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15   攝氏25

台灣宜蘭縣羅東    晴天

 

 重森ㄚ被在新寮瀑布緩慢的走,緩慢的拍來到羅東林場都已經下午三點多。

 

    羅東停車蠻親切的,停車格與停車格之間還多保留空間,停車格也蠻大的,也好像還有好多空位等著車主使用,這在台北很難想像。

 

    在新寮瀑布貪完耽擱了吃中飯的時間,在進入羅東林場前,先到50幾年老店的林場肉羹。


 

    店內均一價35元,之前還是30元可能是受到通貨膨脹影響,除了肉羹還是肉羹,如果說還有變化大概是你要米粉、麵還是粿的選擇。

 

    端來的肉羹不像台北放些香菜,增加色香味,也沒看到有紙巾讓客人擦拭,不過一碗35元,東西扎扎實實,倒像30年前的台北市一樣溫馨。


 

    羅東,地名來自平埔族語「Roton」的漢譯,據傳此地早期原為森林,棲息大群獼猴,而平埔族語稱猴子為「Roton」,入墾的漢人沿用這一稱呼,而稱此地為「羅東」。

 

    日本時期,太平山開採森林,羅東成為木材的集散地,因而邁向繁榮。當時宜蘭屬於台北州,分設宜蘭郡、羅東郡及蘇澳郡,羅東為僅次於宜蘭市的蘭陽大鎮。

 

   太平山伐木始於大正4年(1915),由於森林資源豐富,而與阿里山、八仙山並稱為台灣三大林場。由於木材搬運不易,早期生產的木材以放流方式,藉由蘭陽溪漂流至平地,再撈集貯存,大正13年(1924),太平山及羅東森林鐵路開通後,改由鐵路運輸木材。

 

    當時鐵路的終點「竹林站」,即是位於今日羅東林區管理處的所在地,前身為日本時代的羅東出張所及貯木池舊址,佔地約20公頃。民國71年(1982),林務局結束太平山的伐木作業,森林鐵路隨之於民國78年(1989)停駛,佔地廣大的林場貯木池及相關的設施也因伐林結束而閒置。

 

    民國93年(2004),林務局將原羅東林場規劃為林業文化園區,原有的貯木池變成了自然生態池,並添設環湖木棧道,同時整修昔日的竹林車站,並於園內展示昔日的蒸汽火車、森林鐵路,以見證台灣林業發展的歷史。

    同時,部份羅東林場原有閒置的房舍,也改設為宜蘭縣文化創意產品展覽館,供藝文人士使用及發表產品,使園區成為一處集合了休閒、教育、文化功能的旅遊景點。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洋溢著舊時歲月,深得重森ㄚ被歡心。進入園區,即看見整排成區的舊式建築,是日本時代留下來的林務辦公室及員工宿舍。日式木造的竹林車站經過整修,恢復原有的古樸舊貌。在車站與貯木池之間,重鋪了一段羅東森林鐵路,軌道上前後各放一輛老火車頭,一拖著客運車廂,一拖著巨粗木材,反映了當年這條鐵路的任務,既做為貨運,也提供客運服務。 

    當時興建這條鐵路時,缺乏現代工程設備,幾乎全靠人工闢建,自竹林站至土場站之間,僅短短36.8公里,卻有純用檜木建造的隧道7座(總長約1.5公里)及橋樑17座(總長約6公里),可見工程的艱難。


   湖面上仍可見少數漂浮的木材,讓遊客感受昔日林場貯木池的風貌,其餘大片湖水則是碧波瀲灩,有鴨鴛悠游其間。近岸清澈水淺處,可見魚群蹤跡,而水澤地,則一片翠綠水草。



   花嘴鴨喙部以黑色為主,在嘴先端為醒目的黃色;腳橙紅色。雌雄體色差異並不明顯,皆以黑褐色為主,臉部近白色,臉部至上頸部為淡褐色,有白眉及黑色過眼線,嘴基部經眼下方有黑色線斑。飛行時,翼鏡為深藍色,翼下覆羽為白色,腰部兩側各有一塊明顯的長形白斑。有相當明顯的白色三級飛羽,羽緣顏色較淡。

    田鷸是台灣地區的普遍冬候鳥,通常單獨或成小群活動於水田、沼澤地帶。在鷸科鳥類中,田鷸屬水鳥擁有絕佳的保護色:牠們的身上大致以黑色、褐色為主,再間雜了許多黃色、白色的條紋及斑點,當這樣外型的鳥類一動不動地蟄伏在枯黃的水邊草叢或收割過的稻田中時,真是讓人幾乎無法感覺到牠們的存在。

   說到田鷸屬,可能是野外最叫賞鳥者頭痛的一群了!因為這些水鳥目前在台灣記錄到的種類除了田鷸之外,尚包括了針尾鷸(G. stenura)、中地鷸(G. megala)和大地鷸(G. hardwickii)三種。而這些鳥種不論在外型或行為上都極為相似,僅能由牠們的尾羽形狀及數量來分辨。而在野外識別上,除了田鷸因飛行時次級飛羽邊緣及翅膀內側覆羽為白色,較易由這些種類中分辨出來之外,其餘如起飛時有無叫聲?飛行時路線如何?飛行時腳趾伸出尾端的長度如何……等輔助性的特徵,都需憑藉豐富的野外經驗和銳利的視力,無怪乎賞鳥族們多以能夠準確辨識田鷸屬鳥類為榮。

   我帶35倍類單,事實上都超過距離,重森ㄚ被甚至用上140倍的數位倍數,又沒角架,很難追蹤,鳥一飛走 就前功盡棄,非常辛苦也算運氣。





 



   當年為運送太平山林場的木材下山而興建的森林鐵路,運輸系統以土場為分界,分為山地線及平地線。

 

  土場至太平山,屬為山地線,通稱為「太平山森林鐵路」,由於地形的限制,採取鐵路與索道分段銜接的方式。這段山地鐵路,目前在太平山森林遊樂區內還保留一小段繼續行駛,做為休閒用途,供遊客搭乘。


    羅東至土場的平地線,稱為「羅東森林鐵路」,簡稱「羅東林鐵」。大正13年(1924年)元月27日通車時,行車時間為2小時50分,為方便沿線居民的交通需要,也兼營客運,全線共設十個車站-竹林、歪歪、大洲、二萬五(萬富)、叭哩沙(三星)、天送埤、清水(清水湖)、牛鬥、濁水(樂水)、土場。後來鐵路由竹林站延伸至羅東站,與宜蘭線鐵路銜接,以方便行旅往來。

    羅東森林鐵路通車後,每次列車可運送2500公噸的木材下山,加快了太平山的森林開採的速度,也使太平山躍為台灣三大林場之首。一棵棵粗巨的檜木,從太平山被砍伐下來,運往羅東。歷經一個甲子的伐林歲月,直到民國71年(1982),政府改變林業政策,才結束了太平山的伐林作業。

    雖然歷經60幾年的開採,數十萬至百萬棵經數十年至百千年生長巨碩檜木自太平山消失,所幸仍有一片原始巨檜森木深藏於更深山的僻遠處。近年來,政府規劃成立「馬告國家公園」,以保護這片珍貴的原始檜木森林。

 











   環湖步道的最後一段,經過文化創意展覽館。這是用林場日式木造房宿改裝而成的。一整排的舊式房舍,讓人彷彿跌入記憶深處的舊時光裡,心海泛起陣陣漣漪。雖然隨著歲月的流轉,舊的事物總會不可避免的逐漸消失,但透過政府及民間的努力,則可以保存住某些可以見證社會發展的歷史記憶,傳承給下一代。











   小鷿鷈又稱水避仔.屬臺灣留鳥身長約25公分.普遍分佈在台灣低海拔山區或平地的魚塭.池塘及湖泊。牠們漂在水面上時,外型像是小型的水鴨;但當牠們上岸時.雙腿長在身體的後半部.行走時比較笨拙.可以很清楚的看出.這種水鳥和鴨子之間不同可愛之處.

   白冠水雞為白骨頂的俗稱,屬不普遍冬候鳥,身長40公分,較紅冠水雞稍大,全身石板灰黑色,遠遠看去白色的喙部及額板十分明顯。通常以植物為主食,在水上,或潛泳時採食水中植物。白冠水雞地盤佔有性極強,在其地盤內對於同種鳥,或其牠鳥類有排擠性。





    紅冠水雞又稱黑水雞或赤冠雞,體長約33公分左右,主要特徵是全身黑色且羽旁微帶白色,,
腳色則是黃綠色,常出現於荷花田、水塘、溼地等水域活動,會用腳蹼潛水划水游泳,與白冠雞外觀非常相似,體型比白冠雞小,冠額部有紅色斑塊,食性較雜,水草、蚯蚓、嫩葉、水生動物及昆蟲都是她的食物,由於擅長游泳,游泳的速度很快,警覺性高較怕生常是單獨活動,因此不容易接近觀察,不過如果觀察時動作不大,還是有機會接近到20公尺左右拍攝的...

 

羅東林場

【交通資訊】

南下:國道5羅東(五結)交流道下右轉196縣道(五結路)→進入羅東市區過外環道(光榮路)過地下道第一個紅綠燈右轉中正北路行約50公尺,右手邊即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羅東下交流道的4個紅綠燈右轉-五結路-過地下道上來第一個紅綠燈就是林場路.[右轉50公尺]..

停車資訊
園區有2處停車場,北停車場在光榮路與純精路路口處,停車後可沿指標行走五分仔步道進入園區;南停車場在中正北路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