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3          攝氏32

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89     晴天

P20.jpg

    美國和太平洋兩岸的其他 11 個國家目前正在談判跨太平洋夥伴關係 (TPP)。 該協議有望通過其對問題的全面覆蓋和具有約束力的法規,為國際貿易設立新的基準。 預計最終將成熟為涵蓋整個亞太地區的區域貿易協定。 截至目前,還不包括中國和印度這兩個最大的新興市場和區域經濟體。

    TPP 因其過度強調貿易問題而引起爭議,由於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之間的差異,這些問題在世貿組織中仍未得到解決或解決。 它也因採用反映美國對國際貿易監管方式的談判風格以及作為美國支持其對亞洲戰略再平衡的地緣政治戰略而受到批評。 從經濟和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TPP 對中國和印度具有多種重要影響,本書將對此進行分析。

    本書闡明了兩國如何通過獲得進入大市場的優惠准入並將其作為引入更多外向型市場的機會而從 TPP 中獲益。這本書還警告說,美國必須與隨著中國和印度的加入,集團內部的經濟實力將重新平衡。 否則,TPP與中印可能會走不同的道路,亞太地區的貿易和區域一體化可能永遠不會融合。 本書對希望深入了解其未來影響和挑戰以及中國和印度在全球和區域貿易中的作用的任何人都感興趣。

    Amitendu Palit 是一位經濟學家,專攻比較經濟研究、國際貿易、區域發展和公共政策。 他目前的研究是中印比較經濟發展、亞太地區的貿易和區域架構以及經濟改革的政治經濟學。 他曾在印度的多個部委工作,特別是財政部,他在那里工作了十年。 他有幾本刻板的出版物值得稱讚。 他的最新著作《中印經濟學:挑戰、競爭與合作》於 2011 年出版。

1 為什麼選擇TPP,中國和印度

    在去年擔任世界貿易組織 (WTO) 總幹事期間的一次演講中,帕斯卡爾·拉米 (Pascal Lamy) 提請注意“新興經濟體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以及這種影響力如何“提升了力量平衡”。 他具體提到了像巴西這樣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崛起,這些經濟體“不再採取政策”,並以多種重要方式影響著國際貿易的進程和演變。

    新興市場的崛起是當代最重要的地緣政治發展之一,對世界貿易產生深遠影響。傳統上偏向於美國和歐盟的世界貿易接近平衡。雖然新興市場尚未獲得最終主導貿易談判和改變對他們有利的結果的能力,但它們強勁的經濟增長軌跡和迅速上升的全球廣告份額,使他們有能力成功抵制根據發達國家偏好制定的全球貿易規則。世貿組織最能感受到其戰略崛起的影響,2013 12 月巴厘島部長級會議之前,由於發達市場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之間存在無法協調的分歧,在實施多哈發展議程 (DDA) 和多邊貿易自由化方面進展甚微。

    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平衡以及隨之而來的世貿組織的低迷對世界貿易產生了兩個主要後果。第一個是在世貿組織名聲之外尋求貿易自由化和市場准入的趨勢。 這種傾嚮導致區域和雙邊貿易協定急劇增加,通常被稱為優惠貿易協定 (PTAS)、自由貿易協定 (FTAS) 和區域貿易協定 (RTAS) 世界上沒有任何地方比亞太地區更能體驗這種傾向。 雖然促進了該地區經濟體之間密集和重疊的貿易協定矩陣的增長,類似於亞洲的“麵條碗”版本,賈格迪什·巴格瓦蒂將其描述為“意大利麵條碗”,但這些協議受到了衝動的刺激。 通過額外的優惠市場准入條款緊密整合區域供應鏈。雖然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等工業成熟的亞洲經濟體已經參與了多個 FTAS RTAS,但中國和印度近年來在這方面表現出相當的積極性,並簽署了多個 FTAS,並同時與各個合作夥伴進行了談判。

    全球經濟實力向新興市場轉移的第二個後果是,美國明顯不願在多邊貿易談判和 DDA 的實施中發揮領導作用(Panagariya 2013)。可以說,這種不情願是因為意識到其主導多邊貿易議程的能力已大大減弱。部分動機體現在其已簽署或正在談判的 FTAS 數量增加。 最實質性的表現是其對大型區域貿易協定的承諾,其中兩個最重要的舉措是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係(TTIP)和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 兩者之間,TPP正處於談判的高級階段,預計很快就會結束。  TTIP 是美國和歐盟之間設想的跨大西洋區域貿易協定,而 TPP 是旨在連接太平洋兩岸國家的區域貿易協定。 兩者合在一起構成了跨越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美國貿易戰略的兩個分支。

    TTIP 不同,TPP 在經濟和地緣政治方面都獲得了實質性的戰略維度。 從經濟角度來看,它被視為正在形成的一項協議,不僅包括美國在 WTO 提出和追求的問題,而且還作為一個以美國貿易法規為模型的框架。這種觀點的直接推論是,TPP 不是一個包容性的集團; 它在許多方面不利於新興市場的貿易利益,可能是企圖在沒有註意到新興市場敏感性的情況下將美國的貿易規則和法規強加於亞太地區。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對 TPP 經常反復出現的負面看法一直是其品牌作為美國的安全和外交政策工具,通過拉攏一群“志同道合”來鞏固其在該地區的戰略存在夥伴和盟友。

    TPP 最顯著的特徵之一—也是促成其“反新興市場”認知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將中國和印度排除在外。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未來可能會看到包括亞洲兩個最大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在內的 TPP。然而,截至目前,除非包括中國和印度,否則 TPP 所宣稱的發展為整個亞太地區“高質量的二十世紀”貿易框架的願景似乎無法實現。另一方面,對中國和印度來說,TPP 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考慮到它們渴望在未來幾十年成為全球貿易和商業的最大參與者,引領世界經濟,這兩個國家都不能忽視其在經濟和戰略方面的影響。

    本書從多個方面研究了 TPP 對中國和印度的經濟政治影響,包括貿易轉移的可能性、對亞洲區域主義的影響以及政治經濟動態。 在此過程中,它試圖從監管和製度對比以及可能影響對 TPP 看法的兩國國內政治經濟複雜性方面確定 TPP 與中國和印度之間的經濟和戰略距離。 本書還探討了兩國加入 TPP 的可能策略。 考察的更大背景是基於對兩個基本問題的深入洞察:TPP 與中國和印度是否相互排斥?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和印度加入TPP的可行性如何?

 

TPP、中國和印度:相互不可或缺

正如將在第 2 章中討論的那樣,與其他成員國相比,美國的絕對經濟規模必然會成為該協議的推動力。 因此,TPP 的利益和野心被認為與美國的利益和野心大體相似,並被認為是象徵美國在全球貿易中議程的貿易框架也就不足為奇了。 儘管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的加入,美國仍然分別占當前 TPP 集團經濟規模的 57.1% 59.6%,按名義和購買力平價計算。 TPP 經濟產出的大約五分之三的情況下,TPP 中的經濟力量平衡不成比例地有利於美國。 這種傾斜使其能夠在決定談判議程和談判進程方面在塑造 TPP 方面擁有重要發言權。 作為 TPP 中最大的經濟體,美國能夠利用進入本國市場的機會作為談判籌碼,以獲得 WTO 和其他成員的市場准入承諾。  TPP 目前這一特點的問題在於,它作為包容異質經濟利益的包容性貿易框架的可信度低。 只有在代表美國以外的貿易偏好的更多樣化的分組中才能獲得這種可信度。

    隨著中國和印度的加入,TPP 內的經濟平衡將發生顯著變化。 如果 TPP 將中國和印度包括在內,美國現在幾乎佔 TPP 市場規模的 60%,按名義和 PPP 計算,其份額將下降至 41.8% 36.3% 就名義和 PPP 而言,作為一個整體,中國和印度將分別佔 TPP 市場規模的 26.9% 39.1% 從多邊角度,尤其是新興市場的角度來看,TPP 將獲得更加平等的外觀,而不會被視為促進美國商業遊說團體和利益集團塑造的美國貿易利益的工具。 可能會鼓勵更多新興市場加入 TPP,賦予其真正的諸邊條件。 另一方面,經濟平衡的急劇變化將影響美國決定性主導TPP議程的能力。 美國是否準備接受這種可能性很重要,因為這對於確定 TPP 中新興市場的空間具有重要意義。 美國以對國內法規重大變化的承諾的形式堅持高“入場費”的可能性非常大。 這將確保美國以其首選方式影響中國和印度的國內法規,以保證美國企業優先進入這些市場,儘管在中國和印度加入後它對 TPP 決定的影響可能較小。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和印度加入 TPP 意味著美國將獲得可觀的外交紅利。 通過特別邀請中國加入 TPP,美國將能夠通過與美國的盟友、夥伴和朋友結成聯盟來消除其是遏制中國的地緣戰略策略的觀念。 它還將發出積極信號,表明美國熱衷於使 TPP 成為真正全面的亞太一體化貿易框架,而不是為支持其對地區再平衡戰略的狹隘目標服務。 這兩種印像都將有助於加強該地區地緣政治穩定的前景。 通過將中國和印度包括在內,美國還能夠說服全球貿易界,它願意與在各種貿易問題上存在巨大分歧並在世貿組織中存在分歧的兩個國家進行貿易談判。 事實上,它可以幫助消除這樣一種印象,即由於新興市場的影響力,美國不再致力於加入世貿組織; 儘管此類談判是在 WTO 之外進行的,但在 TPP 中與中國和印度的談判將傳達美國與新興市場合作的意願。

    鑑於集團成員將在兩個大市場中獲得優惠准入,中國和印度的加入將大大擴大 TPP 內的貿易創造範圍。 目前,12個成員的TPP名義上佔全球GDP40%左右,名義上佔35%左右; 隨著中國和印度的加入,這些份額將分別增加到 54% 64% 毋庸置疑,通過消除壁壘和合理化標準和法規在如此大的經濟領域實現貿易自由化將在集團內創造巨大的貿易機會。

    正如 TPP 和美國通過將中國和印度納入其中而受益一樣,後者也能看到明顯的好處。TPP是在世界經濟仍在努力恢復的時候進行談判,以應對 2008 年的全球經濟危機。自危機以來,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增長也出現放緩,主要是由於經濟低迷的西方市場缺乏出口需求。 事實上,從 2008 年開始,兩國的 GDP 增長率都低於 1990 年以來的長期平均增長率(圖 1.1)。兩國都需要更大的外部需求來振興經濟增長:這方面的一個重要先決條件是進入新市場。  TPP 為中國和印度提供了獲得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大市場優惠准入的機會,該市場在全球 GDP 中分別佔 25.8%(名義)和 22.9%PPP)份額,在全球商品和商業服務中佔約 15% 份額 交易。 到目前為止,這兩個國家都沒有與 NAFTA 成員建立 FTAS 對中國而言,TPP 還提供了獲得類似進入日本市場的額外機會,而日本市場並未與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另一方面,對印度而言,TPP 可以在智利和秘魯等拉美市場以及馬來西亞和越南等東盟(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提供更大的優惠准入,超越目前通過的 現有的雙邊和區域協定。 由於馬來西亞和越南等出口競爭對手更深入地進入 NAFTA 和其他 TPP 成員市場,因此不加入 TPP 可能意味著兩者的前景都不樂觀; TPP 中實施的新標準成為貿易障礙。 在這方面貿易轉移的前景在第 3 章中討論。 最大限度地減少這種可能性,並確保其國內生產商通過連接太平洋兩岸的產業,獲得在 TPP 內創建的供應鏈,對中國和印度應該是一個重要的優先事項。

    WTO 的多哈發展議程(DDA) 缺乏進展迫使中國和印度通過雙邊 FTAS RTAS 尋求優惠的市場進入。然而,其中大部分雖然涵蓋商品相對詳盡,但僅部分涵蓋服務貿易和 WTO plus WTO extra 問題。為了從世界貿易中獲得更大的利益,兩國都需要

成為關注這些問題的貿易框架的一部分,否則它們可能會在全球服務貿易中落後,並且在跨境投資和金融流動中也變得不那麼重要 . WTO+的許多領域,中印都有自己的觀點和防禦利益。 這些利益需要在其對外貿易政策和國內法規中合理化,以保持其國內優先事項同時最大化對外貿易收益。 這只有在它們成為 TPP 等框架的一部分時才會發生,這些框架廣泛討論了 WTO+ 和新一代貿易問題,並以建設性的方式處理這些問題。 他們不能再在對外貿易談判中迴避這些問題,因為他們的一些主要貿易夥伴已經加入 TPP,將堅持在他們與中國和印度達成或正在談判的雙邊協議中討論這些問題。 兩國都必須接受未來世界貿易不可避免地會更多地受到非傳統問題的支配,並應將 TPP 視為一個機會,就這些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並在國內法規中引入適當的變化。 通過與 TPP 保持距離,兩國有可能繼續被貼上貿易自由化全球議程的“不情願”參與者的標籤,這是他們在發達國家和許多其他貿易夥伴中獲得的印象 他們在世貿組織中偶爾會採取強硬的防禦姿態。

    作為一項大型區域貿易協議,TPP 預計將通過將更多經濟體納入其範圍內,向亞太自由貿易區 (FTAAP) 邁進。正如第 4 章所討論的,這是該地區發起的一種新的經濟一體化鏈,不同於自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在該地區盛行的以東盟為中心的亞洲內部一體化倡議。亞洲內部倡議讓中國和印度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東亞峰會 (EAS) 和最近涉及東盟及其 FTA 夥伴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 (RCEP) 中。RCEP 正在與 TPP 並行進行,如果兩者根據東盟和美國 FTAS 的結構和基於問題的特徵而形成,則可能會與 TPP 背道而馳。 如果 RCEP TPP 演變為中美之間的戰略影響範圍,這兩個框架之間的分歧和可能的衝突將更大(Palit 2013b)。如果中國和印度加入 TPP,這些不利結果是可以避免的。 它們加入 TPP 將增加兩個協議之間共同成員的比例,並將促進它們最終的合併,為 FTAAP 鋪平道路。 從中期來看,中國和印度在 TPP RCEP 中的存在可以通過共同的價值鏈連接跨太平洋和亞洲企業,使這兩個框架相互補充。太平洋兩岸的跨國公司可以通過沿著這些價值鏈分散生產來利用這兩個協議的特定優勢。 作為地區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利害關係國,中印兩國難以僅局限於RCEP的亞洲軌道而迴避TPP 他們也需要優先考慮後者。

 

中國與印度在TPP:可行嗎?

儘管中國和印度加入 TPP 在幾個方面是互利的,但 TPP 與兩國之間的差距仍然很大。 兩國都存在一些限制因素,其中一些是針對各自情況的特定限制,而其他一些則是常見的。 前者,特別是對中國而言,包括作為協議一部分的戰略不適,通常被解釋為美國遏制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安全工具。 雖然印度不像中國那樣有這樣的顧慮,但它必須克服國內政治的強迫,同意更大的外向型政策措施和市場准入承諾,並為加入 TPP 實施影響深遠的監管改革。

    對中國和印度來說,國內政治確實將是最艱鉅的挑戰,因為中國和印度不僅希望加入 TPP,而且在談判其未來的所有貿易協定時都將具有全面的覆蓋面,包括 WTO plus WTO 額外問題。迄今為止,兩國簽署的 FTAS RTAS 僅包括關於這些問題的有限條款,儘管兩國都表示願意在最近的 FTAS 中承諾遵守《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和市場准入。 當他們與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 TPP 夥伴以及 RCEP 的其他成員進行雙邊談判時,他們將面臨他們可能會在 TPP 之後面臨的問題。 這些談判應被視為兩國在說服其國內選民更多地融入世界經濟並相應地引入改革的重要性方面的準備基礎。

    當然,以上兩種情況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中國國內改革和達到 TPP 標準的最大障礙是其國有企業及其政治和經濟影響力。改革國有企業對於進一步改革競爭政策、政府採購和投資政策至關重要——所有主要問題都在 TPP 談判中。雖然國有企業代表了一個主要的利益集團和改革的負擔,但支持改革的中國新一屆領導層必須說服中共內部的不同政治派別相信此類改革不會損害中國過去幾年所遵循的政策的包容性。 更關注分銷而非增長。 有趣的是,中國和印度都經歷了近十年對包容性增長的強調政策偏好,這導致國家在這兩個經濟體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印度,這一舉措主要通過國家資助的雄心勃勃的基於權利的計劃來保證農村就業和獲得補貼糧食的機會。 另一方面,在中國,重點是加大對經濟落後地區的投資以及國有企業的自主創新努力。 不幸的是,兩國領導人未能在解決與分配相關問題的合理努力與國內服務業等關鍵經濟部門的提高生產力的改革之間取得平衡。正如第 5 章所討論的,由於政治經濟倒退,後者在這兩個國家一直處於下滑狀態。兩個經濟體都需要在不稀釋國家經濟政策的包容性的情況下進行更多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以恢復其增長軌跡與使他們在尖端服務領域獲得全球競爭優勢。除非他們這樣做,否則他們將無法拉近與TPP的距離,並面臨在主導未來世界貿易方面落後的風險。

    就中國和印度目前的國內法規狀態而言,它們與 TPP 的嚴格標準相去甚遠,很容易形成表面上的結論性印象。中國和印度的國內法規與 TPP 預期將制度化的法規之間的差距在各個部門和問題上並不統一; 它們也不是中國和印度獨有的。其中許多象徵著一些 TPP 成員與美國傳統上在國際貿易中存在分歧和爭議的主題上的觀點分歧:農業關稅削減豁免、電信和金融服務等國家主導服務的市場准入、更強的投資者與國家爭端 (ISD) 機制,開放政府採購市場,使國有企業受到競爭性法規的約束,更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條款以保護專有知識,並將貿易慣例對環境和勞動力造成的非財產損害提交給可執行的爭端解決。

    中國和印度在上述所有方面與 TPP 之間的距離是由三個因素造成的。 首先,一些具有內向性和保護性思維的機構和系統性做法繼續盛行,熱衷於保留激勵結構,以阻止某些經濟部門的競爭; 第二,在國際貿易談判中不願談判新一代問題並因此缺乏經驗; 第三,保留對大多數(如果不是全部)承諾和義務具有“約束力”,並使所有偏差服從類似於解決商業爭端的可執行爭端解決程序。 雖然前兩個是兩個經濟體的歷史、結構和轉型鬥爭所固有的,但第三個是對 TPP 監管方法的根本分歧,體現了美國在國際貿易談判中的方法。

    儘管存在歷史和結構性障礙,習主席領導下的中國領導層在向 TPP 靠攏方面表現出務實和熱誠。 中國深知與美國接觸的重要性,以及縮小中美貿易談判方式對達成 TPP 的分歧,已開始與美國進行雙邊投資談判。鑑於中國願意採用美國的做法,並將所有服務業納入談判範圍,談判是激進的。 這一措施和其他措施,例如上海自由貿易區(FTZ)試驗更深層次的金融部門改革,如第 7 章所述,是中國發展加入 TPP 的製度能力戰略的一部分。 印度尚未形成此類回應,預計將更多地關注 RCEP 的談判。 雖然中國戰略的成功將取決於新領導層通過國內政治界在這一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來引導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的能力,但印度未來的戰略除了克服類似的國內政治限制外,還需要引入 在對外貿易談判中加強政策清晰度和機構協調。

    中國和印度正試圖評估 TPP 的影響,以確定他們加入或遠離該組織的後果,但缺乏替代選擇的問題正變得越來越突出。 儘管金磚國家(由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組成的世界主要新興市場聯盟)提供替代性新興市場經濟架構充滿熱情,但該集體尚未具備足夠的凝聚力來考慮達成多邊貿易協定 . 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可以提供這樣的解決方案,儘管一些金磚國家成員可能認為中國有可能成為該集團的領導者,並將其定位為全球貿易秩序中的第二極,以與美國在大型TPP TTIP 中的影響力抗衡。 截至目前,這種可能性似乎很小。 鑑於 WTO 無法推進 DDA 及其在處理新一代貿易問題和復雜情況方面的局限性,迴避 TPP 並按比例在 WTO 上投入更多的談判資源也不是一個完全明智的選擇。

    雖然 TPP 以及中國和印度顯然彼此會更好,但當前的 TPP 架構反映美國經濟、監管和戰略優先事項的公開主導地位,需要變得更加諸邊性質,以包括中國和印度 . 兩國也將嚮往同樣的目標。中國和印度在 TPP 中和諧存在的最佳解決方案是談判規則,真正促進貿易自由化,同時注意新興市場的具體情況,並獲得更具非約束力的特性。鑑於中國和印度的經濟規模和戰略意義,美國需要意識到將中國和印度納入 TPP 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中國和印度需要認識到通過納入新問題推進貿易自由化議程,在全球貿易治理中發揮更大和建設性作用的重要性。他們各自對現代貿易和貿易法規的看法缺乏靈活性,只會擴大美國主導的全球貿易願景與新興市場願景之間的差距。在這種情況下,TPP 在很大程度上仍將是美國的野心,而不會成為亞太地區的一體化框架; 中國和印度將不得不在其本上尋找新的空間,仍然是大型新興市場,沒有準備好在與其經濟規模和戰略權重相稱的全球和地區秩序中發揮作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重森ㄚ被 的頭像
    重森ㄚ被

    游重森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