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2011年12月13日  攝氏-2℃   中國河南洛陽  晴天     

今天一大早來到龍門石窟,此...  

    龍門石窟位於中國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公里處的伊水兩岸的龍門山和香山崖壁上,主要開鑿於北魏至北宋的四百餘年間,至今仍存有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3600餘品,多在伊水西岸。數量之多位於中國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是中國著名的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同時被譽為世界最偉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之一,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崗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而龍門石窟與莫高窟、雲崗石窟和重慶大足石刻則是中國境內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四座石窟。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位於中國中部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5公里處,龍門峽谷東西兩崖的峭壁間。因為這裡東、西兩山對峙,伊水從中流過,看上去宛若門厥,所以又被稱為伊厥,唐代以後,多稱其為龍門。這裡地處交通要衝,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觀遊勝地。又因為龍門石窟所在的岩體石質優良,宜於雕刻,所以古人選擇此處開鑿石窟。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石窟始鑿于北魏孝文帝時(西元471477年),歷經400餘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龍門石窟南北長約1公里,現存石窟1300多個,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其中以賓陽中洞、奉先寺和古陽洞最具有代表性。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于20001130日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入選《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龍門地區的石窟和佛龕展現了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西元493907年)期間,最具規模和最為優秀的造型藝術。這些詳實描述佛教中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根據《魏書》記載,龍門石窟開鑿於雲岡石窟之後。這一時期北魏統一北方,外來的宗教佛教成為思想統治的精神支柱。為了控制中原地區,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將國都平城(今山西大同)遷於洛陽。龍門石窟始建於北魏太和年間、遷都洛陽的前幾年。此後在東魏與西魏、北齊與北周、隋、唐、五代、北宋、明都有修復和續作,其中以北魏和唐代的開鑿活動規模最大,長達150年之久。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自建造以來受到的人為的盜鑿破壞十分嚴重。唐武宗時期的滅佛運動、使石窟蒙難。清末和民國初年的遊記史料記載了當時石窟造像被盜嚴重。此外,民國政府為從南京遷都洛陽,修建龍門西山下道路時也炸毀了大量的山麓佛龕。由於戰亂管理空虛,1930年代到1940年代龍門石窟造像受到了瘋狂的盜鑿,許多頭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國的文物商人收購。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在略特的文章中提到,據龍門石窟研究所研究員王振國介紹:

  《皇帝禮佛圖》和《皇后禮佛圖》被盜鑿的時間大約在1930年至1935年。參與盜鑿的有河南省偃師縣楊溝村石匠王光喜、王水、王惠成三人。按北平古玩商岳彬和當時的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東方部主任普愛倫先生(此人1925年去敦煌剝壁畫不成,才轉向龍門下手)簽訂的秘密合同,由洛陽東關的古玩商馬龍圖出面,勾結偃師楊溝村的偽保長王夢林、該村土匪王東立、王毛、王魁等人,持槍脅迫石匠們秘密進行盜鑿。3名石匠藉著微弱的手電筒亮光,對着照片打鑿的。據王光喜後來交代說,常去的有3個人,主要工作是鑿賓陽洞北壁下面的身子,按鑿的多少收錢。據3名石匠交代,他們盜鑿浮雕的時候,先把頭鑿下,再鑿其他部位。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研究所甚至保留着當年岳彬與當時的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東方部主任普愛倫先生簽訂的秘密合同:

立合同人普愛倫、彬記今普君買到彬記石頭平紋人圍屏像拾玖件,議定價洋一萬四千元。該約定立之日為第一期,普君當即由彬記取走平像人頭六件,作價洋四千元,該款彬記刻已收到。至第二期,彬記應再交普君十三件之頭。如彬記能可一次交齊,普君則再付彬記價款六千,如是,人頭分兩次交齊,而該六千價款,亦分二期交付,每次三千。至與(於)全部平像身子,如彬記能一次交齊,而普君再付彬記價款四千。如是,該身仍分兩次交齊,而此四千價款,亦分兩期,每期二千。以上之貨,統計價洋一萬四千元。至與(於)日後下存應交之貨何年運下及長短時間,不能軌(規)定。倘該山日後發生意外,即特種情形不能起運,則該合同即行作廢,不再有效。此乃雙方同意,各無返(反)悔,空口無憑,立此合同為證。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1950年,混跡北京琉璃廠的岳彬因犯盜賣國家文物罪被公審槍決。然而,被美國人非法購去的中國文物卻留在了美國。

    1949年以後直到1980年代末龍門石窟受到人為破壞的狀況已有改善。在文革時期,也有當地人保護石窟,免受紅衛兵的打砸搶,但是一些「保護性」破壞讓也讓石窟蒙受損失,大量石像也依然遭受了嚴重的蓄意破壞,為數眾多的石像臉部被削平打碎,無法辨識或復原。隨着旅遊開發,1980年代後又出現少數人為的破壞。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西元386512年)的代表性作品。這個洞窟前後用了24年才建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面部清秀,神情自然,堪稱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傑作。主像座前刻有兩隻姿態雄健的石獅。左右侍立二弟子,二菩薩,菩薩像含笑凝眸,溫柔敦厚。洞中還雕刻著眾菩薩,弟子聽法的浮雕像,栩栩如生。窟頂飛天仙子的刻畫也十分傳神。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窟,代表了唐代(西元618904年)石刻藝術的風格。它長寬各30余米。整個奉先寺的雕塑群是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其中的盧舍那雕像更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盧舍那佛像總高約17米,豐腴典雅,栩栩如生。她那智慧的雙眼,稍稍向下俯視,目光正好與朝拜者仰視的目光交匯,令人產生心靈上的震撼,具有無窮的藝術魅力。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東山部分

東山開鑿石窟的時代大致從唐代武周時期至宋代,北魏時期的工匠不選擇東山開鑿是因為東山大多數地方的岩體層理較薄,並且有多條大斷裂破碎帶存在,因此東山部分較大石窟內的造像均是活動的。

大萬五佛洞區:這一區域建於武周和盛唐,大萬五佛洞與南北二洞和成為「擂鼓台三洞」。

萬佛溝區:位於東山萬佛溝北側的看經寺是東山最大的洞窟。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西山部分

西山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建於北魏時期的古陽洞、賓陽洞、蓮花洞、藥方洞,以及建於唐代的潛溪寺、看經寺、萬佛洞、奉先寺、大萬伍佛洞。其中奉先寺盧舍那主佛高17.14米。

賓陽洞區:賓陽洞是龍門石窟最古老的窟龕,這個洞窟歷時24年才建成,現在還有初建時的舊址。這一區域還有初唐建造的潛溪寺,以及七星廟、廣生洞。

敬善寺區:位於賓陽洞南,是初唐的一個造像中心。

摩崖三佛龕區:位於敬善寺南,以三佛龕為主,是武周時期的一個造像中心。包括明代的觀瀾亭舊址和一些唐代小型窟龕。

萬佛洞區:位於西山中部,是專為唐高宗和武則天做「功德」而開鑿的功德窟,大中型洞窟多集中於此,從北往南依次為雙窯、萬佛洞、獅子洞、惠簡洞、老龍洞等。

蓮花洞區:位於西山中部略偏南,這一區域主要是北魏後期的造像中心,大中型窟集中。從蓮花洞往南依次為澌流溪、普泰洞(十四洞)、趙客師洞、破窯、魏字洞、唐字洞。

奉先寺區:位於西山南部,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窟,最大佛像盧舍那大佛就坐落於此,這一區域主要以初唐大像龕為主。鑿建於唐咸亨三年(672年)到上元二年(675年)。

古陽洞區:位於西山南部,這一區域是北魏中期和後期的造像中心,古陽洞北是藥方洞,南是火燒洞、皇甫公窟等。

極南洞區:這一區域主要建造於初唐、武周到盛唐,由北往南依次為淨土堂、八作司洞、龍華寺、極南洞。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藝術特點

龍門石窟規模相當宏大,窟內造像雕刻精湛,內容題材豐富,它以自身系統和獨特的雕塑藝術語言,揭示了雕塑藝術創作中的各種規律和法則。在它之前的石窟藝術均較多地保留了「犍陀羅」和「秣菟羅」的藝術成分,但龍門石窟則遠承印度石窟之藝術,近繼雲岡石窟之風範,與魏晉和南朝時期先進深厚的漢族文化相融合開鑿而成。所以龍門石窟的造像藝術融入體現了漢族的審美意識,石窟藝術呈現出了中國化和世俗化的趨勢,堪稱展現中國石窟藝術變革的「里程碑」。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香山寺位於龍門東山山腰,其建築古樸渾厚,掩映于蒼松翠柏之中。該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西元516)。唐天授元年(西元690),梁王武三思奏請武則天予以重修,正式命名為“香山寺”。當時的香山寺“危樓切漢,飛閣淩霄,石像七龕,浮圖八角”。
 唐文宗太和六年(西元832),白居易將給密友元稹撰寫墓誌銘的潤筆費,捐修香山寺,並撰寫了《修香山寺記》。名人名山名寺,相得益彰,使寺名大振。白居易還把自己在洛陽12年所寫的八百首詩,編為十卷,取名《白氏洛中集》,放在香山寺藏經堂內。白居易曾常住寺內,自號“香 居士”,和胡果、吉皎、鄭據、劉真、盧負、張渾、李元爽、僧如滿等結為“香山九老公”。唐會昌六年(西元8460,白居易病逝舊居履道裏,家人遵囑將其葬於香山寺北和滿師塔之側。
 金元之際,戰火頻仍,香山寺傾記荒蕪。清康熙四十七年(西元1708),移址重建。民國初年新寺又變為頹垣斷壁,今日建築多為解放後重修。
龍門石窟-中國駱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