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1日 攝氏35℃
新北市板橋區館前路52號 晴天
今天重森ㄚ被來到板橋林家花園參觀,林本源園邸包含林家宅邸(三落大厝)及花園兩區。
上午0930跟臉書(逍遙游)的好朋友,約在捷運府中站3號出口,我們徒步很快就來到板橋林家花園,板橋林家花園從99年起免門票入園。
林氏來台始祖林應於西元1778年自福建漳州府龍溪遷台,最初居住在淡水廳的新莊其子林平侯跟隨來台,受僱於米商,後獨自經營,往來閩台經商,數年逐漸致富.再與竹塹林紹賢合辦全台鹽務.財富逐漸累積,之後衣錦還鄉,納捐官位.因無意於仕途,便辭官回台.當時台北盆地漳泉械鬥頻繁,平侯擇地淡水河上游建築巨宅,以城堡圍繞著四周作為防禦.西元1847年為收租之便,於板橋為林家在皮橋建造宏大宅園。
林平侯有五個兒子,其中國華與國芳最賢能,勇於拓展,承繼乃父作風,.兄弟二人於西元1851年合力興建三落大厝,落成後遷居於此,不久便開始在宅後營建園林,林氏以三代的力量,成為清代台灣鉅富,並興築甲第園林,劉銘傳任台灣巡撫時且與林家建立密切關係,於此可見板橋林本源家族在台灣近百多年來歷史上具舉足輕重的地位了。
三落大厝因兩側迴龍屋頂瓦片滑動,經建築師評估有危險之虞,管理單位僅開放一落供遊客導覽參觀。
林家大厝屬私人產業,而且林家宗祠還在裡面,所以管制很嚴,第三落正在整修維護中,必須由導覽人員親自帶領進入此門開始參觀林家大厝。
林家宅邸(三落大厝)仍是私人產業,需由導覽人員帶領才能進入參觀,每日於上午09:30起,至下午15:30,提供定時免費導覽服務,每時段參加人數以30人為上限。於導覽開始前10分鐘至三落大厝旁拱門處集合。今天由這位美麗的導覽為我們做很詳盡的講解。
板橋林家兼具商賈、地主及官宦多重身分,是北台灣地區的大富豪,林家的發展始於清乾隆五十一年,林家到第四代時,是當時清朝內憂外患嚴重,最需要地方仕紳來援助朝廷一臂之力,因為林家為台灣首富、捐獻最多,所得的官位也最豐厚,其中林維源還因此官拜三品卿銜與一品封典,三落大厝中,至今還可以看到清光緒皇帝感謝林家捐獻所頒的聖旨碑。大家可以在林家花園內看到這一塊石碑,原本坐落在新莊老街,因為道路拓寬被遷移到這裡,上半段刻著「聖旨」二字,這就是光緒皇帝為感謝林家的捐獻而欽賜的。
「燕尾翹脊」是古時官家的象徵,一般人的屋頂只能以「馬背山牆」修飾,雕滿鯉魚、麒麟、牡丹、鳳凰等吉祥物的燕尾向兩端的天際翹起。
大門面對馬路有半月型的大池塘,用來防災灌水之需,也有一說是洗銅板錢用,不過重森ㄚ被走過台灣很多古宅邸李騰芳古厝-大溪駱駝(二 ) ,大門面對都有半月型的大池塘,圓形只能皇帝才行,一半仕宦只能半月型的大池塘。
林本源三落舊大厝規模宏整,材料考究,施工精美,是台灣清代住宅建築中之傑作,值得細加欣賞.三落舊大厝位於昔時枋橋市街西北隅地劫略高之地,宅第方位坐東南,面朝西北,前有溪流環繞,當時可通小以達淡水河.遠可眺及觀音山與林口台地,形劫極為優美壯闊。
三落大厝前鑿一半月形水,池除了風水因素,據說也有防禦之作用.宅後有小丘,後來建造了汲古書屋及方鑑齋,因此形劫上呈現著「前水為鏡,後山為屏」的格局.三落大厝的平面,共有三進,兩廊與左右護龍,共計五十二個房間.民間喜用「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門」來形容它.於此可見其規模極為宏大壯觀。
三落大厝昔日各房間的功能主分明,尊卑有別.門廳可置大轎,左右房間為轎班或管家所用.祖廳中央設龕,供奉祖宗牌位,擺設供桌及太師椅,也兼為會客之所.祖廳左右房為主人所用,左房應為國華居所,右房應為國芳所居.後堂則為老一輩族人所用,左右護龍為輩分較低族人及傭僕之居所。
清代台灣社會仍然延繼傳統封建男尊女卑的風俗,住宅設計反映著對婦女的限制與保護.三落大厝的廊道過水門及高牆具有遮擋視線及空間區分之作用,古時男賓訪客不得任意闖入婦女空間範圍,這種設計在板橋林宅三落大厝裡表露無遺。
三落大厝的建材來源未見於史料,咸信磚瓦及木材運自福建,但大部分石材可能取自觀音山石.匠師也應聘自閩、粵,其技術頗高明.我們走近門廳,見到石垛所雕地牛及櫃台腳極精緻,對看垛有螭虎團爐磚雕,步口廊棟架的瓜筒以及格扇的窗格子均極為精美.尤其是外牆以磚片拼成的花樣變化豐富,為台灣所罕見.木雕以門廳內的三通五瓜棟架及祖廳前廊捲棚棟架最精,祖廳後面以青磚及紅磚穿插砌成的[卍字不斷]圖案牆垛,色彩對比良好/施工嚴謹,亦屬難得一見的傑作.至於水車垛之加彩泥塑,雖年久而有缺損,但仍可見細緻的山水配.景屋頂燕尾及脊垛歷年雖有修補,仍不失其原貌,脊上有卷草裝飾為其特色.。
綜觀林本源三落大厝,格局宏偉而嚴謹,工藝精緻,裝飾技巧至為豐富,毫無疑問地,它是台灣清代古宅之典型佳例.。
門廳是大厝的門面,不論在建材或裝飾上都格外講究,屋脊上各式吉祥物,像是壓制火神的鯉魚、反唸成「科甲」的甲殼類螃蟹,甚至於屋簷上用來避邪的石獅子等,牡丹、麒麟代表富貴,將大厝無處不裝飾得繁複美麗。
三落大厝又叫做「光祿第」。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名稱呢?這是因為當時房子的主人林維源曾經協助建造台北城、開墾荒地、興建鐵路,又捐了不少錢救濟災民,官越做越大,終於得到太僕寺卿及侍郎的頭銜,林家的三落大厝也被封為「光祿第」,藉以彰顯林家的豐功偉業。
在劉銘傳任台灣巡撫的時代,林維源常有捐獻,因而被任命為撫墾幫辦、鐵路協辦,獲授太僕寺正卿。維源時期林家族員眾多,他在花園後面建造三落新大厝,至光緒十四年〈西元 1888 年〉又增建兩進,形成所謂五落大厝,為了增建,出資遷移附近的接雲寺,並且封閉了板橋城裡的府中街。當時林家勢力如日中天,新舊大厝及花園合起來的面積超過五萬多平方公尺,幾乎佔掉板橋城的一半,規模之大,可想而知。林維源時期,主要居住在五落新大厝,接待客人之處為白花廳,內有戲台,建築頗具特色。
很可惜!這座巨大且深富歷史意義的大宅在民國七十年,尚未被指定為古蹟時,即被其後人拆除,改建為公寓大樓了,大家目前只能在老照片中憑空回憶了!
透雕又稱「漏雕」,為兩面透空的立體雕刻,因鏤空利於通風與採光,多應用於窗戶雕飾。
重森ㄚ被只能在大厝外面照相,進入內部後只能聽取導覽不能照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