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3日 攝氏2℃
中國河南洛陽市 晴天
離開關林後,我們一行來到洛陽博物館,2007年11月29日,洛陽博物館新館開工建設。新館位於城市的中軸線上,北臨風光旖旎的洛浦公園,南接初具規模的隋唐城遺址植物園,環境優雅,交通便利,佔地300畝,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總投資3.5億元。整體建築外觀為大鼎造型,寓意“鼎立天下”,在設計理念上充分體現了洛陽十三朝古都的歷史內涵和文化特色。根據建設計劃,設施先進、功能完善的洛陽博物館新館建設工程將於2009年牡丹花會期間投入使用,屆時《中國2009世界郵票展》將在這裡隆重舉行。洛陽現代化的新博物館的建成和開放,將為洛陽博物館文化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
洛陽博物館位於古都洛陽市中心繁華地段,西臨王城公園,是中國優秀地市級博物館和河南省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58年5月1日洛陽博物館在洛陽城南的關林建立。1973年遷至新市區中州路。洛陽博物館陳列大樓是一座琉璃瓦裝嵌的民族形式建築,1974年5月1日正式開館。洛陽博物館是洛陽唯一的一座綜合性歷史博物館,經營籌辦形式多樣的綜合或專題性的文物展覽,展示古都洛陽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洛陽博物館的陳列以河洛文化為主體,以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夏、商、兩周和兩漢文物為主要內容,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5個陳列室,展出文物1700件。洛陽博物館新推出的《永恒的文明洛陽文物精品陳列》由史前時期、夏商時期、兩周時期、漢魏時期和隋唐時期五大部分組成,展示文物珍品近千件。其中在展品方面重點突出了五萬年前的大象化石、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器、夏商周時期的青銅禮器、漢魏時期的彩繪陶器及百戲俑、隋唐時期的彩繪樂舞俑和釉色鮮艷、形態各異的唐三彩等。其中的夏代青銅爵、戰國時期的錯金銀銅鼎和“繁湯之金”劍、商周時期的方罍、“王姒”方彝、組合的西周鉛器和多種器形的“原始青瓷”、春秋時期的“齊侯寶盂”、西漢的彩繪壺、北魏王侯的儀仗俑、唐代的三綵燈、三彩馬堪稱國之瑰寶,再現了千年古都特殊的歷史地位。1999年洛陽博物館榮獲國家文物局“1999年度中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洛陽博物館還走出中國國門,先後赴日本、南韓、美國、比利時等國家舉辦文物展覽,將古都洛陽燦爛的古代文化推向世界。多年來出版有《洛陽唐三彩》、《洛陽文物精粹》、《建館四十週年紀念文集》等大型專集和畫冊。
洛陽博物館還走出中國國門,先後赴日本、南韓、美國、比利時等國家舉辦文物展覽,將古都洛陽燦爛的古代文化推向世界。多年來出版有《洛陽唐三彩》、《洛陽文物精粹》、《建館四十週年紀念文集》等大型專集和畫冊。
洛陽博物館以其豐富的展示內容,精美的文物藏品,新穎的陳列設計和優質的服務意識,吸引著眾多的中外賓客,國家領導人李鵬、胡錦濤、楊尚昆、宋健、李鐵映等及一些外國政府首腦貴賓曾先後蒞臨參觀。
除了基本陳列外,洛陽博物館每年還舉辦書法和繪畫等其他展覽。
乳釘紋爵
夏代
1974年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
通高22.5cm。為長流尖尾,束腰,平底,三棱足。腹部一側有五枚橫排乳釘,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最精美的一件青銅酒具。
爵,是一件酒具。據極導二里頭遺址已出土七八件之多,他們的造型以取得了相對固定的格式。他們已從原始的陶爵中分離出來,成為獨具特色的酒具。這件爵當置身於精美的商周青銅器中,的確比較樸素,小巧,然而,它卻是我國目前發現青銅器中最早的一件。
母嫯方
商代
1963年洛陽北窯出土,通高20.3cm,重22.2千克
器形高大,凝重,結構複雜,紋樣繁縟,方體,四坡屋頂形蓋,四角及體中起扉棱。通體均飾以龍紋,雲霧紋組成的浮雕獸面,腹飾龍紋組成的垂葉紋
其中一側中間有一躍躍欲出的圓雕牛首形鑒,體上八條勁健有力的高棱由圈足直通頂段,顯得更加壯偉高大。它以實用與美術、圓雕、浮雕、圖案相交匯,紋中有紋,層層套置,各種動物造型達十幾種,典雅、莊重、富麗堂皇,兼而有之,堪稱商周青銅酒器中極難得的上乘之作。蓋內鑄"母嫯"二字,當為主之名。
獸面紋方鼎
西周
1977年洛陽北窯龐家溝出土
通高36,長33釐米。形體方正,高大,紋樣莊重威嚴,肅穆,是西周早期極難得的上乘之作。高36釐米,長33釐米。雙立耳,方腹,四柱足。方腹四面均為一高突棱為鼻梁的浮雕牛角形聚睛凝視、擴口露齒獸面,均以非常精細的雲霧紋襯底,柱足頂端同樣飾浮雕獸面。
鼎為炊具,也是等級、身份象徵的禮器。這件方鼎可稱為西周方鼎中的第三大方鼎。且鑄作精工,造型俊美。是商周青銅禮器具有典型意義的代表作。
西周叔牝方彝
西周
1924年洛陽小李村出土。
高32.6,長23.5,寬19cm,重7.75公斤。蓋作四面起坡屋頂狀,頂上有握手。器身為長方形。多口,束頸,鼓腹,圈足。全身滿飾三層淺浮雕紋樣,蓋腹均飾以扉棱為鼻梁的雙突目獸面。蓋頂、口沿及圈足飾鳳鳥紋一週。
通體均以纖細的雲霧紋襯地。其紋樣繁縟,具有濃烈的肅穆、神秘氣氛。更重要的是,蓋與腹內鑄銘文字當為姓之女嫁給周王者。此器為周王之妃賜給其子的青銅器,是周王室重器。
三彩天王俑
天王的形象,在佛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中是常見的,古印神話稱頌彌山有四天王天,佛教也採用了這種說法,並將天王作為佛教的護法神。而在中國有自隋代前後開始出現四天王的形象,他們身著莊嚴華麗的戒裝,基本上符合各時期武將的裝束。
這件三彩天王俑,1981年洛龍門安菩墓出土。高113釐米,頭戴膺盔,身著綠釉甲,袖口及甲的周邊施赭黃釉,肩甲左右務為一凸起的銜臂獸頭。左手叉腰,右臂高舉握拳,足踏一白色臥牛。它保持了唐代雕塑藝術的風格,外廓大而形簡,造型結構粗壯凝重,特別是腳下所踏的臥牛,粗粗幾刀,神氣立現,使整個雕塑虛實相生,繁簡互映,同進也使之有了堅實的基座,增加了視覺的穩定感,體現了藝匠們高超的藝術把握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