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0日 攝氏11℃
加拿大 渥太華 晴天
重森ㄚ被離開總督府Rideau Hall-加拿大駱駝,我們驅車前來加拿大國會大廈。
國會山莊(英語:Parliament Hill;法語:Colline du Parlement)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渥太華市中心,坐落渥太華河南岸的官地,為加拿大國會建築群所在。國會建築呈哥德復興風格,加上其政治核心地位,每年吸引約300萬人次的訪客到此遊覽。
國會山莊所在的山丘由石灰石構成,表面的原始森林則充斥著櫸木和鐵杉,為渥太華河上一座主要路標,數百年來為原住民、歐裔皮毛交易員和探險家指點了通往北美洲內陸之路。現渥太華的前身拜敦聚落(Bytown)形成後,麗都運河開通至此,而這座山丘則成為一個軍事基地所在,並取名為軍營山(Barrack Hill)。當局原計劃在此設立一座要塞,但最終沒有成事。
1858年,維多利亞女王將加拿大省的首府定於拜敦;由於軍營山地理上淩駕於拜敦鎮址和渥太華河之上,加上該片土地的業權已歸政府所有,當局因此決定將加拿大省的議會建築設置於此。加拿大省工務局於同年5月7日對外徵求議會建築設計,總共收取298份方案。得選方案於1859年8月29日公布,議會中央大樓(Centre Block)、東西兩側的辦公大樓和總督官邸各由不同建築師設計。中央大樓預算造價為30萬元,而東西兩側辦公大樓的預算造價則各為12萬元。
議會建築於1859年12月20日動土,翌年4月16日起奠石,而威爾斯親王阿爾伯特·愛德華(即後來的國王愛德華七世)則於1860年9月1日為中央大樓奠下基石;國會山莊為當時北美的最大型建築工程。工程人員較預期早挖掘至基岩,因此需進行爆破才可完成地基工程。到了1861年初,工務局報告顯示項目開支已超越140萬元,當局遂於同年9月暫停工程。政府再於1862年成立調查委員會探討問題癥結,而工程則於1863年重新展開。
國會山莊工程完結之前,英屬北美當中三個殖民地-加拿大省(包括現安大略和魁北克)、新伯倫瑞克和新斯科細亞-於1867年7月1日締結成加拿大聯邦,而渥太華亦成為加拿大聯邦的首都。往後四年內曼尼托巴、不列顛哥倫比亞、愛德華王子島和西北地區(包括現艾伯塔、薩克其萬、育空地區、西北地區和努勒維特)相繼加入加拿大聯邦,令聯邦政府公務員數目遞增,議會亦需容納來自曼尼托巴、不列顛哥倫比亞和愛德華王子島的新議員,國會山莊建築群的辦公空間因此已不敷應用。
國會山莊建築群工程到1876年已告完成,但建築周圍的園藝設計則尚未妥善。總督德芙靈侯爵指派首席建築師史葛(Thomas Scott)到紐約市與中央公園設計師沃克斯(Calvert Vaux)會面,並考察該公園。沃克斯制定了國會山莊的園藝布局(包括現有的車道、平台和大草坪),而史葛則設計了建築群側邊和背後的次要園地。
1901年1月維多利亞女王駕崩後,加拿大的官方悼念儀式在此舉行;同年初夏,維多利亞的孫子康和公爵喬治王子(即後來的國王喬治五世)為國會山莊上的維多利亞雕像揭幕。
國會中央大樓在1916年2月3日一場火警中焚毀;總督康諾特公爵阿瑟王子於同年9月1日為大樓重奠其原有的基石。大樓於11年後重建完畢,其中央鐘樓名為和平塔(Peace Tower)以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的加拿大軍人。
國會山莊此後成為加國歷史中數項重要事件的舞台:
1939年5月19日:國王喬治六世與王后伊麗莎白到訪,成為首位親臨加拿大國會的在位加國君主
1965年2月15日:加拿大的新國旗楓葉旗首次在和平塔旗杆升起
1982年4月17日:加拿大從英國取回立憲權,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親臨國會確立《1982年憲法法案》 部分引文維基百科
加拿大 渥太華 晴天
重森ㄚ被離開總督府Rideau Hall-加拿大駱駝,我們驅車前來加拿大國會大廈。
國會山莊(英語:Parliament Hill;法語:Colline du Parlement)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渥太華市中心,坐落渥太華河南岸的官地,為加拿大國會建築群所在。國會建築呈哥德復興風格,加上其政治核心地位,每年吸引約300萬人次的訪客到此遊覽。
國會山莊所在的山丘由石灰石構成,表面的原始森林則充斥著櫸木和鐵杉,為渥太華河上一座主要路標,數百年來為原住民、歐裔皮毛交易員和探險家指點了通往北美洲內陸之路。現渥太華的前身拜敦聚落(Bytown)形成後,麗都運河開通至此,而這座山丘則成為一個軍事基地所在,並取名為軍營山(Barrack Hill)。當局原計劃在此設立一座要塞,但最終沒有成事。
1858年,維多利亞女王將加拿大省的首府定於拜敦;由於軍營山地理上淩駕於拜敦鎮址和渥太華河之上,加上該片土地的業權已歸政府所有,當局因此決定將加拿大省的議會建築設置於此。加拿大省工務局於同年5月7日對外徵求議會建築設計,總共收取298份方案。得選方案於1859年8月29日公布,議會中央大樓(Centre Block)、東西兩側的辦公大樓和總督官邸各由不同建築師設計。中央大樓預算造價為30萬元,而東西兩側辦公大樓的預算造價則各為12萬元。
議會建築於1859年12月20日動土,翌年4月16日起奠石,而威爾斯親王阿爾伯特·愛德華(即後來的國王愛德華七世)則於1860年9月1日為中央大樓奠下基石;國會山莊為當時北美的最大型建築工程。工程人員較預期早挖掘至基岩,因此需進行爆破才可完成地基工程。到了1861年初,工務局報告顯示項目開支已超越140萬元,當局遂於同年9月暫停工程。政府再於1862年成立調查委員會探討問題癥結,而工程則於1863年重新展開。
國會山莊工程完結之前,英屬北美當中三個殖民地-加拿大省(包括現安大略和魁北克)、新伯倫瑞克和新斯科細亞-於1867年7月1日締結成加拿大聯邦,而渥太華亦成為加拿大聯邦的首都。往後四年內曼尼托巴、不列顛哥倫比亞、愛德華王子島和西北地區(包括現艾伯塔、薩克其萬、育空地區、西北地區和努勒維特)相繼加入加拿大聯邦,令聯邦政府公務員數目遞增,議會亦需容納來自曼尼托巴、不列顛哥倫比亞和愛德華王子島的新議員,國會山莊建築群的辦公空間因此已不敷應用。
國會山莊建築群工程到1876年已告完成,但建築周圍的園藝設計則尚未妥善。總督德芙靈侯爵指派首席建築師史葛(Thomas Scott)到紐約市與中央公園設計師沃克斯(Calvert Vaux)會面,並考察該公園。沃克斯制定了國會山莊的園藝布局(包括現有的車道、平台和大草坪),而史葛則設計了建築群側邊和背後的次要園地。
1901年1月維多利亞女王駕崩後,加拿大的官方悼念儀式在此舉行;同年初夏,維多利亞的孫子康和公爵喬治王子(即後來的國王喬治五世)為國會山莊上的維多利亞雕像揭幕。
國會中央大樓在1916年2月3日一場火警中焚毀;總督康諾特公爵阿瑟王子於同年9月1日為大樓重奠其原有的基石。大樓於11年後重建完畢,其中央鐘樓名為和平塔(Peace Tower)以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的加拿大軍人。
國會山莊此後成為加國歷史中數項重要事件的舞台:
1939年5月19日:國王喬治六世與王后伊麗莎白到訪,成為首位親臨加拿大國會的在位加國君主
1965年2月15日:加拿大的新國旗楓葉旗首次在和平塔旗杆升起
1982年4月17日:加拿大從英國取回立憲權,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親臨國會確立《1982年憲法法案》 部分引文維基百科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