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0日                      攝氏22℃
台北市民權東路二段109號           晴天
     今天大年初二,重森ㄚ被不喜歡人擠人的廟宇,就來到台北地區香火最鼎盛的恩主公。



   說是香火最鼎盛,卻是一間2014年8月26日,行天宮撤除廟埕中的供桌及大香爐,僅保留神像前由廟方祭祀用的香爐,希望祭祀民眾不焚香以雙手參拜。這也是令重森ㄚ被最敬佩的地方,在台灣幾百年來的焚香、燒金紙祭拜習慣,舉凡任何改革最痛苦也是最困難...  


   1943年,空真子師父(郭得進居士)及師兄弟,於台北市永樂町(今迪化街)一處民宅三樓設立「行天堂」,恭奉關聖帝君。當年,黃玄空師父(本名黃欉,法號「玄空」,1911年-1970年;行天宮方面敬稱其為「玄空師父」)得三兄黃新火居士引介,遂與「行天堂」關聖帝君結緣。


   1945年,三峽「白雞」「海山」二坑煤礦附近瘧疾肆虐,居住於臺北縣樹林(今新北市樹林區)的基隆煤礦業主黃欉(法號玄空)為地方請命,遂得關聖帝君聖允,於辦公室闢一靜室,創設「行修堂」。不久,疫情趨緩,遠近信眾無不叩恩感謝。


    1949年,因「行天堂」場地不夠理想,黃欉在臺北市九臺街(今林森北路、民權東路交叉口一帶)購入原為宮前町的小型民間信仰簡易齋教鸞堂及附設土地公廟。不久,該鸞堂即吸引不少香客前往參訪,並形成多達250戶住家的違章建築。


   1956年,黃欉著手於北投(平埔族嗄嘮別社舊址)、三峽兩地整建以祭祀關公為主的民間信仰廟宇,即北投忠義廟與三峽行修宮。行天宮落成後,由黃欉所主導興建的三座廟宇合稱為「行天三宮」——新建於臺北市中心的行天宮稱為本宮,其餘兩間為行天宮分宮。


   1960年代初,黃欉原本已有將齋教鸞堂原地擴建為廟宇的計畫,不過,該片佔地2,000坪的私人用地,在教育部開始推動九年國民教育後,被改劃為國民中學預定用地(現為臺北市立新興國民中學)。經交涉後,臺北市政府採取「以地易地」的方式,讓原地主黃欉以九臺街(今林森北路、民權東路交叉口一帶)的私有地交換當時仍為瑠公圳末梢支流、沼澤的公有地。在取得位於西新庄子,現今民權東路、松江路口東北角的建廟用地後,黃欉商請已有興建多處廟宇經驗的造廟匠師廖石成設計、施工,並於1968年順利完成臺北本宮。


 香火鼎盛的台北行天宮,103/08/26起不在陳設供桌和香爐,香客以合什祝禱代替焚香獻供。


   對民間佛道信眾而言,行天宮帶頭宣示「不燒香」行動,除表達了重要的環保概念,也有與時俱進的宗教改革意義。


    離開恩主公(行天宮),重森ㄚ被本著隨性而行、漫步隨拍,搭上4號捷運線在東門站,轉2號捷運線,來到大安森林公園-信義線駱駝


   就在大安森林公園,重森ㄚ被享受一個放空、寧靜的下午,誰說大年初二不能這樣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