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7日 攝氏11℃
台北市青田街七巷六號 陰天
台北連續20天的下雨又溼也冷,整個身體都要發霉,難得今天寒流南下,天氣變乾冷,體感溫度覺得舒服溫暖許多,重森ㄚ被利用空檔,搭乘捷運來到東門站。
青田街七巷六號,由捷運東門站下車,徒步約十分鐘就可抵達,這一代從仁愛路一直到延伸到和平東路、羅斯福路,原本是日治時代文教官員居住的宿舍區,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以後,基本上也留給撤退到台灣的軍公教人員居住,所以沿路巷弄幽靜,不像大同、萬華區一代(在滿清帝國時期陸續移居來台的泉漳人士)的環境,居民為討生活營生,熱鬧、喧嘩和髒亂。
台北市大安區有一塊獨立於擾攘商圈之外、「大隱隱於市」般清幽的街區,此一在日治時期被稱為「大學宅地」的精華地段,位於和平東路、溫州街、永康街以及青田街一帶,為當年任教於台北帝國大學(今台大)、台灣總督府高等學校(今師大)的台、日籍教授所居住的校區宿舍,此街區隨著時間軌跡而逐漸形成充滿書香氣息的特殊聚落。
「青田七六」位在台北市青田街七巷六號,也就是在大安森林公園西側附近。這棟建築屬於日本教授集體開發興建的「大學住宅組合」之一,由足立仁教授所興建,落成於1931年,1944年足立仁教授到東京出差,因太平洋戰事吃緊就沒回台灣「青田七六」住所。臺灣大學地質學教授馬廷英教授於1945年日本放棄台灣主權,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住進此處,雖然馬教授本人1979年過世,但其家人一直待在這裡直到2007年。2006年定為市定古蹟,命名為國立台灣大學日式宿舍-馬廷英故居。
足立仁(Adachi, Masashi)出身日本北海道,1897(明治30)年11月13日出生於札幌市,為足立元太郎的長子。 1921(大正10)年畢業於北海道帝國大學農藝化學科,隨即於同年4月留校擔任助手,翌年(1922)3月升任助教授。 1926(大正15)年結婚,同年5月3日足立仁被任命為臺灣總督府高等農林學校教授,隨即在5日以臺灣總督府駐外研究員的身份到德、美、英留學2年,其中有1年半的時間,他以德國萊比錫大學(University of Leipzig)土壤微生物研究所為中心,遊學歐洲各地。
1928(昭和3)年7月27日,足立仁被任命為臺北帝國大學助教授兼附屬農林專門部教授, 翌年3月23日,升為臺北帝國大學教授, 主持理農學部應用微生物學講座,致力於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研究主題在於辨別土壤中病原菌以外的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為有益或有害,進一步研究有益微生物在農業上的應用,應用層次上,即為日治當時仍屬罕見的堆肥。
據足立仁長子元彥指出,足立仁教授與製糖公司合作,致力於甘蔗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而有具體的成效。當時製糖公司大量使用硫安施肥,使甘蔗含糖量逐漸減少,以致製糖公司紛紛倒閉,發現問題的公司開始研究堆肥,足立仁教授以其在土壤微生物學上紮實的實作經驗,得到製糖公司幹部的信任而傾全力相助,其中鹽水港製糖與臺灣製糖兩家公司,分別提供3,000公頃的土地,作為堆肥與輪作的實驗研究,最後獲得了豐碩的成就。
但其研究成果卻因太平洋戰爭而中斷,珍貴的研究資料也在戰火中佚失。1942(昭和17)年足立仁兼任臺灣總督府技師,1944(昭和19)年12月銜命前往東京農林省出差,卻因為日本戰敗,而沒有能夠回到臺灣。
青田七六為適應臺灣氣候,擷取日式建築的的居住空間,再融入洋式建築的優點,成為備具特色的洋和式建築。
洋式空間包括應接室、食堂、書齋設置在外側,和式空間座敷、次間等設置皆在內側,考慮到台灣炎熱潮濕的氣候,將房間配置在一側,以求涼爽通風,而應接室採用洋式的凸窗與嵌入式的「本棚」書櫃,室外面對前庭的露台上設置歐式的花壇。
在「青田七六」玄關處脫下鞋,步履輕巧地踏上檜木「廣緣」(加寬的日式走廊),揣想自己是當年躡手躡腳溜出門玩耍的孩子,深怕驚擾了一旁書齋內潛心研究的父親;廣緣右側明朗的陽光室流露設計者對生活品味的重視,留學德國的足立仁教授將歐式慵懶帶入日式房舍,即使在冬日亦無須迎著寒風,便能享受自玻璃帷幕灑落而下的溫暖天光。昔日的「應接室」(客廳)仍保留日本時代的各式桌櫃,並展示著馬教授當年的親筆書信等舊物,後人雖已無從親炙大師風采,然而在感受著這些老物事、咀嚼前人所留字句之間,似乎也能領略些許前輩作學問的典範。
青田七六古蹟再利用,將古蹟對外開放為餐廳,因位於青田街七巷六號,因而命名為「青田七六」,可以來到這裡喝個下午茶,享受這裡檜木的香氣、塌塌米的舒適、迷人的復古物品。因為是古蹟,所以進入屋內要脫鞋,入屋時請放輕腳步愛惜古蹟!
總而言之「青田七六」是一幢混合了西式風格的日式房舍,由第一代主人日籍教授足立仁親自設計,自1931年建造完成至今,已有八十多年歷史。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以地殼變動學說享譽國際的馬廷英教授來台接收台北帝國大學,從此全家入住於此,直到老年因無力承擔房屋稅,便把這棟老宅交由台灣大學掌管。近年來在古蹟活化、老屋保存運動等風潮的推波助瀾下,台北市文化局將馬教授故居編列為市定古蹟,並委由「黃金種子團隊」修繕經營。2011年6月,「青田七六」正式對外開放參觀,並提供導覽活動及餐飲服務,如今是頗受歡迎的台北藝文新據點。
\
台北市青田街七巷六號 陰天
台北連續20天的下雨又溼也冷,整個身體都要發霉,難得今天寒流南下,天氣變乾冷,體感溫度覺得舒服溫暖許多,重森ㄚ被利用空檔,搭乘捷運來到東門站。
青田街七巷六號,由捷運東門站下車,徒步約十分鐘就可抵達,這一代從仁愛路一直到延伸到和平東路、羅斯福路,原本是日治時代文教官員居住的宿舍區,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以後,基本上也留給撤退到台灣的軍公教人員居住,所以沿路巷弄幽靜,不像大同、萬華區一代(在滿清帝國時期陸續移居來台的泉漳人士)的環境,居民為討生活營生,熱鬧、喧嘩和髒亂。
台北市大安區有一塊獨立於擾攘商圈之外、「大隱隱於市」般清幽的街區,此一在日治時期被稱為「大學宅地」的精華地段,位於和平東路、溫州街、永康街以及青田街一帶,為當年任教於台北帝國大學(今台大)、台灣總督府高等學校(今師大)的台、日籍教授所居住的校區宿舍,此街區隨著時間軌跡而逐漸形成充滿書香氣息的特殊聚落。
「青田七六」位在台北市青田街七巷六號,也就是在大安森林公園西側附近。這棟建築屬於日本教授集體開發興建的「大學住宅組合」之一,由足立仁教授所興建,落成於1931年,1944年足立仁教授到東京出差,因太平洋戰事吃緊就沒回台灣「青田七六」住所。臺灣大學地質學教授馬廷英教授於1945年日本放棄台灣主權,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住進此處,雖然馬教授本人1979年過世,但其家人一直待在這裡直到2007年。2006年定為市定古蹟,命名為國立台灣大學日式宿舍-馬廷英故居。
足立仁(Adachi, Masashi)出身日本北海道,1897(明治30)年11月13日出生於札幌市,為足立元太郎的長子。 1921(大正10)年畢業於北海道帝國大學農藝化學科,隨即於同年4月留校擔任助手,翌年(1922)3月升任助教授。 1926(大正15)年結婚,同年5月3日足立仁被任命為臺灣總督府高等農林學校教授,隨即在5日以臺灣總督府駐外研究員的身份到德、美、英留學2年,其中有1年半的時間,他以德國萊比錫大學(University of Leipzig)土壤微生物研究所為中心,遊學歐洲各地。
1928(昭和3)年7月27日,足立仁被任命為臺北帝國大學助教授兼附屬農林專門部教授, 翌年3月23日,升為臺北帝國大學教授, 主持理農學部應用微生物學講座,致力於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研究主題在於辨別土壤中病原菌以外的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為有益或有害,進一步研究有益微生物在農業上的應用,應用層次上,即為日治當時仍屬罕見的堆肥。
據足立仁長子元彥指出,足立仁教授與製糖公司合作,致力於甘蔗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而有具體的成效。當時製糖公司大量使用硫安施肥,使甘蔗含糖量逐漸減少,以致製糖公司紛紛倒閉,發現問題的公司開始研究堆肥,足立仁教授以其在土壤微生物學上紮實的實作經驗,得到製糖公司幹部的信任而傾全力相助,其中鹽水港製糖與臺灣製糖兩家公司,分別提供3,000公頃的土地,作為堆肥與輪作的實驗研究,最後獲得了豐碩的成就。
但其研究成果卻因太平洋戰爭而中斷,珍貴的研究資料也在戰火中佚失。1942(昭和17)年足立仁兼任臺灣總督府技師,1944(昭和19)年12月銜命前往東京農林省出差,卻因為日本戰敗,而沒有能夠回到臺灣。
青田七六為適應臺灣氣候,擷取日式建築的的居住空間,再融入洋式建築的優點,成為備具特色的洋和式建築。
洋式空間包括應接室、食堂、書齋設置在外側,和式空間座敷、次間等設置皆在內側,考慮到台灣炎熱潮濕的氣候,將房間配置在一側,以求涼爽通風,而應接室採用洋式的凸窗與嵌入式的「本棚」書櫃,室外面對前庭的露台上設置歐式的花壇。
在「青田七六」玄關處脫下鞋,步履輕巧地踏上檜木「廣緣」(加寬的日式走廊),揣想自己是當年躡手躡腳溜出門玩耍的孩子,深怕驚擾了一旁書齋內潛心研究的父親;廣緣右側明朗的陽光室流露設計者對生活品味的重視,留學德國的足立仁教授將歐式慵懶帶入日式房舍,即使在冬日亦無須迎著寒風,便能享受自玻璃帷幕灑落而下的溫暖天光。昔日的「應接室」(客廳)仍保留日本時代的各式桌櫃,並展示著馬教授當年的親筆書信等舊物,後人雖已無從親炙大師風采,然而在感受著這些老物事、咀嚼前人所留字句之間,似乎也能領略些許前輩作學問的典範。
青田七六古蹟再利用,將古蹟對外開放為餐廳,因位於青田街七巷六號,因而命名為「青田七六」,可以來到這裡喝個下午茶,享受這裡檜木的香氣、塌塌米的舒適、迷人的復古物品。因為是古蹟,所以進入屋內要脫鞋,入屋時請放輕腳步愛惜古蹟!
總而言之「青田七六」是一幢混合了西式風格的日式房舍,由第一代主人日籍教授足立仁親自設計,自1931年建造完成至今,已有八十多年歷史。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以地殼變動學說享譽國際的馬廷英教授來台接收台北帝國大學,從此全家入住於此,直到老年因無力承擔房屋稅,便把這棟老宅交由台灣大學掌管。近年來在古蹟活化、老屋保存運動等風潮的推波助瀾下,台北市文化局將馬教授故居編列為市定古蹟,並委由「黃金種子團隊」修繕經營。2011年6月,「青田七六」正式對外開放參觀,並提供導覽活動及餐飲服務,如今是頗受歡迎的台北藝文新據點。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