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9日 攝氏23℃
Urubamba,Peru 晴天
一大早重森ㄚ被獨自走在烏魯班巴的鄉間小路-秘魯駱駝,然後搭上遊覽車往Moray圓型梯田去。
一路上風光明媚,充滿原始自然的風味。
下車後,重森ㄚ被真的被眼前的馬里梯田給嚇到了,實在是太宏偉了!
Moray梯田:距離鹽田6.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類似劇場的圓型梯田。Moray於1932年發現,專家認為是古印加帝國製造的實驗農場,目的用來模擬不同的氣候,並種植各種蔬果。越低的梯田溫度越高,越高的梯田則溫度越低,以此印加人了解到蔬果適合種植在海拔多高的地方,對於帝國的農業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馬里梯田(Moray)-位於秘魯烏魯班巴(Urubamba)和印加神聖谷Sacred Valley of the Incas上方六百公尺左右..。 Maras 鎮附近距離Maras鹽田僅8公里. 也是一處印加遺址。 根據歷史學家考證後認為馬里梯田有可能是印加時期在安第斯山上建立的植物培育實驗中心..
馬里梯田也算是印加帝國的農業實驗室.. 他利用山勢的高低來創造不同的小型氣候區域.. 將植物栽種於不同的階層. 看收成的結果來研判找出該項農作物最合適的地域與氣候條件.. 據說該農場是印加帝國時期. 實驗馬鈴薯與玉米的研究中心.. 這些人造的同心圓圈圈梯田. 完全是依據當地的地形建造,和大自然充分的融合在一起. 我用照片放大後. 很用心的數數看.. 哇.. 共24層耶.. 每一層的高度都不相同. 因此溫度與濕度也會不同. 種植作物的成果也會不同。 加上巧妙的灌溉系統,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代印加人別出心裁的聰明智慧。
馬里梯田也是印加遺蹟中最與眾不同也最神秘的一處.. 圓形的農耕廣場. 我認為是印加人在建築神殿之外的另一件藝術品.. 論其藝術成就. 將遠超過其經濟成果.. 這個雄偉的景色梯田深度高達150公尺. 共有2個同心圓向外擴張.. 從停車場處看到面積比較大的同心圓。
仔細看看,每一層之間都有幾級石階,讓印加人在層與層之間走動。
印加人對耕種富有經驗,即使在天氣極端的高原上也一樣可以自給自足,全靠他們經過多年努力嘗試、鑽研和改良耕種方式和技巧,他們懂得種植多款薯仔、玉米、藜麥等等食物,亦會栽種不同類型的花花草草作裝飾和觀賞用途。
雖然沒有史書詳細記載印加人在耕種方面的進化史,但在神聖山谷,我們可以看到傳說中印加人試驗培植不同植物的「印加實驗室」-馬里梯田 (Moray)。
我們通常見到的梯田都是依山而建,在遠處看來一層一層的,有些大型的梯田甚至可以由山腳一直延伸到山頂,十分宏偉。而莫蕾梯田有著跟其他梯田不一樣的設計,這個梯田不是依山而建,而是由三個獨立的圓型系統所組成,建於山谷下,每個圓形都很完美,是一個十分獨特的印加遺跡。到目前為止,都未有人肯定這些梯田的作用,但根據梯田的位置和結構,不少學者都認為馬里是一個戶外實驗室。
這個環境就彷彿是一個與大自然結合了的溫室,梯田的每一層有攝氏0.5度溫差,最高和最低層可達攝氏15度的差距,利用這個溫差去實驗種植不同的植物,測試每和研究種農作物的種植條件,有助他們改善已有的耕種方式,甚至嘗試培植新品種。
雖然我們不能肯定馬里梯田的作用,但從它的結構,可以充分見識到印加人的智慧。除了完美地掌控了每一層的溫度之外,相傳就算下多大的雨都不會把梯田淹沒,原因是每個梯田的排水系統都設計得很妥善,這些都源自他們多年來在雨季中得來的經驗。
既然是文化遺產,當然已經沒有在這裡進行種植項目啦。不過仍然少不免會受到歲月的侵蝕,所以秘魯政府十分積極維修和保護這個地方。
走到後方小山丘. 驚見另一個稍小的同心圓.. 總面積比足球場還大.. 這裡和其他遺蹟的結構都完全不同.. 從遠處看就感覺震撼力十足. 走入梯田後將感覺自身的渺小。
以現在眼光而言. 它所創造的觀光產值不知超越農產品多少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