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日 攝氏7℃
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文化廣場 陰天
吃過非常晚的午餐向楊屯飯館-東北駱駝,我們來到長春的文化廣場,天色也將要黑。
長春文化廣場原名地質宮廣場,是全市最大的城市廣場,坐落在市區中心,總面積20.5公頃,歷史上地質宮廣場曾被規劃為偽滿洲國的國都廣場。
廣場以新民主大街道路中心線至地質宮廣場主樓中央為南北主軸,中軸線全長429米,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為:廣場主入口、南北主路。
中心廣場的中央是廣場太陽鳥雕塑,,北面是露天音樂壇,跨過東西主路是1萬平方米的主樓前庭廣場,最北端為地質宮主樓。
整個中軸線採用天然花崗石鋪砌,給人以自然、莊嚴、厚重的感覺。
長春文化是到長春旅遊的必經之地。文化廣場也是長春經濟,文化精神風貌的一種體現。
長春文化廣場位於新民大街起點,佔地面積為19.8公頃,由原來的地質廣場改建,1996年, 長春市政府對地質宮廣場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和改造,並重新命名為文化廣場,自那時起文化廣場成為長春市民和外來游客休閒和娛樂的重要場所,並形成獨具長春特色的文化廣場,1996年長春電影節之前峻工,文化廣場上廣植鮮花綠草,以綠草坪面積巨大而著稱。 中心廣場至主入口兩側均為廣場綠化用地和園路用地,總面積4萬平方米,同時,建有花崗岩砌成的人行道、供遊人休息的靠背椅、漂亮的路燈和造型精美的花壇,整個廣場如同巨大的花園。 主路北端接著1.6萬平方米,可容納上萬人的中心鋪裝廣場。 廣場西側建有露天咖啡室、休息室、廣場東側建有木屋鴿舍,飼養了3000多只廣場和平鴿。 為整個廣場增添情趣。 文化廣場在剛建進時是亞洲最大的市區廣場,春秋季節放風箏的人特別多,而且還有一個籃球場。 文化廣場歷史與現代並存,外在與內涵並重,已成為長春的一塊翡翠 ,市民喜愛的休息場所。
文化廣場這塊地界本是為溥儀建新“ 皇宮 ”規劃的。 這個傀儡皇帝沒住進來,建國後,長春地質學院在這兒安了家。 舊地基上蓋起了新樓,大屋頂, 梁思成設計, 郭沫若題名“地質宮”,其前面的大廣場(偽滿規劃時稱“順天廣場”)也因之名為地質宮廣場。
廣場中心為“太陽鳥”主題雕塑,以半圓形隱式彩色噴泉環繞。 該雕塑高37米,頂部的抽象太陽鳥表現人類對太陽的讚美和對光明的追求與嚮往。 太陽鳥雕塑的前後分別是男體雕塑和女體雕塑,表現了男性的陽剛之美和女性的陰柔之美。 北面是沈床露天音樂壇。 整個中軸線採用天然花崗鋪裝,給人以自然、莊嚴、厚重的感覺。 1998年8月文化廣場中“時空”組雕部分建成,所表現出的美學趣味為廣場文化注入了新鮮的文化氣息。 人們只要來到長春文化廣場,就會感覺到長春這所文化都市所特有的魅力,文化廣場建有各種抽象雕塑,品位高尚,做工精細,都是出自傑出藝術家之手。
廣場的綠化採用國內外比較流行的、以舒展為綠色主體的現代手法,給人以遼闊通透的意境。 鋪裝廣場四周的是巨大的草坪,總面積為4萬平方米。 四塊為“U形”路控制,緊緊圍繞著中心廣場。 “U形”路外事疏林草和曲折幽靜的小徑構成的綠色空間,為遊人創造出比較完善的休閒場所。 廣場南面路兩側各植一片紅松林,西南是一處造型別緻的園林小區,東北角是2000隻白色廣場鴿,使整個園林空間相映成趣,其間大量點綴了北方珍奇植物。 廣場南、東、西、北各置一個雕塑,分別名之春、夏、秋、冬。 春是一位美少女,夏是一位擁著小兒子的年輕母親,冬是一位老翁。 應該說都是寫意的。 可是唯有秋,是中年人加成熟的稻黍,顯得過於寫實。
地質宮的歷史連同它前面的文化廣場可以追溯到1938年。 偽滿洲國成立後, 日本人著後規劃長春。 不久,他們便把今天的解放大路以北,東、西民主大街之間的這個區域定為“宮廷建築用地”。
地質宮位於“八大部”建築中心區—新民大街北端,是長春科技大學 (原長春地質學院)教學樓,地質宮曾為日偽新宮內府所在地。 地質宮是作為溥儀的正式“皇宮”來修建的。 1938年9月動工,因太平洋戰爭爆發,財力緊張而停工,只完成地下部分,而金碧輝煌的宮殿系50年代完工。
1953年,在原來基礎上修建了這座綠色瓦頂,宮殿式建築,建築面積三萬平方米。 因為是長春地質學院教學樓故名“地質宮”。 地質宮是典型中國古代建築風格門前廣場有18萬平米,稱文化廣場。 地質宮內設有地質博物館,從各種珍貴鑽石,礦產直到各種古生物化石標本,恐龍化石等應有盡有,如礦物的標本,有寶石和象牙,化石,還有恐龍化石 ,真骨含量百分之七十。 還有古老的三葉蟲 ,恐龍骨架。 裡面的陳列給人一種古樸滄桑的感覺。 在那裡會讓人感覺沉浸在歷史的長河裡。 沒有豪華的裝修,紅色的木地板,樸素的陳列櫃,但每一件藏品都很珍貴。 是六大自然科學之一,地學勝地。
殿前的草坪廣場可容50多萬人集會。 站在宮殿的中軸線上向南眺望,一條寬80米的筆直的新民大街直向南湖公園延伸,中線花壇為松、柏、丁香樹風景帶和兩側的高可鑽天的楊樹,形成1500米的綠色長廊,偽國務院及下屬“八大部”的辦公室全部坐落大街兩側,形成一個菱形景區,建築各具特色,絕無雷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