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5日  攝氏26℃ 中國蘇州    晴時多雲       觀前街是蘇州最重要的商業區,是一條步行街,位...

 

     蘇州觀前街是蘇州的繁華鬧市區。給街巷取名,在某某標誌性建築後面,加上一個""""字,這在江南並不鮮見,但如蘇州人那樣喜歡,恐怕無出其右者,衛道觀前、玄妙觀前、鎮撫司前、申衙前、范莊前,不勝枚舉。其中聲名最出名的是玄妙觀前,約定俗成的稱呼是"觀前街",或者乾脆叫"觀前"。它的盛名,如同南京的夫子廟、上海的城隍廟、北京的天橋,是一個集商業、娛樂、飲食、文化於一處的大衆消遣、消費場所,也如同夫子廟有孔廟,城隍廟有豫園一樣,觀前街是因爲有玄妙觀而聞名。

   

     采芝齋的創始人是金蔭芝,他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來到了蘇州,在觀前街上擇一個小糖攤當眾熬糖,剪糖,剪出來的糖形似粽子,叫粽子糖。
     經過十多年的經營,積累了一點資本,便自立門戶,開了一家小店,自產自銷糖果、炒貨、蜜餞。他的小店和觀前街上的一家古董店采芝齋靠近,並與采芝齋的店主常有往來,十分友善。古董店的店主年老無嗣,準備回寧波老家安度晚年,便把店面轉租給金蔭芝。金蔭芝不會做古董,當然還是經營糖果、炒貨,卻未另起店號,客人們都說是『到采芝齋買糖去』。金蔭芝也將錯就錯,便用原來的店名作店名,稱為采芝齋糖果店,並慢慢地擴大為一家中型的商店。      

     到了光緒年間,正當采芝齋走向興旺的時候,又碰到了另一件事。當時慈禧太后生病,蘇州織造局選派名醫曹創洲進京為太后治病。曹創洲為太后開了藥方,並將隨身所帶的采芝齋的貝母糖貢奉給太后助藥。也不知道是藥的作用還是貝母糖的作用,太后的病好了。從此,采芝齋的貝母糖就成了貢品。金蔭芝哪能放過如此良機,便自製一塊四周雕有龍形的黑底金字的牌子掛在門口,上寫『貢糖』二字。從此名聲大起,到處傳說采芝齋的秘製貢糖治好了太后的病。金蔭芝又請畫家畫了一幅<采芝齋圖>,圖中有兩位仙翁,像是太上老君和太白金星作仙翁採藥狀,籃中有靈芝,肩上掛葫蘆,並暗示那葫蘆裡的藥就是采芝齋的糖果,吃了可以健康長壽。從此,采芝齋又有了『半間藥材店』的美譽。

  
     采芝齋的名聲越來越大,金蔭芝的家業也越來越雄厚,為了防止子孫為家產發生爭奪,金蔭芝立下遺囑,明確長孫為采芝齋的經理和『采芝齋』招牌的所有者。但是後來,金家的第三代便各立門戶,他們在觀前街先後開設了悅采芳、廣芝齋、采芝春等分店,同時在上海和常熟開了分店,家族間為了采芝齋這塊金字招牌爭執不休,訴訟不斷,官司一直打到了大陸易幟的前夕,律師、法官、等各路人物都因為這塊金字招牌而賺了不少錢。

 

     葉受和的創業主姓葉名鴻年,清道光二十九年生,光緒十一年秋某日,鴻年至玄妙觀前萬象春茶館品茗。遣僕往稻香村購肉餃嘗新,然買來肉餃已冷,囑僕再去更換。當時稻香村陋規,特在店堂內置茶几靠背專侍貴客,生意興隆時未免怠慢零星顧客。僕因等久而催急,不意店夥冷然對曰:爾若要緊,除非自己開店,方可稱心!僕乃怏怏回稟主人。翌年正月,鴻年緣此而投資五千兩紋銀,特擇店址於稻香村東鄰,取名葉受和,意在<和氣生財>。同時提出開店宗旨:凡稻香村有的,葉受和亦有;沒有而應有的,彌補並力創名牌;尤在品質上則不惜工本,務必趕超稻香村。起初十年,連年虧損;鴻年決心從浙江又調資二千兩入號。如此鍥而不捨,勵精圖治,直到1929年因拓街而翻造三層店面,葉受和終於進入全盛時期。

     葉受和的茶食也是以蘇式茶食為主,後來,又加入了寧波家鄉的口味。必買的招牌產品為小方糕、雲片糕、四色片糕(玫瑰、杏仁、松花、苔菜)、嬰兒代乳糕等,豆酥糖、芙蓉酥等。

 

     有觀光車供遊客乘坐,上車一元。




 

     位于江蘇蘇州市觀前街上的黃天源糕團店,創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至今已有180年的悠久歷史,是江浙滬一帶糕團品種最多,生產規模最大,馳名中外的老字號名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重森ㄚ被 的頭像
    重森ㄚ被

    游重森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