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5日 攝氏28℃
苗栗縣三義鄉 陰天
參觀完雨後天晴的勝興車站-苗栗駱駝 ,重森ㄚ被就開車來到附近的龍騰斷橋。
來到龍騰斷橋,天氣又由晴天轉陰,悶悶的不過沒下雨。
自從舊山線鐵路在民國87年(1998年)9月停駛之後,原本平靜的勝興車站與龍騰斷橋,知名度從此水漲船高,變成三義目前最熱門的景點。現在,非假日時遊客就絡繹不絕,一到假日更是塞車塞的嚴重。現在就跟重森ㄚ被一起來龍騰斷橋了解它的魅力所在。
魚藤坪斷橋,又名龍騰斷橋,位於苗栗縣三義鄉龍騰村,為縱貫線鐵道(後屬臺中線)全線開通前一年(即1907年)所興建完成的磚造橋墩橋樑。此橋於1935年新竹台中地震發生時被震毀,造就此一斷橋之景象。1999年之921大地震,又造成第4號橋墩上半部被震毀崩落。
新竹台中州大地震震後,魚藤坪橋已不堪使用,且橋體南北兩側均為急彎彎道,因此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台中線震災復興事務所放棄改建原橋,而在原橋西側另行新建第2代魚藤坪橋,並於1938年竣工,以取代原來的第1代魚藤坪橋(即魚藤坪斷橋)。
921大地震後,2000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將魚藤坪斷橋指定為震災紀念物,2003年苗栗縣政府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指定為縣定古蹟。
2010年三義-泰安舊站之間的舊山線復駛計畫中在此設置魚藤坪車站。
據傳當年在鯉魚潭中有鯉魚精作祟,當地居民便到處種植有毒的魚藤,並將東面狀似青龍偃月刀刀背的山命名為關刀山,用意是以關刀斬斷魚藤毒殺鯉魚精之意,即「關刀斬魚藤,魚藤毒鯉魚」。後來當地居民認為魚藤名稱不雅而將地名改為「龍騰」,因此魚藤坪斷橋也被稱為龍騰斷橋。
龍騰斷橋,又稱魚藤坪斷橋,完工於明治40年(1907年),因跨越魚藤坪溪而得名,北端四孔拱磚,是典型的磚造橋,南端兩孔拱磚,採上承式鋼桁樑及鋼鈑樑組成,為當時縱貫鐵路最大的拱橋!
龍騰斷橋於明治40年(1907年)竣工,和「勝興車站」一樣由當時台灣總督府所建,整座橋樑以糯米砌磚,是目前台灣尚存的幾座糯米橋之一,每一層的磚頭寬度皆不同,上面特別標示記號。
龍騰斷橋其磚造拱形的橋身由磚拱、鋼鈑梁和鋼桁梁分段構成,極為優美,橋面離地約50公尺,是全台山線鐵路最高的橋樑,被譽為「台灣鐵路藝術極品」,現今,我們還可看到北端的六個及南端的四個橋墩遺蹟,不論是從斷橋半殘拱口望新橋或是依傍著斷橋的滿山油桐花,都是公認最美的景點。
另外一處位在拱橋橋墩 腰上兩側,各有五個立方體的花崗岩石,這些稍微突出於橋墩的花崗石是當時興建拱橋的時候用來支撐鷹架模板用的構造物;此外本橋也是當時台灣鐵道部(日治時代)海拔最高、跨距最大(61公尺)的橋樑。
甲午戰爭後,台灣成為日本的一部分,當時的台灣總府積極開闢了縱貫鐵路山線最險峻壯觀之路段泰安至勝興,短短八公里路段,經過了六座隘道,三座橋樑是鐵路縱貫線坡度最陡的路段,尤其3號隘道口至勝興車站間每十公尺爬升一點五公尺至2公尺,勝興車站是縱貫鐵路最高點,龍騰剛好在兩站中間。
龍騰斷橋建於西元一九零五年,完工於一九零七年,總長200公尺。橫越魚藤坪溪。橋面離溪底50公尺。建北橋墩時需質地堅硬之磚塊,還特地至鶯歌挑選一座磚窯,專責燒製。在燒製過程都經過專人指導,嚴格品管,所以磚塊的硬度和質地都符合最高要求。在當時要建一座堅固之火車行駛之橋樑,確實是一大挑戰。此座橋墩沒用一根鋼筋,一包水泥,只用紅磚塊及花崗石塊平衡及火車行駛時有吸震功能。以高超的施工水準,及優美幾何弧度,建立此座目前仍殘存且聞名國內的龍騰斷橋。
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一日凌晨六時發生七點三級的關刀山大地震,距離龍騰斷橋僅5公里,天搖地動,短短數十秒之間,魚藤坪兩百戶人家無一棟房屋倖存。當然也包括當時被認為最堅固的魚藤坪橋。浩劫過後,儘速恢復南北交通,但因斷橋受損嚴重無法修復,便在斷橋以西60公尺處,建新的鐵橋。當時是日本發動二次大戰前夕,因此日夜趕工,除師父及技術人員之外,也再當地招募民工義務勞動。
一九零五年建造龍騰斷橋時,日本人對火車行駛之鐵路橋樑建造技術還未成熟,所以請了英國鐵路技師來技術指導。龍騰斷橋在關刀山大地震橋面受損不堪使用之外,其堅固的橋墩絲毫不受影響。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第六支橋墩又斷了一節,原外側弧度最優美最壯觀一支斷掉,深感惋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