(此牌樓前身即為新城神社的第二座鳥居)

   第二、三鳥居兩側多出兩根柱子,則是當年戴宏基神父,因應鳥居恐遭拆除而做的防護措施,其面向西北方,朝著拜亭(原設置日軍紀念碑,現改為聖母亭),正對著太魯閣峽谷,似有祈望與太魯閣族群和平相處之意。



 

 

   從第二座鳥居進入參拜道後,在第二對石燈籠右轉進去,就可以發現鐘樓造型的天主堂,教堂之整體外觀,以圓弧型的牆面船型狀呈現並與垂直的鐘樓搭配,建築造型語彙上欲傳達出「諾亞方舟」的意象。表示天與萬物的和諧,也是「聖伯多祿之舟」象徵著天主教會,正朝西方行駛去,直達聖城--耶路撒冷之意。禮拜堂入口前左右兩側分別為狛犬與石燈籠,為原新城稻荷社所留下的石燈籠及狛犬。

   醫院的左前方有一座稻荷神社,但已不見鳥居及拜殿,其石燈籠剩下一座,目前放置在禮拜堂的入口附近。石燈籠造型明顯不同,「竿」部位為少見的圓柱形型,「火袋」部份其中兩面呈少見的「月亮」及「太陽」圖案。

   狛犬臉部雖不完整,左腳下多了一個球狀物側面,與常見的聳立尾巴造型。

   在禮拜堂後方還有這人抱鯉魚的雕塑品,其中隱含一段不為人知的典故:在潘繼道教授所著之 「以花蓮縣新城天主堂為例」內文中指出 「當時有位來自加禮宛(新城鄉嘉里村)的蔡老闆,他幫教會蓋房舍,他說如果賺了大錢,蔡老闆就建造一座小噴水池。水池中還造了一座日式金太郎的石像,其抱著鯉魚,而鯉魚嘴裡會噴水,正好噴在石碑上,神父發現了石碑(「殉難將士瘞骨碑」)上有文字,因此,就把石碑移到天主堂的花園內。而那座小噴水池後來廢棄,並被填平了。金太郎的石像目前放在禮拜堂後方。」

 

 

   木製的手水舍,原地上有四方形花崗石造的洗手台子,這座手水鉢被保存在禮拜堂內,成為教會的「聖洗池」。手水舍、花崗石水池是供信徒於參拜前作為洗塵之處所,有洗淨身心靈之意。

 




   教堂裡鮮少有觀光客,你可以只是坐上長椅凳上,什麼也不想,或許天主堂內的神社早已在七八十年前被當地居民拆毀,但是腳底的歷史軌跡卻不因此減少....

   進來新城神社之前,聽修女告訴重森ㄚ被,裏頭有一尊不動明王,是日本時代留下來,因為他們是天主教徒,不信神像看起來不舒服,所以放置在偏遠角落,如果有興趣要重森ㄚ被自己找看看,結果我很辛苦,終於找到照片中這樣一個用橡膠布蓋著,上邊還覆蓋著一個木箱真的讓重森ㄚ被看得都會毛毛的。

   掀開以後一股很重的霉味,壁虎、蟑螂到處飛,真的很不舒服,要是膽小的人一定叫出聲來,不過總算讓古蹟神像重見天日。

   為了尊重人家,重森ㄚ被再把石像蓋回去,希望哪天能夠好好把這個地方規劃維護的更好,變成古蹟景點讓石像重現天日。

 

 

   從第二座鳥居(上有天主教會字樣),往內望去,感覺上第三座鳥居,又遠又小,參拜道由寬漸窄,道路深邃而延長,在美學上是利用視覺上的錯覺,再以階梯之設立效果,漸漸往上伸,直至黑松林接向高天,有種與天人結合之奇妙感覺。

   於第二座、第三座鳥居之間的參拜道兩旁,各豎立著四座石燈籠,石燈籠是保護油燈或燭光的燈具,在宗教意義上代表著分享神帶來的光明。

   在第三座鳥居下及聖母園階梯各設置有著日本神社的一對狛犬,被視為神社之鎮邪物,這兩對的守護靈獸被視為神社的鎮邪物。隻朝左.一隻朝右.張嘴且含者著一顆珠子的守護靈獸稱為阿」。再其對面另一隻呈閉嘴型的靈獸則稱為「哞」.「阿、哞」是梵文的音譯,分別代表萬物的開始與結束。




   目前新城天主堂仍保有昔日神社之平面佈局。有鳥居、石燈籠、狛犬、手洗舍、花崗岩水池、結界端垣、底座、日軍殉難將士古碑、古松等充滿日本風味的神社遺址,庭園中也留下日治興建神社的紀念樹羅漢松、竹柏、樟樹、琉球松等老樹群。園區內還有十三棵老松樹群,蒼翠挺拔的樹型,搭配神社遺址、天主堂的彩色玻璃,古樸味十足。

   聖母像前的第二對狛犬,狛犬(こまいぬ komainu,而「狛」字中文讀作ㄆㄛˋ),又稱高麗犬。在狛犬的下方,多加了萬福源及聖母園的蛇紋石雕刻。 

 

   下方台座刻有「昭和十二年…」依稀可見。


 


 

   黑松是日本人最喜愛的植物具有莊嚴的意義,日本人也將神社的社木稱為神木或神樹。日前在區內仍保有8株高達十餘公尺,樹幹徑約40公分以上的老黑松,高聳蒼勁的黑松與聖母園內莊重慈祥的聖母雕像,形成一幅和諧寧靜安詳的境地,建構出極為清幽的空間感受。

  

    新城天主堂為新城神社遺址的所在地,神社許多遺物在富有古蹟保存觀念的兩位神父,極力維護下得以保存下來,讓聖母護衛這片淨土,成為一處寧謐的修身養性之地。

   要參訪新城神社之前,不妨先做個功課,先瞭解新城神社的時代背景,重森ㄚ被細讀這份「花蓮縣定古蹟新城神社故址 新城天主堂」簡冊(戴宏基神父於民國九十六年11月出版),對於「新城事件」的歷史,感受良多。「新城事件」可說是二十世紀東台灣最大的一場戰爭-太魯閣戰役的導火線,茲節錄戴宏基神父的小冊子,讓有興趣的旅人,想到新城天主堂(新城神社故址)來追憶新城事件,或單純前來悠閒賞景,做一個導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重森ㄚ被 的頭像
    重森ㄚ被

    游重森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