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514                     攝氏29

台北市中山區長安西2        陰天

     大清帝國台北城外,在日治時代以前叫做「四條通」的地方,就是現在的長安東、西路,與台北市最具代表性的景觀大道中山北路交會的路口,有一間巴洛克風格的紅磚樓,這是一幢美麗的老建築,三角窗上有大大的三個字「滿樂門」,古色古香的外觀配上濃濃懷舊的名字,拱形騎樓可見柳安木天花板及支撐的長條杉木木樁,兼具實用及裝飾,常吸引著過往的行人駐足多看幾眼。

 

   昔日的中山北路曾經是通往陽明山的自來水道,俗稱草山水道,1901年日本人在此修建台灣神社(今圓山大飯店所在地),將這條泥巴小徑拓寬成大馬路叫做敕使街道 (Chokushi kaido),太平洋戰爭結束,國民政府策退台灣正式更名為中山路,後來分成南北。如今中山北路高樓華廈林立,已成為大台北市人文薈萃的文化觀光大道,而台灣神社早已淹沒於歷史之中,但滿樂門古樓厝卻仍屹立至今,繼續自由呼吸,健康的朝百歲邁進。

      以前為了蔣介石上下班方便和安全考慮,接通中山南北路修築路橋(小時候重森ㄚ被都跟著大人稱為天橋),從中山南路那頭過來,就避免了縱貫鐵路平交道的阻塞,下中山北路這邊的橋頭,剛好就在滿樂門。

     這一間叫做「滿樂門」的咖啡廳,很多人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也不知道這幢有著美麗刻花的樓仔厝,是什麼地方。
  

 

      其實,這座樓建於日治大正時代,大概是1920年代,它的第一代主人是做生意的,後來賣給了日治時代有名的生意人林根籐,開了一間和發食品行,專賣日本進口巧克力和餅乾,當時可是台北城有名的高級零食店,現在都還有不少老人家記得這段故事。公共電視的《台灣記事》節目就專題報導過這幢老建築。



     現在的屋主說:「有一次一位96歲的老阿嬤舊地重遊,她說她以前小的時候,常坐著三輪車來這裡買餅乾,當年可是代表著一種地位。」但是後來,林老闆投資失敗,這間厝轉了好幾手,許多年沒人住,因年久失修荒廢殘破。

     2003年,企業家曾朝滿把它買下來,並從府城台南請來有60年古蹟修復經驗的老師傅及其團隊,用最好的檜木、保留原本的圓形磚,還有一片塗糯米、烏糖汁的三合土牆,花費8個月時間修葺,終於讓老屋回復風華,重現當年的美麗。

     老屋再生,主人為它取了個充滿意義的英文名字「Monument」,意思是有紀念意義的建築物,中文音譯滿樂門(樂,音同音樂的樂)。主人用朋友收藏的樂器、與歷史氣味來交朋友。

     窗門開啟讓空氣流通,老屋重新呼吸,客人循咖啡香而來,選個靠窗座啜飲閒情,沉醉在老建築的溫暖懷抱中。這裡也開放給人辦展覽、發表會,希望大家能體會主人家的熱情好客,一起來欣賞這幢美麗的樓仔厝。

      值得一提的是,老字號的林田桶店也比鄰在側,手工檜木桶飄香八十載,如今依舊可見店內各式各樣古早的木桶,即使使用木桶的人少了,但老闆的堅持卻如木桶般持久不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