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519       攝氏31    

台中市烏日區學田路40536   晴時多雲

    重森ㄚ被一早搭高鐵在台中站下車,在客運轉運站搭巴士,此地不遠搭兩站在幸記公司站牌下車。

P01

    來到學田村轉進一條名稱很特別的巷子—便行巷,不過使用GOOGLE好像不是標示的很清楚,一直顯示當地的福興宮,所幸問得當地人士。

P02

    再往回走見到一間柑仔店對面,即是聚奎居這棟巴洛克式洋樓,然而因為年久失修,樹林與雜草叢生,若不仔細看,還不容易發現這座隱身其間的氣派建築。

P03

    聚奎居洋樓位於烏日鄉學田村,學田村位在烏日鄉的最北邊,根據相關的資料指出:學田村在清代稱做「學田庄」,因為這個村居民多係由清代福建州平合縣遷來,以陳姓居多。

P04

    據說當時陳姓長老為普及子弟教育,乃捐田或捐錢購田成為「施田」,並且將放租所收租金做為貧寒子弟就學或就試川資,所以這些田地也被稱為「學田」。

P05

    另外一種說法則是指出過去這一帶曾有向聖廟(孔廟)繳納學租的田園,所以被稱為學田。然而不管是哪樣的說法,我們都可以看得出來學田村居民對於下一代教育的重視和期望。

P06

    聚奎居的建造人是烏日日治時代的富商陳紹宗,從整個聚奎居在建築上所使用的各種語彙或手法,我們也可以很容易推測它建築的年代。而根據學者的考證,聚奎居建造年代約為大正 9 (西元1920)。整個聚奎居可以說是中西合璧的建築傑作,它的整體架構是傳統閩南式的三合院,但卻也採用許多標準的巴洛克式裝飾。

P07

     正身是二層水泥加強磚造洋樓,山頭有花綵紋飾,中有堂號「潁川」,讓我們知道屋主姓陳,兩旁女兒牆起落有致,線條流暢。

P08

    一、二樓正面以連續的拱門呈現,仔細數一數二樓共有九個拱圈,一樓有七個拱圈,散發濃烈西式洋樓的風味。拱圈的下方則是以圓形柱身承接,而圓柱下方的柱礎為方形,方和圓構成了具有層次的變化。 正身立面全部抿石子,充分呈現當年流行的建築美學。

P09

    護龍為磚造平房 ,正面也是有連續的拱圈,和正身可以說是一氣呵成。護龍側面也有山頭,山頭內為勳章飾,較之於正身的柔美的花草飾,顯得較為陽剛。

P10

     順著左護龍和正身交接處,是上樓的樓梯。沿著這之字型樓梯可上到二樓寬大的陽台,倚著女兒牆往外望, 儘管人去樓空、草木雜踏,但是我們仍可想像當年在這邊生活大戶人家的愜意。

P11

     或許看著在中庭玩耍的子孫,抑或泡杯清茶,坐在竹椅上,享受夏日夜晚的涼風。

P12

    聚奎居的另一項特色,就是利用磚塊來堆疊出各種圖案和造型,可以說兼顧了美觀和通風。例如把磚塊堆疊成「工」字形,左右兩個「工」字正好構成一個正六邊形,看起來如同蜂窩一般;另外一種的工字形堆疊,則是運用上、下較長,中間較短的磚塊,連續的工字建構出中間鏤空的十字,無論是哪種「工」字形,成排看去頗有一種規律的美感。

P13

    有些運用梯形磚塊組合成十字型,連續的十字型磚塊則共同切割出四個小正方形,然而所謂見樹不見林,當站在較遠處我們就會發現這其中的玄機,原來他們變成了一個個古代外圓內方的錢幣,當然也象徵著為主人帶來源源不覺的財運。還有些則只是將磚塊做縱、橫交錯組合,但是卻散發一種樸素和沉靜。

P14

     護龍的拱圈也是用上下兩排的磚塊,拉出了如同彩虹般的柔美線條,讓原本線條剛硬的幾何圖形散發出萬花筒般的豐富景象,或許這正是所謂的柔中帶剛,剛中帶柔。

P15

    原本單調而且價格低廉的紅磚,透過早年工匠的巧思,磚塊變成猶如一個個魔術方塊一般,時而教人眼花撩亂,時而令人嘆為觀止,使原本應該只是呆板的建築處處充滿生命的活力。比較起現代的建築,雖然材料變化多端,但是反倒缺乏這樣的創意。

P16

    環顧四週,我們還會發現一些地方的造型,傳達了傳統中國建築的韻味。在入口處圍牆的兩側,左右各有一個彷如意型的矮窗,其用意應該有出入平安吉祥如意的意思。而為了達到安全和通風,這窗戶中有直立的七根欄杆。

P17

    中國傳統上認為奇數代表的是「陽」而偶數代表的是「陰」。「陽」是吉祥的象徵。另外,在前庭中央有一中式如意造型水池,想必是華人對於風水的執著。水池雖是水泥材料,卻做出婉約的氣質,成為整個中庭的視覺焦點。讓這幢看似洋樓的建築,其實在不少地方仍然保有中國傳統建築的特色。

P18

    「聚奎居」有什麼特別的意涵。「奎」字是指古代星宿中的文曲星。據說明朝年間,文曲星轉世的魁星爺在一次進京赴考途中,經過一處山崖,不慎跌落懸崖山谷,全身嚴重受傷,導致五官變形。所幸得到山神福德(土地公)解救,但是魁星毅力堅定,仍然忍痛勉強赴京應考,結果高中狀元。因此後來想求取考試順利的讀書人,都會去拜文曲星。

P19

    所謂地靈人傑,聚奎居這幢近百年的豪宅孕育了烏日鄉近代傑出的詩人—陳若時。陳若時致力於於傳統詩的創作,筆名暘谷,是日治時代中州詩社的著名詩人。他從小就非常聰敏好學,勤習漢學,當時學田村有很多俗稱漢學仔的私塾教授漢文,陳若時就是附近一帶有名的老師。

P20

    在「瀛海詩集」中對陳若時的生平和成長做了簡要的敘述,提到他從小生長的環境是「依樹築盧,治農圃蒔花竹」,這意思大概是說居家附近充滿自然氣息,有樹木花草為伴,所以認為他的詩作是「得山水之助」。

P21

     大肚山麓下的聚奎居,這一個週遭景物優美,住宅環境清雅,匯聚四方文氣的地方,能夠造就一位詩人,也就不讓人感到意外。

P22

     聚奎居在中部地區可說是難得一見的日治時期洋樓,它見證了台灣發展歷史重要的一頁,它紀錄了烏日、學田曾經繁華的年代, 儘管現在已經呈現待修復的狀況,它仍然堅強的站在哪裡,為我們默默訴說這近百年前的故事。如果哪天它真的夷為平地,我們很難再去為我們的後代子孫描繪這一段過往。

P23

    但願聚奎居再起,我們可以在這最真實的背景,聽著老人家為我們說那古老的過往。部分引文王派文先生文章

P24

 

P25

 

P26

 

P27

 

P28

 

P29

 

P3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重森ㄚ被 的頭像
    重森ㄚ被

    游重森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