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2日 攝氏18℃
奧地利維也納 晴天
吃完挺不錯的午餐奧式肋排RIBS-奧地利駱駝 ,今天主要的景點-熊布朗宮預定地參觀時間還沒到,我們到霍夫堡Hofburg&瑪麗亞特蕾莎廣場 Maria-Theresien-Platz參觀,因為潭美颱風攪局,只得半天當一天用,時間趕是趕意思都帶到。
瑪麗亞特蕾莎廣場 Maria-Theresien-Platz ,兩座1872年建成的美術藝術博物館Kunsthistorisches Museum及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historisches Museum以雙子式設計座落廣場的左右面。設計師就是負責荷夫堡新皇宮Neue Burg最後擴展工程的Gottfried Semper,該工程目的是由皇宮大門橫跨環城大道連接皇宮,可惜計劃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和哈里斯堡帝國衰落而結束。瑪麗亞特蕾莎廣場後方是6萬平方公尺的Museumsquartier(7區),全部合起來是全世界最大的博物館群組。
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historisches Museum
瑪麗亞特蕾莎廣場Maria-Theresien-Platz 是紀念當政40年、政績彪炳的奧地利國母瑪利亞特雷莎(1719-1780)。
瑪利亞特雷莎的銅像是維也納最大的,造型精緻,人物眾多,地基面積630平方米,高20米(女皇像高6米),重20噸,需時15年。
美術藝術博物館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霍夫堡的地標圖-將瑪麗亞特蕾莎廣場及兩座博物館包括在內(左下)。
走出瑪麗亞特蕾莎廣場Maria-Theresien-Platz是環城大道Burgring ,對面是荷夫堡皇宮大門Burgtor。
霍夫堡是哈布斯堡皇朝的皇宮,佔地遼闊,共約有10幾棟建築物組成,包括官邸、宴會廳、教堂、珍寶室、國家圖書館、冬季馬術學校等。這棟新王宮是位於英雄廣場上白色大理石建材、展開雙臂的弧形建築,屬於新文藝復興風格,各種形式的窗戶、廊柱及雕像,賦予了建築豐富的藝術性。
霍夫堡是維也納紀念碑性的建築,是在奧匈帝國分裂之前一直統治這個國家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古老宮殿。寬闊的宮殿將一系列在不同時期、不同政治條件下建設的不同風格的建築連成一個整體。儘管這些建築缺乏和諧的統一,但正是這樣的區別使宏偉的宮殿特別完美,而沒有官方式的古板。
半月形的米夏爾門盤據在米夏爾廣場上,是歷代帝王的冬宮霍夫堡的大門,新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同樣強調開放、繁複跟雕飾的美學,而廣場中間還挖出一窟羅馬廢墟。1279年開始興建的霍夫堡最初只是座城堡要塞,到16世紀才正式成為皇宮所在地。雖然有好些帝王選擇其他皇宮當作住所,比如說美泉宮,不過霍夫堡仍然是哈布斯堡的權力象徵,而且還不斷地擴建延伸,直到1918年哈布斯堡王朝結束統治時,這座皇宮幾乎已成了迷你城市。
栩栩如生的雕塑可以見到象徵奧地利歷史的組成元素,包括傳教士、古羅馬兵團、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十字軍士兵、及古奧地利民族等,金色雙頭鷹頭頂皇冠,雄踞在最高點,睥睨群雄,紅白相間的奧地利國旗迎風飛揚。
新王宮前的英雄廣場立有二座青銅雕像,都是英姿換發的騎馬像,這是19世紀趕走土耳其入侵的英雄人物-歐根親王(Eugene of Savoy),記得1984年12月重森ㄚ被第一次到歐洲也曾與這個銅像合照,隨著歲月的增長真的感受更深!
位於英雄廣場另一端的銅像是卡爾大公,他是在1809年在Aspern戰役中打敗拿破崙的英雄!只見他手持旗幟,像是揮軍向前,鼓舞士氣,營造視死如歸的氣勢,也只有這樣的領導者可以挽救頹勢,成功抵禦一代梟雄的入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