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6日 攝氏13℃
金門縣金城鎮前水頭45號 晴天
重森ㄚ被在金水國小-金門駱駝拍完照,就開始進入水頭聚落,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得月樓及連接黃輝煌洋樓間的三開間「番仔厝」式假樓。
得月樓建於公元1931年,是水頭聚落黃輝煌經商致富後,委請福建內地的匠師陳南安設計建造的一座高聳建物,也是當時水頭聚落最高的建築,便以「近水樓台先得月」之意涵,取名為「得月樓」。
得月樓建造時,正是金門地方治安最壞的時期,強盜登陸劫掠的事件層出不窮,而水頭聚落位在海邊,也是強盜上岸覬覦的對象,因此得月樓特意打造許多防禦工事:三、四樓的牆面有供架槍瞄準用的槍眼、屋頂女兒牆的垛口是為防禦使用,此外還有逃生密道,在緊急時刻帶領主人通往相鄰的番仔樓內;具機能性又不失美觀,讓得月樓曾獲得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
黃輝煌為水頭黃氏長房五樹派下十九世,早年因印尼麻里吧板發現石油,隨鄉人前往印尼謀生,後經商成功致富,遂匯大量銀元回金門興建洋樓。
黃輝煌洋樓於民國二十年(1931年)興建完成,由於黃輝煌特聘南安籍名師陳南山與金門本地水泥匠師傅允評、傅允賀等人設計、興建,洋樓規模雖非最大,但其裝飾繁複、精緻程度與用料可說是金門洋樓數一數二之佳作。裝飾主題亦反映出當時時代背景下,僑商刻苦耐勞之價值觀、愛國情操及傳統與南洋風格之融合風格。
初期黃輝煌洋樓建成時,並未有太多防禦設施,當時盜匪時有所聞,但尚未發生綁架勒贖事件。
金門於民國初年出洋人口眾多,許多在南洋地區經商致富的僑商紛將資金匯回金門興建洋樓、新厝或是修繕祖厝、宗祠等,一來是回饋鄉里、宗族,二來是彰顯自身經商成功,有光宗耀祖之意味,便激起不少盜匪貪念及覬覦。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民心惶惶,有能力者便紛紛興建防禦性建築以保衛身家安全。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發生了震驚全金門的「黑面宙事件」,此後聚落內富商紛紛將宅邸增改建,加入具有防禦功能的設施,得月樓及連接黃輝煌洋樓間的三開間「番仔厝」式假樓,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興建而成。
建物完竣後,黃輝煌曾返回金門住過一、兩年,之後又返回南洋定居。
此後,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國共戰爭及印尼排華運動等事件,黃輝煌家族及後裔多散佈於東南亞各國,且難以考查、找尋。
在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及多名地方仕紳努力之下,終在印尼尋得所有權人登記人黃安鐘的長孫黃廷欽,商談過後與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簽訂30年委託代管的合約,使得逐漸荒廢的洋樓再現風華。引文金門縣文化局
參考資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