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422 攝氏26

新北市三峽區長福街1   陰天

    三峽長福巖,人稱三峽祖師廟,為台灣新北市三峽區著名的古蹟,主奉來自福建泉州安溪縣的高僧清水祖師,也與艋舺祖師廟、淡水祖師廟合稱台北地區三大祖師廟,素有「東方藝術殿堂」之稱。

 

    

    當時興建長福橋因為擔心三峽溪洪水氾濫,故而將長福橋高度提高許多,重森ㄚ被步行過長福橋後,即見俯視下方的「三峽清水祖師廟」。

    長福巖在乾隆年間建廟時為一小庵堂,道光年間第一次重建則稍具規模,但其樣式已無法考查,第二次重建為合院兩進式廟宇,三川及中殿都是單簷燕尾式;接下來便是1947年的第三次重建。

    長福巖的座向是坐壬兼亥,為三進九開間殿堂式廟宇,與艋舺龍山寺相若,中殿居中獨立,和四面的前、後、側殿隔有中庭,而以過水廊和兩廂相連。廟身面寬近三十米,以九開間而言是足夠的,進深約四十米,以三進式而言則是非常不足的(艋舺龍山寺進深約七十米)。

   三峽祖師廟的歷史悠久,在清朝時期即已籌建,最早可追溯到1767年,由七股不同姓氏的當地居民興工。分為劉姓、大雜姓、陳姓、林姓、中庄雜姓、李姓、王姓等;來自三峽、鶯歌、土城、大溪等地[1]。在1813年廟內更開設私塾,由陳川負責教育當地孩童。1833年該廟因地震有部份毀損遂進行第一次重建,接著在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日軍在三角湧失利,事後採掃蕩方式南下挺進,該廟遭到焚燬,在1899年進行第二次重建。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後,日本人離台,三峽祖師廟歸三峽鎮所有,由當時代理的三峽街長美術大師李梅樹接管。於是進行了第三次的重建計劃,從募款、設計、成立委員會、工程進行,費時費力,在1947年正式動工,由前殿開始進行全面的整修,還買了台灣神社的鳥居改作龍柱。1963年進行到中殿作樑;1975年鼓樓施工。

   在1983年時,主持重建為期約有三十多年的李梅樹去世,重建委員會組織在改選時一波三折,1995年因石欄桿的裝設引起爭議[3],在1996年三峽祖師廟的重建計劃正式宣告停頓。

 

    全石作的壁面,在祖師廟中找不到如一般廟宇的彩繪壁畫,所有壁面皆為石材,因此壁面的裝飾也以石刻浮雕的手法呈現。

 

   前殿的三川、五門同為假四垂式屋頂,在中間四點金柱升起,形成上簷,其掩風略以反曲線跨於下簷正脊之上,形成完整的山花牆,使上簷更有騎在下簷上的感覺。

 

   長福巖的五門有附點步柱使得步口加大, 其形式可說是由「室仔頭」加上簷口及步柱而成,且三川和五門共用一山牆,就其效果來說,其前殿較強調立面的感覺。屋頂面共有六個 ,正面一共有二十九個屋脊,脊上皆有草尾飾及剪黏,形成繁複及華麗的效果。三川的山牆為燕尾式,兩側五門的山牆則是作成多角型的鵝頭。下簷的正脊也作出燕尾及垂脊,是屬於重簷式的作法。

 

   長福巖的前殿較其他廟宇為獨特,最主要原因在其簷口的寬高比例,其三川約一點八 ,五門為一點九,比例較為瘦高,這也是其一項特徵。

 

 

 

 

 

    前殿、中殿、後殿皆作藻井,一般廟宇僅在前殿的三川殿與大殿做藻井。

 

    三峽祖師廟的建築特色在於其石材的雕刻,除基座的造型較為簡潔外,其他廟體的建築部份皆有繁美的石雕。最吸引人的是大殿20根步柱的石雕。除龍柱外,尚有雙龍柱、單龍柱、花鳥柱與對聯圓柱。大殿的「三層雙龍柱」、「花鳥柱」與「百鳥朝梅柱」可說是廟中最重要的石柱雕刻。

    兩側廂房外壁的水車堵亦都以銅來浮雕,故事題材多有關佛教,此外,還有中殿階梯下的銅獅子及廂房的銅製窗櫺。

 

   左右廂房一樓為鋼筋混凝土建造,二樓採古法用木作。因此側殿與鐘鼓樓可說是第一層現代、第二層古代的建造手法。

 

 

 

 在台灣廟宇中首創採用銅塑來裝飾,由李梅樹教授指導藝專的學生來完成。而銅塑的題材,包括了「孔子問禮於老子」、「精忠報國」、「木蘭從軍」、「臥薪嘗膽」、「蘇武牧羊」、「田單復國」等歷史題材;尚有三川門之門神「哼哈二將」陳奇和鄭倫,五門左邊為簪花錦簇,右邊為加官進爵,分別象徵著榮華和富貴;中殿祖師爺的部將「四大家將」護衛在兩側,「四大天王」則護衛東西廂房,分持劍、琵琶、雨傘和花狐貂,代表著「風調雨順」。

   鐘鼓樓築在廂房上,為六角形平面,三層簷攢尖型式,各屋簷皆作六條垂脊,脊飾草 上各盤有一龍;其木作部分頂部為一方形,串角向下稍有上揚。其造型精巧細緻,屋頂裝 飾為六龍護塔,寶塔甚高,使得整體造型更加尖峭。

 

    第一進是前殿,中間三川有三個門可供出入,外側圍以劍門; 天公爐置於入口階梯下,而中殿的香爐則放在丹墀前殿處,前殿兩側為五門,東為龍門、西為虎門,五門和兩廂相連,鐘鼓樓位於兩廂上,東為鐘樓、西為鼓樓。前殿與中殿間為丹墀,即中庭,寬約十八米,深約九米,占廟身面積八分之一左右。前殿、側殿、兩廂及過水廊圍繞四周連成一氣,可自各角度欣賞廟宇建築。

   中殿供奉祖師爺,兩廂分別供奉日、月神,側、後殿皆為兩層式建築,上層將供奉現在中殿裡所供奉分靈的祖師爺,底層則作為辦公室及圖書資料室;而目前後殿之工程則因為都市計劃的關係而仍在磋商中。廟之西側有一戲院,民國六十三年被購下作為石作及木作工場,將來廟落成以後將改建為集會室。

   建築設計由李梅樹教授所設計,內有精細的雕刻襯托出祖師廟雄偉壯麗。在觀光資料上常稱此廟為「東方藝術殿堂」或「雕刻博物館」;每年農曆正月初六也就是祖師聖誕日,三峽祖師廟都會舉行盛大的神豬祭典比賽,常有媒體報導,是其著名的廟宇活動之一。

 

 

    樑與枋無彩繪、無拱形,皆以浮雕呈現,並加以貼金裝飾。

 

 

  清水祖師,又稱「麻章上人」,閩南多稱其為「烏面祖師」。臺灣民間信仰通稱其為「祖師公」;更有稱其為「落鼻祖師」。有關清水祖師的傳說很多,各廟記載皆有差異。

 


 

 


 

 

 

 

 

 

 

 

   祖師廟正殿前的欄杆,是由黑檀木所組成,每根欄杆上都刻有精緻的木獅子。精巧細穎的木雕,和石刻一樣,是祖師廟精華的所在,有著高度的藝術價值與水準。


    看到長福巖-三峽祖師廟精緻的木雕獅子,是用心虔誠的,矗立在廟宇殿堂,想到十分瀑布-平溪鐵道寫真 那隻灌模的獅子,是隨緣放心的,面對著大自然,一樣獅子卻是兩樣情,人生的苦惱,不就是出於計較與安排...^^

 


 



 

   中殿階梯下的兩座銅雕獅子,被遊客磨得閃閃發亮,據說觸摸銅獅頭頂及鬚尾,會為人們帶來好運。

 

 

 

  三峽祖師廟的建築特色在於其石材的雕刻,除基座的造型較為簡潔外,其他廟體的建築部份皆有繁美的石雕。最吸引人的是大殿20根步柱的石雕。除龍柱外,尚有雙龍柱、單龍柱、花鳥柱與對聯圓柱。大殿的「三層雙龍柱」、「花鳥柱」與「百鳥朝梅柱」可說是廟中最重要的石柱雕刻。

  也由於石雕比木雕要來得耗時精工,造成祖師廟的重建比一般廟宇要來得久及吃力。師父、材料、產地、題材也是1990年之後重建計劃一波三折的原因。

 

    側殿及後殿,這一部分到目前為止仍在施工;後殿亦為二層,屋頂採假四垂式,正面寬為九開間, 亦分三川及五門,柱位和前殿對齊,進深甚小;但因都市規畫被畫為綠地,而無法興建,成為一回字型的完整廟宇,現在正和新北市政府溝通中。

 

 

 

 

 




 

長福巖正殿屋頂上的結構,最華麗致極。以下對其屋頂稍做介紹:

西施嶺:在脊上再加脊,增加華麗的效果,是清末以來台灣廟宇流行的作法。

排頭:在垂脊末端,有「盤子」來托住各種剪黏裝飾,有的是人物帶騎的武場題材,有的則是山水樓閣的文場,非常精緻細巧。

雙龍:廟頂喜歡以龍來裝飾,因為民間相信龍能注雨以濟蒼生,有祈雨辟邪、壓制火災的作用。

捲草: 在斜脊最末端的回捲形裝飾,使脊線增加彎曲變化,看起來像是花草,又像 是浪花。




 

長福巖之三川殿正脊採「雙龍搶珠」題材,而五門則則是以麒麟負八卦有避邪之意;正殿之正脊則是採「雙龍護塔」題材。塔高九重,較一般五重塔高出甚多。而其製作過程下:

以鉛線作骨架,搭成所需之形態,如龍身、人形、寶塔、花鳥等。

以灰泥糊於骨架上,朔出形態。

將彩色玻璃剪成花瓣、龍鱗、人形之袖帽冠等,仔細將其片片插於未乾之灰泥上,乾之而成品,至於人形之臉譜就以瓷土注模,上釉燒製而成。

將成品以灰泥安置於屋脊預留之鐵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重森ㄚ被 的頭像
    重森ㄚ被

    游重森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