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48  攝氏30

台北市家中好窄  晴天



台北老照片,大正 12年( 1923)台北市役所(市政府)出版的《行啟紀念寫真帖》。這本寫真帖(寫真集)記錄了當年日本皇太子裕仁來台巡察訪問期間的活動照片。

 

大正 12( 1 923) 4 16,日本皇太子裕仁搭乘金剛號軍艦來台巡視

所謂「行啟」,依照日本皇室的稱謂,是指皇太子或皇后出巡、訪問或旅行,若是天皇出巡則叫做「行幸」。

大正12 4月,裕仁皇太子來台巡視,是當時台灣的一大盛事。台灣總督府極盡能事,動員了龐大人力物力,整理街道,佈置牌樓,設置御泊所,安排參觀活動,慇勤招待這位未來的日本天皇,希望讓裕仁對總督府治理台灣的成果留下深刻印象。

裕仁於 412從日本搭乘金剛號軍艦出發。
416,抵達基隆港,展開為期 12天的巡台行程;當天,從基隆轉搭火車抵達台北。
17 18日,停留台北,參拜台灣神社及巡視各機關。
1 9
日,上午抵達新竹,下午轉至台中。
20日,至台南,展開巡視活動。
2 1日,上午在台南參觀,下午轉往高雄。
22日,上午前往屏東;下午返回高雄,登打狗山攬勝。
23日,搭船至澎湖。
2 4
日,上午返抵基隆,至台北。
25日,遊覽草山、北投溫泉。
26日,停留台北,繼續參觀。
27
日,行程結束,搭乘軍艦金剛號返回日本。

裕仁結束訪台後,台灣總督府為了歌功頌德,組織「皇太子殿下台灣行啟紀念事業調查委員會」,評選出幾處裕仁走過的地方,立碑紀念,而各地民間亦紛紛倣傚,一時之間,台灣各地陸續出現各種太子行啟御跡的紀念碑。到了戰後,這些紀念碑大多遭到破壞,僅剩少數遺蹟而已。

八十幾年前裕仁以日本皇太子身份訪台,是台灣總督府精心籌畫的一場政治秀,《行啟紀念寫真帖》只是官方出版的政治文宣而已,早已無關歷史緊要。然而,透過鏡頭,讓我們看到了八十幾年前的台灣舊影。照片中有些建築景物,如今已是國家古蹟,而有不少景物則已消逝無蹤。我整理了《行啟紀念寫真帖》的一些照片,再加上補充資料,分享給對台灣老照片有興趣的讀者們。


《行啟紀念寫真帖》裡的台灣舊影像

4 16 裕仁行程】
13:25 基隆港登岸
1 3:29
 基隆驛(基隆火車站)
1 4:20 抵達台北驛(台北火車站)
1 4:30 台北御泊所(設於台灣總督官邸,今台北賓館)

 

裕仁抵達基隆上岸。遠處為基隆港東岸旭崗及二沙灣砲台一帶的山巒。


歡迎裕仁的軍樂隊,後方有裝飾豪華的奉迎門(牌樓)。


裕仁車隊經過基隆市區(街道名稱待查)。


「御召列車」。台灣總督府為裕仁準備的專用列車。
這種蒸汽火車頭,直到民國50幾年( 1960s)還行駛於台灣的縱貫鐵路,
行駛時車頭煙囪冒著濃濃的白煙,我小時候還曾見識過。


台北車站前特別佈置的奉迎門。
當時台北街頭汽車仍不多見,而以人力三輪車為主。


台北車站,舊稱「台北停車場」。
圖中的台北車站建於190 1 年,為第二代台北車站。
後來因空間不敷使用,於19 4 1年改建,改稱為「台北驛」(第三代)。
第三代的台北車站是我成長時熟悉的台北車站。
1985年(民國7 4年),第三代的台北車站拆除,改建成台北車站今貌。


台北車站前的表町通(館前路)等候歡迎裕仁的民眾。
表町通位於台北車站前,是繁華的商業區,總督府博物館就座落於路底。
著名的台北鐵道飯店(今站前新光三越百貨)就座落於表町通。

4 17 裕仁行程】
09:00 台北御泊所出發
09:20 官幣大社台灣神社(今圓山大飯店)
09:50 台北御泊所
1 1:05 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
13:05 台北御泊所
13:20 台灣生產品展覽會第一至三號館(今台北植物園)
15:25 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農業部(今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台灣生產品展覽會第四號館
16: 4 5  台北御泊所

 

裕仁車隊經過敕使街道(中山北路)和明治橋(中山橋)。
圖片中的明治橋,建於190 1年,為鐵製桁架橋,橋面木造,中為車道,兩旁設人行道。

明治橋跨越基隆河,聯絡台北市區與台灣神社。
19 1 2年,明治橋的橋面改為鋼筋混凝土。
1923年(大正 12年)受日本關東大地震的影響,明治橋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拱橋。

戰後,明治橋改名「中山橋」。
20022月,台北市政府將中山橋,登錄為歷史建物,而為整治基隆河,
12月,市政府拆除中山橋。切割後的石塊,目前暫存倉庫,計劃遷地重建。


裕仁參拜台灣神社。
台灣神社的舊址即今日台北市圓山大飯店。
圖片中的神社石燈籠,在今日的圓山兒童育樂中心的某個角落還看得到。


裕仁觀賞台北養鴨人家划船趕鴨的情景。
照片題為「御台覽的淡水河家鴨飼」,但從河岸邊的歐式別墅(圓山別莊),可以判斷地點是圓山附近的基隆河。


總督府前小學生排隊,人手一面太陽旗,歡迎裕仁來訪。


總督府前歡迎裕仁的場景。


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國定古蹟)。
八十幾年來,雖然政權更迭,這棟建築物依然是台灣最高權力的象徵。
這張總督府的舊照,雖是八十幾年前的畫面,卻讓人覺得十分熟悉。
我們這一世代的台北學生,都有過站在這棟建築物前振臂高呼口號的經驗。
只是以前的學生喊:「天皇萬歲。」,我們則是高喊:「蔣總統萬歲。」
而歲月無情,沒有例外的,都將每一個「萬歲」送進了歷史。


歡迎裕仁的群眾。地點可能是總督府前的廣場(凱達格蘭大道)。


裕仁乘坐馬車離開台灣總督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