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2日 攝氏25℃
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號 晴天
重森ㄚ被來過寶藏巖幾次,路徑相當熟悉比較沒有新鮮感。
今天因為上課得以來此,下午5點又要趕去別處開會,因此寶藏巖匆匆來去。
寶藏巖,又稱寶藏巖觀音寺、寶藏巖觀音亭、寶藏巖寺、石壁潭寺、觀音媽廟等。址在臺灣臺北市汀州路三段230巷,靠虎空山小山坡而建,為福建泉州安溪移民的信仰中心,主奉觀音菩薩,安溪移民無不參拜。1997年8月5日, 由臺北市政府公告指定「寶藏巖」為市定古蹟。今日則以二次大戰後,外省移民違建居住的寶藏巖聚落聞名。維基百科
做為「國際藝術村」得以成立的基礎,除了經濟要件,當然用文化形塑城市所衍伸出來的城市閱讀做出了一種嘗試。
如果你到達一個異鄉城市,走進藝術村可以看出一個城市的模樣。藝術村不是高藝術殿堂。它是一個根植於真實生活的場域,更具體一點說,住進藝術村,你的視線會常常在「在地觀」和「國際觀」之間來回對焦。這樣的對焦就是從日常點滴裡萌芽茁壯,用藝術文化創造了城市的高度及厚度。同時,在這裡的集體經驗召喚出一個以自由和開放交流的共通感。
具體而言,藉由藝術家交換及臺北藝術進駐二大計畫,臺北國際藝術村和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用聯結性的參與,建立起跨越國籍的網絡。其中包含了駐村、展覽、演講、表演、出版、架設網站、成立臉書等強大的網絡結構。
更確切地說,不論是位於城市中心的臺北國際藝術村,或是隱藏在歷史聚落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我們希冀針對對臺灣藝術與文化感到興趣的個人如藝術家、作家、評論家等等或非營利組織、國家機構等國際組織,提供他們一個「開放空間」,一舉跨越區域性的文化及政治情境的侷限與框架,用更高的高度創造出自由且開放交流的無國界空間。官方網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