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43              攝氏26

台北市民生西路314       晴天

   波麗路餐廳為台灣現今僅存最具歷史的西餐廳,成立於1934年,迄今近八十年。波麗路之名稱源自法國名作曲家拉威爾(1875年~1937年)的一首圓舞曲『BOLERO』(1928年完成,漢譯即為「波麗路」)。日治時期,波麗路餐廳創辦人廖水來先生,曾在日本人所開設的西餐廳學習廚藝,後受友人的鼓勵自行創業,以「鄉村咖哩飯」和「精緻西式套餐」聞名至今。

 

 

   波麗路餐廳是台灣第一家西餐廳,許多出生在大稻埕的有錢人三不五時就跑到波麗路,一些台灣前輩藝術家也經常推薦波麗路。

 

   創辦人廖水來以對藝術、音樂的喜愛,一生長期資助台灣年輕本土畫家,因此餐廳即以法國名作曲家拉威爾一首圓舞曲『BOLERO』作為店名,同時以擁有台灣第一流的音樂設備、播放進口古典音樂作為廣告,在物質貧乏的年代,吸引無數文人雅士、政商名流前往,而來波麗路『聽音樂、論時事』頓時成為當時台北人流行時尚指標之一。

 

   至今還在營業的波麗路餐廳,是台灣新文化運動狂飆時期文學少年聚會的地方,他們在此述說豪情、伸展壯志。二次大戰後初期,主打茶點、音樂,吸引到不少的文人雅士前來一面用餐、一面輕談,同時聆聽優雅動人的音樂,不少創作靈感也油然而生。

 

   波麗路餐廳的餐具非常有特色。早期有許多老餐廳都將店名燒在瓷盤上;波麗露對於餐具則更加講究且更為大手筆,70年前就使用訂製獨家的不鏽鋼餐具與牛排餐盤。除了餐具以外,桌上的調味料也是特別的。

 

   波麗路餐廳於1934年開業,1947年由顏雲連先生進行室內改裝,構成今日餐廳主要形貌。「波麗路」為臺北市1930年代最著名的西餐廳,是「沙龍文化」的先鋒,為生活西化重要見證。 整體仍保有當時風格,在臺北餐飲文化具重要象徵地位。廖家三代傳承至今,與顏雲連老畫家所合作的室內裝潢風格為少數保留代表案例,是臺灣室內設計史上的重要起源之ㄧ。

 

   波麗路西餐廳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事為『相親場所』:台灣早期民風純樸保守,男女姻緣多由媒人撮合,而在當時可供男女雙方介紹認識的隱密地點甚少,而波麗路遂成為最佳定情場合,早一輩在台灣有不少夫妻是在這裡相識,再一起攜手走向紅毯的,據說一家兩代都是在波麗路「湊合」的還不少。當年使用的長型火車座位,也成了現在餐廳的特色之一,藍色軟質的沙發與桌子倚牆排排靠,客人一坐定,頂多只露出半個頭背坐另一桌的客人,隱密性高,適合談情論事。目前餐廳靠牆處仍保留火車座位。同時另增闢高腳的方桌圓椅。

 

  路這麼一直走下來,廖君以對藝術、音樂的喜愛,一生長期資助台灣年輕本土畫家,而本餐廳『波麗路』即以法國名作曲家拉威爾一首圓舞曲『BOLERO』作為店名,同時以擁有台灣第一流的音樂設備、播放進口古典音樂作為廣告,在物質貧乏的年代,吸引無數文人雅士、政商名流前往,而來波麗路『聽音樂、論時事』頓時成為當時台北人流行時尚指標之一。

 

   現在我們到民生西路會看到兩家波麗路,一家是老店,一家是新店。至於哪一家是老店,哪一家是新店,其實已經不重要。只要坐進它那獨步全城幾乎絕跡的老沙發,吃一客「使用酷似小學生時代才會有的不銹鋼圓型便當盒」盛裝的法國雞肉飯,坐著數十年如一日的老裝潢吃一頓,這樣的事,就應該屬於一種經典。

 

   座位是一絕,連餐具更令人眼睛一亮。七十年來所用的餐具未曾改變過,堅持使用獨門特製的不銹鋼牛排鐵盤及杯碗。比方盛裝的牛排是長了耳朵的圓型鐵盤,當牛排上桌時,還能聽到牛排發出「滋滋」的跳動聲響,讓人未嘗前,即先臣服了半晌。這還不打緊,不銹鋼高腳杯內裝吃套餐所附的雞尾酒;盛濃湯的為不銹鋼蓋碗,未掀蓋前,倒有幾分漫畫卡通裡的神燈模樣,令人莞爾。

 

   最讓人回味無窮的應屬裝雞肉飯的容器,當服務生端出未上桌前,首先看到的是圓形的不銹鋼盒;放上桌定神一瞧,十個人有九個人會直呼懷舊鐵路便當;掀起盒蓋,發現便當有二層,上層是主菜,下層盛著橄欖形白飯及配菜。第一次看到這道菜的人,通常先是一楞,然後才開始拾起筷子準備朵頤一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重森ㄚ被 的頭像
    重森ㄚ被

    游重森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