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11       攝氏16
台北市中正區北門          晴天
     重森ㄚ被趁著台北城北門附近高架橋拆除,利用春節假期即將完工做歷史見證。


    因為交通管制外加春節假期,車輛稀少可以安心的站在馬路上攝影,雖然工程還在進行,圍籬還在無法近拍。


    數十年來重森ㄚ被每每站在承恩門口前,有無數的感慨,台北城完成於清光緒10(1884),一個沒落的清帝國,跟著民間借錢來青閣-板橋林家花園駱駝 ,建築這一個毫無功能,只是顯示她已經沒有氣息的帝國主義。


    短短十年間,189567日,在這天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的近衛師團兵不血刃地從北門進城,開啟日治時期的序幕,日本帝國取代腐敗沒落的清帝國,用經營的方式把台灣推向現代化。


     從這個城門進去,就來到撫臺街-古蹟巡禮(一),台北本地人所謂的城內。


    承恩門位於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與延平南路的交叉路口,於清朝光緒5(西元1879)所建,為台灣地區第一級古蹟。承恩門為台北古城城門其中之一,又稱北門。一百三十多年來,其他城門經歲月流逝,已逐漸失去以往舊有原貌,至今僅剩承恩門(北門)尚保有初建築時的樣貌。承恩門於早期,是通往大稻埕一帶的主要孔道,其建築材質極為厚實且具有防禦之功能(不過以重森ㄚ被的看法,台北城完成於1884年,頂多是清帝國宣示主權的意義,當時的時空環境根本沒有一點戰用堡壘的功能),至今更是台北地區最為珍貴的國定古蹟之一。


    承恩門雄鎮台北府城之北,由於面向北方,取意「承接天恩」之意而得名。清代自朝廷派駐臺灣的清朝官員、使臣,皆由承恩門入台北城;別於一般平民由南門入城之俗有所不同。與韓國首爾西北郊的迎恩門類似。


    當時的台灣總督府執行「市區改正」計畫,至1904年已拆除台北府城大半城牆。照片中就是站在忠孝西路從台北車站望過去高架橋拆掉後,北門的風貌。


    這裡以前就是台北城城牆所在,城牆沿著現今的中山南路,來到台北州廳(監察院)台北市役所-台北駱駝,左轉後便是忠孝西路,就是台北在地人所稱的三線路。


    而在北門附近,當時日本總督府也新建了兩棟公共建築—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廳舍(1919年落成,今 台灣鐵路管理局舊舍)與台北郵便局(1930年落成,今 台北郵局)。淡水線鐵路亦曾有一個以北門為名的車站,設於城門北邊一段距離處(1915年~1923年)。
    這是位於承恩門外西北方的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重森ㄚ被年輕時,因工作需要近出台灣鐵路管理局多次,深深被建築物所感動,相信現在在國人重視古蹟維護下,原汁原味的整修重現,會讓台灣人期待的!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簡稱鐵道部)是台灣日治時期負責官營鐵路興建與營運的機構,為台灣總督府轄下之部門,也是現今台灣鐵路管理局的前身。


    鐵道部成立於日治時代的1899118日,原為總督府直屬機關,1924年改隸於總督府交通局之下。在日本治台將近50年的期間中,最大的成就莫過於1908年完成縱貫線的全線貫通,形成台灣第一次「空間革命」。此外,鐵道部還修築了淡水線、宜蘭線、台東線等鐵路路線;亦曾進行北迴線、南迴線與中央山脈橫貫線的路線探查與規劃。
    儘管殖民統治者的心態依舊難以擺脫,不過鐵道部對於台灣的交通與經濟發展仍有一定貢獻。尤其歷任部長如後藤新平、長谷川謹介以及當時的鐵道部官員,皆為相當稱職的技術官僚。





    北門與其他三座城門(1905年拆除的西門和1966年改建前的東門、南門)一樣,都是屬於封閉的碉堡式城門,與小南門不同。城門台座的石材採用的是大直北勢湖一帶山區的安山岩,經交錯堆砌而成。城樓外壁則以紅磚砌成,將城樓內部空間完全包圍,並且和屋頂、台座連為一體,以加強結構;北面外壁接近圓拱門洞上方處有橫額,中間題有「承恩門」三字,加上落款「光緒壬午年」與「良月吉日建」。屋頂為中國南方傳統建築常見的單簷重脊歇山式屋頂;有對外監視作用的二方一圓外壁窗洞較一般城門稍小,這兩個特徵都與東門類似。城樓內部空間另外有一道內壁,與外壁形成一個「回」字形構造,雙重護衛城樓中央的活動空間。


    189567日,已經於台灣北部登陸的日軍應仕紳代表辜顯榮(當時羅漢腳的辜顯榮無家累負擔自告奮勇當大稻埕仕商代表)等人請求,在這天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的近衛師團兵不血刃地從北門進城,開啟日治時期的序幕,也造就鹿港辜家的顯赫。


    日本人執行「市區改正」計畫,至1904年已拆除台北府城大半城牆。1905年拆除西門後,原本欲進一步拆除包括北門在內的剩下四座城門,後來在台灣總督府圖書館館長山中樵及其他學者的請命之下,加上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台灣現代化之父的支持,才得以避免被拆除的命運。之後又於1935年依「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指定為史蹟加以保存。


    位於台北城內承恩門東南方的台北郵便局(1930年落成,今 台北郵局),很慶幸隨著時代的進步,這些值得驕傲的建築都能被重視保存。


    18953月的甲午戰爭末期,日本從廣島縣出兵攻佔台灣澎湖。同月,於佔領全澎湖後,日本就在該地設立軍郵局,這也是日本於台灣設立的第一個郵局。


    日治時期台灣郵政三大一等局之台北郵局,設於靠近台北北門的現址。該局於1889年興建,1892年間落成,為一木造平房。1913年,該木造郵局連同週遭台灣總督府的下轄電信官署,因火災焚燬。同年,該局於火災處重建郵局廳舍,不過仍為木造的臨時建物。


    1920年末,因臨時郵局不敷使用,台灣總督府決定於原址改建台北郵局。建造機關除了決定新造台北郵局採用鋼骨建造外,也預定將該郵局興建成當年全台灣面積及規模最大的郵局營業場所。


    19284月,委由台灣總督府營繕課的栗山俊一設計建造的台北郵局廳舍動工,並於19304月完工。


    從台北城北門口,左轉走進中華路,往著西門(日本人執行「市區改正」計畫,至1904年已拆除台北府城大半城牆,1905年拆除西門)圓環方向,便是北門至西門的舊城牆所在。


    筆直寬大的中華路大道,原本是台北城的城牆,後來在這裡建築著一條平行的縱貫鐵路,將整個台灣南北貫通(台灣西部東向西的河川切割,早期讓台灣無法統一)1904年已拆除台北府城大半城牆,好幾代的台北人對這一條鐵路有著不同階段的回憶,如今鐵路已經地下化。


  中國國共內戰,逃難的部隊帶著棉被背著鍋子,就地沿著中華路搭起違建,台灣也接著跟中國法統、違建,法治糾纏不清70年,後來有妥協的八棟中華商場大違建,很多人在那裏有著共同的回憶,隨著時代的進步,中華商場也拆除,變成筆直的大道


   相信台灣的民主法治,有能力在未來,會加速去沉澱處理這七十年來的不公不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重森ㄚ被 的頭像
    重森ㄚ被

    游重森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