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9日        攝氏19    

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晴天

     寒假初始,趁著今天難得天晴,臨時起意來到舊時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台北駱駝參觀。

P01.jpg

     在拍完建築外觀,重森ㄚ被進入建築內部,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P02.jpg

  國定古蹟臺灣總督府鐵道部位於忠孝西路、塔城街、鄭州路、延平北路間,屬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管轄。1884年臺灣巡撫劉銘傳聘請英國與德國顧問,於淡水河碼頭內建造機器局,組裝槍砲彈藥及鑄造貨幣,內有鎔鐵所、鍛工場等。

P03.jpg

  1895年日本軍方接收機器局,改為臺北兵器修理所,製造並修理陸軍所管兵器,可製造彈丸、信管、小銃丸及藥筴、船舶、鐵道鐵橋等,之後改稱為臺灣砲兵工廠,1900年由陸軍省移交鐵道部,同年改為臺北工場。

P04.jpg

  1908年臺灣西部縱貫鐵路開通,鐵路交通運量與車輛維修需求大增,1909年臺北工場向東擴張,新建車輛修理工場、塗工場。1915年起拆除基地南邊原有建物,1918年新建鐵道部廳舍,與臺北工場並存,成為南廳舍、北工廠配置,直到1934年臺北工場搬遷至松山(今國定古蹟臺北機廠)為止,街廓內原有將近四十棟建物,歷經2005年興建捷運以及2013古蹟修復拆除不保存者,目前尚餘十棟,其中包含八處法定文化資產。

P05.jpg

  一、鐵道部。19185月鐵道部廳舍第一期完工,取代原本使用的清代機器局四進衙門,由鐵道部下屬各課室使用。鐵道部廳舍為磚木構造,外廊樓板採用鐵軌混凝土構造。正面以兩座塔樓塑造主要入口意象,一樓順著路口轉角設計圓弧造型,並於兩側各設三根古典柱式,二樓為雙柱支撐的兩米陽臺外廊,單斜屋頂上置大型老虎窗,一樓大廳以弧形天花板及柱列界定空間,由木作中央樓梯至二樓,室內多處天花板及牆面以灰泥雕塑裝飾,並採用臺灣少見的橢圓形天花板。

P06.jpg

  二、食堂。由「職員食堂」與「經理課會計係辦公室」兩棟建築組合而成,職員食堂建於1932年,為木造二層洋式建築,設計者不詳,可能是鐵道部工務課設計,也可能借調總督府營繕課技師栗山俊一,紺田隆太郎承造。經理課會計係辦公室建於1941年,同為木造二層建築物,設計者與營造者皆不詳,以樓梯與走廊連接廳舍及食堂。食堂屋頂金屬托架做工精緻,屋身木料多為二度使用其他拆卸建築的再生木材,室內天花板及屋樑外表採用英式工法拉毛質感,一樓外牆使用拼接式德式雨淋板為其特色。

P07.jpg

  三、八角樓男廁。建於1919年,為磚造一層樓歷史主義風格建築,因職員以男性為主,因此只設置男廁。屋頂砌石板瓦,主結構為鋼筋混凝土中空八角柱,上方為通風口,和外牆間由八根鋼筋混凝土樑相連接,宛如一把撐開的傘,八個小便斗圍繞在八角柱周圍,有門便所則分佈於八角形的的兩個邊,每個邊有兩間共四間,便所後方配置便於清除的戶外化糞池。外牆以洗石子、牆面分割線來表現仿石砌的古典風格。

P08.jpg

      四、電源室。創建時間早於1925年,可能為機械發電,或做為蓄電廠的單層供電場所,歷經多次增建,為配合南廳舍、北工廠的基地走向,平面形成曲折特殊角度。構造為有扶壁柱磚造承重牆身,木造桁架屋頂,上方設有俗稱太子樓的通風散熱氣窗。

P09.jpg

      五、工務室。興建年代應為1934年臺北工場遷出後,為洋式風格木造單層木造建築,長約44公尺,立面開窗佔牆面八成,強調室內採光。最早為工務課庶務係及改良課長室,其後歷經三次以上隔間牆增改建,最下端為鋪設防蟻混凝土地基、中間為雨淋板及灰泥牆體與門窗開口,屋頂形式為四坡水,鋪設棧瓦。

P10.jpg

     六、戰時指揮中心。座落於園區西北側,1943年興建,設計者為鐵道部工務課技手鳥巢英一,為鐵道部高層員工避難之處,以鋼筋混凝土建造,分為上下兩層,上層露出地面約7公尺高,為避彈而採圓錐造型,外部防護壁為戰後因應國共內戰增建。內層入口設有防爆鐵門,下層埋入地下,室內壁面有包括車站、橋樑、河川、隧道在內的全臺鐵路圖,並有通風口與地面相連。

P11.jpg

      七、清代機器局遺構。因捷運松山線施工發現於2006年,石砌牆高兩公尺餘,牆身為夾心構造,兩側為疊石、中央以粘土與卵石填充。隨後試掘於地下約60公分處發現石板古道,此石板路每隔50餘公分鋪有南北向石條,石條約為城牆石尺寸,其間鋪以卵石,與舊照片所見石版道路形式相同,為劉銘傳推行洋務運動時期所建機器局相關建築。

P12.jpg

     八、臺北工場(不在鐵道部園區範圍內)。原名車輛修理工場,建於1909年,面寬24公尺,南向朝廠內與北向朝大稻埕,各有塔樓與山牆做為歷史主義風格的完整表情,在圓弧山牆後方設有太子樓,是供廠房通風換氣的氣窗。東西向兩側共以六股承重磚拱牆組成,形成六座拱門供車輛進廠維修的六股軌道通過。屋頂為兩坡落水,屋架為採用跨距達17公尺的洋式鐵軌桁架,是劉銘傳推行洋務運動時,購入歐洲廢棄鐵軌,採用鐵軌熱熔式鉚釘(rivet)鉚接焊組而成的第一代大稻埕臺北火車站棚架鋼構,屋面鋪設亞鉛板瓦。

P13.jpg

  戰後改為臺鐵禮堂,朝向廠內的南向立面拆除原本切角屋頂木造玄關,增設一座古典三角山牆的弧拱門廊,並拆除太子樓與圓弧山牆改為三角山牆。鐵路地下化後建造市民大道拓寬馬路,拆除北側雙塔樓與兩座拱門的開間進深,捷運松山線路線劃定後,禮堂位於地下路線通過的上方,為了施工需要由捷運局向臺鐵購地預定拆除老禮堂,經專家學者勘查,認為這座建築乘載臺鐵人各種局內活動的共同記憶,捷運局同意先調查紀錄,清除室內地坪挖掘出原有工場為放置修車鐵軌,由卵石與混凝土構成的道床地坪,以玻璃纖維翻製拓模記錄並保存少許道床混凝土塊。

P14.jpg

     戰後鐵道部改為臺灣鐵路管理局。因都市計畫劃道路塔城街於1967年開通,切斷與西側鐵道部官舍群連結形成今日所見的街廓。1992年臺北市政府指定鐵道部廳舍為三級古蹟,1993年臺鐵總局遷移至臺北車站新廈。2005年文建會委託東海大學、中原大學進行古蹟調查研究及再利用規劃,2006年交通部與臺灣鐵路管理局,以及文建會與國立臺灣博物館簽訂臺灣博物館系統聯盟協議書,鐵道部古蹟修復再利用工作正式開始,以「鐵道部博物館園區」為基礎概念,目標為建置現代性展示主題之複合使用園區,並整合周邊都市及歷史涵構。

P15.jpg

  2007年文建會指定為國定古蹟,並納入八角樓、食堂、電源室、工務室、戰時指揮中心為古蹟範圍,臺北工場及清代機器局遺址則分別由臺北市於2008年及2010年指定為市定古蹟,2009年起由臺博館代管此區土地建物。規劃中的鐵道博物館展示主題將主要架構在古蹟與基地、鐵道文化及現代性等相關議題之上,未來也將涉及整合西側原機器局工廠範圍內E1E2街廓。引文台灣博物館

P16.jpg

參考資料: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台北駱駝https://csyoutw2001.pixnet.net/blog/post/556607801-%E8%87%BA%E7%81%A3%E7%B8%BD%E7%9D%A3%E5%BA%9C%E4%BA%A4%E9%80%9A%E5%B1%80%E9%90%B5%E9%81%93%E9%83%A8-%E5%8F%B0%E5%8C%97%E9%A7%B1%E9%A7%9D

P17.jpg

 

P18.jpg

 

P19.jpg

 

P20.jpg

 

P21.jpg

 

P22.jpg

 

P23.jpg

 

P24.jpg

 

P25.jpg

 

P26.jpg

 

P27.jpg

 

P28.jpg

 

P29.jpg

 

P30.jpg

 

P31.jpg

 

P32.jpg

 

P33.jpg

 

P34.jpg

 

P35.jpg

 

P36.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重森ㄚ被 的頭像
    重森ㄚ被

    游重森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