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0日 攝氏17℃
宜蘭縣宜蘭市進士路36-10號 陰雨
重森ㄚ被從鑑湖堂-宜蘭駱駝,走到前方的半月池。
可能是最近禽流感嚴重,這一次重森ㄚ被來到半月池,見不到半月池裡的水鴨與土鵝。
宜蘭市陳氏鑑湖堂透過將祠堂前的水稻田改闢為水生植物池的轉型,並栽種瀕臨絕種的水生植物,作為台灣原生種植物的基因庫,使鑑湖堂受到許多學術機構和社區居民的好評,成功的為鑑湖堂闢出一條與其他古厝不一樣格調的維護方法。這樣的改變,讓來到這裡的遊客有別於在其他古厝的參觀所留下的印象。
常常可在涼風徐徐的夏日黃昏,看見遊客們漫步於這座水生植物池旁的步道小徑上,悠閒地欣賞著雅致的溼地美景,歡樂嘻笑的孩童們開心地逗弄著半月池裡的水鴨與土鵝。
水生植物池,各種荷花、睡蓮隨風搖曳,姿態萬千。台灣原生水生植物和陸續增加的外來品種,相互輝映,美麗無比。池裡許多悠游的蝦子、小魚、青蛙等清晰可見。園區大約有十幾種蜻蜓、豆娘和許多昆蟲,吸引各類鳥兒駐足。豐富的資源,是研究、觀察生態的好去處。
「宜蘭縣鑑湖堂文化協會」推展自然生態教育不遺餘力,除提供各學校研究、教學使用外,每年還會舉辦溼地守護尖兵教學活動,教大家認識自然與人工濕地生態環境,並且培訓水生植物園區的解說人員。理事陳銘煜表示,營造人工溼地,需要進行全面考量,草種的選擇、水質等,都需請教專家,才可避免造成負面影響。
現在鑑湖堂最出名的反而不是顯赫的家族歷史和古厝建築,而是這一處因為族人的無私奉獻所改造的水生植物園。這座水生植物園收留了大批由雙連埤搶救來的原生植物,數量多達150種,頗具規模,成為附近宜蘭大學或中小學自然課教學活生生的戶外教室,也常有各級師生來此上課觀察學習。
水生植物池中的水草復育,是搶救濕地作戰的成功案例,這也讓鑑湖堂在2005年榮獲珍古德「綠手指根與芽」的亞洲教學基地,這樣的成果無形中又為鑑湖堂打開知名度。
陳氏鑑湖堂坐擁豐富、多元的家族聚落景觀,在幾代族人的努力下,「擺厘陳家」也成為宜蘭知名的重要家族之一,尤其是該文化協會理事長陳文隆先生盡心維護祖厝以保存其祖先所留下的文化資產。陳文隆表示,「陳氏鑑湖堂」是由八房共同持有,人文、歷史豐富。於民國93年4月11日成立「宜蘭縣鑑湖堂文化協會」,廣召社會有心人士的參與,希望能協助地方推展文化傳承及維護自然景觀生態,現在的鑑湖堂已經成為宜蘭縣縣民共有的文化資產。
鑑湖堂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蘊含著一段感人的故事,雖然歷經時代的變遷,「擺厘陳家」依然保留著淳樸的傳統家風。八房子弟雖然各自外出發展,但陳氏宗族的土地並未分割,共同全力保存文化資產的共識難能可貴,一步一腳印為社會付出奉獻的心力,這份無私的心令人感佩不已。現在來到鑑湖堂除了可以看到台灣古代的傳統建築外,還有水生植物園、落羽松園,已經成為一處人文、歷史、傳統建築與自然生態的最佳教育場所。部分引文文化資產與創意學所研一生 王莉霞、賴淑芬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