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日 攝氏21℃
台東縣鹿野鄉光榮路308號 晴天
重森ㄚ被一早驅車前來崑慈堂旁邊的鹿野神社造訪。
台灣日治時期在花東規劃了多處移民村,鼓勵日本人來台開墾,將日本神道教信仰帶來台灣,並興建許多神社,以作為離鄉背井的日本移民的信仰中心,台東鹿野鄉龍田村的「鹿野神社」便是其一,為當時重要的信仰中心。
鹿野神社主要祭祀自然神,強調人與自然的關係,重建後未供奉神明於神社內,僅是修復原有樣貌、供參觀為用。
遙想當年,太平洋戰爭結束後,日本人將原奉祀在神社的神明請回,在地村民於神社舊址上發展土地公信仰,一路演變為今天的「崑慈堂」。
重建後的日本神社與台灣宮廟文化左右而立,乍看之下好像衝突矛盾,卻又和諧地共存在此,供人追憶歷史風貌的同時,還賦予心靈上的慰藉與寄託。參考台東製造
鹿野神社為龍田村之神社,由臺東製糖會社出資,鹿野村日本移民義務出役共同修建,在1923(大正12)年7月10日鎮座,原址在部落北方靠近馬背附近的山腳下,即今北龍六路向北直抵山腳處。1931(昭和6)年11月13日遷到今崑慈堂所在地。
鹿野神社為無格社,屬日本國家神道系統,供奉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少彥名命、大己貴命)及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由台東神社神官兼管,平常由鹿野村民會會長田久保健治代理。神社的建築也很簡單,都僅有本殿、鳥居、手水舍等主建築。
日治時期每年的主要祭典包括:祈年祭(6月8日)、台灣神社鎮座日(10月28日)等,各機關學校職員師生都要來此神社參加祭典,是鹿野區最重要的神社。平常村民自由參拜,婚禮亦常在神社舉辦,遇有村民應召入伍,則在神社舉行盛大歡送儀式。
戰後神社被拆,僅留下一座基座。在2014年時為了恢復龍田村歷史風貌,以日本檜木由日籍匠師技術指導的合作模式重建鹿野神社,期望再現當年龍田日本移民村的歷史風貌。
【資料來源:『鹿野鄉誌』宗教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