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4日                攝氏23℃ 

台南市中西區普濟街79號      陰天

    離開水仙宮附近漫步-台南駱駝後,重森ㄚ被走過民族路口,來參觀普濟殿。

 

   這裡與永樂市場的美食一級戰區只隔著民族路相望...

 

    只要跟著燈龍走,肯定會來到主辦燈會的普濟殿,這裡供奉著威靈王 - 池府千歲與觀音菩薩,而且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永曆年間,據說是台灣最早的王爺廟。

 

    因為時間關係,重森ㄚ被晚上無法晚上在此兜留,白天當然不會把燈籠點亮,可是在陽光照射之下,那種繽紛亮麗感覺也是很壯觀,絲毫也不會輸給晚上點燈的模樣。

 

   普濟殿花燈是去年才開始舉行的,但那時只有在廟前掛滿燈籠,今年更擴大到從民族路與國華街口開始,一直延伸到廟,聽說有超過1000盞燈籠的數量,看起來那種延伸的感覺還真是漂亮!

 

   廟埕前滿滿的燈籠海,雖說範圍不是很大,卻也很夠拍的了。

 

   虔誠的信仰、傳統的文化與充滿童趣的燈籠色彩相結合,讓原本該是莊嚴肅穆的廟宇,也整個轉變成了截然不同的樣貌。

 

    普濟殿創建於明永曆年間,原為佛教寺廟,主祀觀音菩薩,人稱「普濟寺」。

 

    普濟殿創建於明永曆年間,原為佛教寺廟,主祀觀音菩薩,人稱「普濟寺」,普濟殿因位於城外,而兼有「會館」性質,經常供錯過進城時間的商旅人士借住一宿。傳聞曾有一同安人借宿,隨身攜帶的池府王爺神像因故留祀寺內,沒想到香火日盛,竟逐漸成為寺廟主神,使「普濟寺」改稱為「普濟廟」,又據聞寧靖王朱術桂經常遊憩普濟廟,故賜予「普濟殿」之名。 

 

    康熙25年(1686年),普濟殿初次重建落成,方向由坐南朝北改為坐北朝南,乾隆11年(1746年),石文耀等人曾發起重修;嘉慶22年(1817年),石克纘等人再度發起重修,當時住持僧邇蓮禪師,出錢購得普濟殿右側土地加蓋偏殿,奠定一本殿一偏殿的基本規模,此後經歷數次重修,卻於日治時代末期,遭盟軍轟炸,廟前拜亭毀損,民國34年,再次發起重修;民國63年,又再度重修,始成今貌。(節錄自《王城氣度》第廿二期) 

 

    普濟殿坐落於府城西北,鄰近五條港地區,自古以來商旅雲集、人文薈萃。關於普濟殿的風水位置有種說法:臺南整體地形為丘陵,形狀像隻展翅的鳳凰,因而稱為「鳳凰城」,赤崁樓蓋在鳳凰的頭上,而普濟殿則位於鳳凰的鼻子之上。為了「網住」鳳凰,此地街道四通八達,呈現「八卦網」狀,普濟殿正位於八卦中心,為「蜘蛛結網穴」。 


   如今隨著巷道拓寬,市街改正,街道已經失去其原有樣貌,無法見識傳說中的「蜘蛛結網」,但要是能在行車時感受臺南的地勢起伏,或許還能更加貼近這塊如鳳凰展翅的丘陵地。

(資料來源:府城逍遙遊網站/人文景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