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413 攝氏30

台北市士林區芝山岩 晴天

    芝山公園是瀏覽整個芝山巖的登山入口。

 

    由山下通往山上神社的路,就是芝山岩著名的「百二坎步道」,石階大約有124階,步道兩旁種植整齊的柏樹, 莊嚴而樸素,神社雖已不存在,但是仍可感覺到當年神社參拜步道的肅穆氣氛。

 

    六氏先生是指189611日於台北芝山岩附近遭台北兵勇殺害的六位日本籍小學老師,先生於日語即為老師的意思。此事件震撼全台灣甚至全日本,不但造成任職的芝山巖學堂停課三個月,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親自擬碑文悼念,也於1929年興建芝山巖神社祭祀該六位老師,並於每年二月一日舉行祭典。


   1894年,中國與日本因為朝鮮的主權問題而爆發甲午戰爭。次年417日中國清朝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清廷一方面承認朝鮮獨立;另一方面也將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澎湖列島割讓予日本。517日,該條約生效,台灣與澎湖歸屬日本領土。521日,台灣總督府成立,樺山資紀成為第一代台灣總督。

    在教育方面,當時日本政府對台灣在「放任驅逐」與「同化」兩教育政策中選擇了後者,並任命伊澤修二為台灣總督府第一任學務部長,積極展開普及日語工作,藉以加快同化政策。基此政策伊澤修二積極於日本本土招募老師前往台灣,並順利招募到六位老師。 

這六位老師分別是:

 山口縣,楫取道明,38

 愛知縣,関口長太郎,37

 群馬縣,中島長吉,25

 東京都,桂金太郎,27

 山口縣,井原順之助,23

 熊本縣,平井數馬,17

    台灣史前文明的思索,先民渡台悲歌的詠嘆,日本統治殖民的反思,蔣氏軍事戒嚴時期的記憶,都在這小小芝山巖裡,可以有所領略沉思。在台北,還有什麼樣的景點,可以在這麼短 暫的時間內,讓人觸發這麼多的歷史感觸呢?

    芝山巖更是著名的事件地點。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日本政府領有台灣,首在芝山岩惠濟宮文昌祠義墊原址,成立第一所國語傳習所「芝山岩學堂」,招募台灣子弟學習日語。次年,發生「六氏先生事件」,當時義軍反攻台北城,芝蘭堡(士林)義軍攻擊芝山岩學堂,殺害六名日籍教師。事後,日本人在芝山巖設神社,以紀念罹難教師,並視芝山巖為教育聖地。

   1895712日,因應八芝蘭一帶文教氣息濃厚,台灣總督府學務部特地從大稻埕遷至芝山巖惠濟宮,並於該宮後殿開設芝山巖學堂招募國語傳習生,因此這裡是日本時代的「全台教育發祥地」。其中,國語即指日語,而傳習生任務即擔任推廣普及日語的責任。

   伊澤修二與六氏先生開始招生至920日止,共招台灣本島人21名,分甲 、乙、丙三組,並於惠濟宮後殿內,由此六位老師對其21名傳習生教授日語。

    18951231日,6位任教於芝山巖學堂老師本想前往台北城內的總督府(時為日治初期,新總督府尚未建成,總督沿用原台灣布政使司衙門辦公,即今台北中山堂址)慶祝元旦,於中途遭遇台北城內動亂,於是返回學校。不料,返回山上途中於山下遭遇到反日的台北數百名鄉勇,並慘遭斬首殺害,史稱芝山巖事件。

    該事件震驚日本政府,為免爾後招募老師與推廣日語工作困難,台灣總督府除了積極追捕涉案鄉勇外,也決定鄭重安葬六位罹難者。

    189621日,台灣總督府將六位遇難老師骨灰安葬於芝山岩山頂的大樟樹處,並舉行盛大追思典禮。71日台灣總督府於芝山岩山頂設立「學務官僚遭難之碑」,並由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親擬碑文及碑銘。

 

    1945年,二戰結束,日本戰敗,台灣進入中華民國時代。1950年代左右,該神社連同六氏先生骨灰,墳墓及相關碑文等文物,被悉數搗毀損壞。該神社原址興建紀念戴笠的雨農閱覽室。引文維基百科

    戴笠(1897528日-1946317日),浙江江山人,原名春風,字雨農負責中國國民黨情治機關,擔任軍統局局長。1946317日乘專機由青島飛往南京時,南京上空烏雲密布、雷電交加,不得已轉飛上海,這時上海也下著大雨,無法降落,又再改飛徐州降落,途中在南京西郊的戴山困雨溝處失事,機毀人亡。

    蔣介石在檯面上無法解決的事情就必須藉由軍統之手執行,因此他的行動也就包含了以檯面下手段剷除樹敵。如19336月暗殺民權保障同盟副主席楊銓,次年將上海《申報》主持人史量才刺殺於滬杭道上。這些暗殺最後兇手都直指軍統,除了共產黨人及其同情者外,戴所對付的還有國民黨內各派系政敵,日本人及與日人合作的漢奸。

    戴笠沒來過台灣,也跟台灣沒有一點關係,1946年就死於空難,國民政府到1949年才流亡台灣,或許當時的時空環境,為了統治的正當性,強行的置入於芝山岩,現在已經進入民主時代,很多所謂的外省第二代也都當選總統和各縣市長,充分的表現台灣的現在文明多元性,我們應當更有信心的以正面的態度去面對-台灣、中國和日本的歷史。

    芝山巖學堂,即是今日士林國小的前身。當年神社參道自山腳下,設百二崁石階,通往神社正殿,參拜者由百二崁踩著石階走上神社,以瞻仰膜拜六位教師靈位,參道氣氛莊嚴而肅穆。如今,這百二崁石階依然存在。神社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親書「學務官僚遭難之碑」,述其事件始末,並有碑石刻載遭難教師之姓名。

    1903年,台灣總督府再設「台灣亡教育者招魂碑」與「故教育者姓名碑」於六氏墳墓附近,上面刻著包含六氏先生的所有在台亡故日本教師教育者之姓名。1929年,於六氏先生墓地原址附近設立的數十坪大的芝山岩神社落成,規定每年21日為該神社的例祭日。並將「六氏先生」塑造成全台灣日本教育者的精神中心,即所謂的芝山岩精神。

    台灣全島歸我版圖革故鼎新聲教為先正王位

  等六人帶學務派八芝蘭士林街專從其事會

  土匪蜂起道明等死之時明治廿九年一月一日也

   內閣總理大臣大勳位族爵 伊藤博文 書

 「台灣亡教育者招魂碑」與「故教育者姓名碑」,現在被安置在雨農閱覽室後方。

    二次大戰後,日本人照(歌詞)的意思把六氏先生的英靈留下來,沒有帶回日本,可是後來芝山岩神社被拆掉了,六氏先生的骨灰箱也隨便被丟在旁邊,在神社原址蓋一座圖書館;有一位士林的慈善者不忍心看到六氏先生的骨灰被丟棄,就在大墓公的右手方,自己動手找幾塊石頭很簡陋的給他安葬在那裡;可是沒有墓碑也沒有標誌,連士林的人也很少人知道此事,這已經是上百年前的事了,(六氏先生)的學生也已經全部去世,如果他的學生還在世的話,不知有何感想?

對老士林人而言,曾受日本統治、教育卻是不爭的事實。芝山巖學堂是士林國小的前身,於199561日,士林國小慶祝100年校慶而以花崗岩石材改建,成為今日所見之「六氏先生之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重森ㄚ被 的頭像
    重森ㄚ被

    游重森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