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517                攝氏29

 

桃園縣大溪鎮大溪老街           晴天    

   從大嵙崁公園-大溪駱駝(九) 過來,到達公園底不遠,重森ㄚ被繼續朝大溪老街前行。  

 

 走不久便可以看到馬路右邊黃氏家廟。大溪黃氏家廟仍桃園縣內最具規模,歷史最悠久且係台灣黃氏共有之大宗祠,祠中供奉主神黃香公,暨供奉祭拜之神主,包括鎮內外全國各地凡我宗族。

 

 

   大正六年〈1917年〉由宗賢石添,希隆,玉麟等發起興建家廟,獲台灣各地親族之響應,捐款出力者三百餘人,經協議選定原新竹州大溪郡海山堡大嵙崁街〈土名:草店尾街〉百十八番地『崁津』〈現址〉為廟地,請獲當時之台灣總督府認可建築,前後歷經七載於〈1924年〉竣工舉行落成典禮。崇祀香公和列祖列宗以及鎮內外宗族所進神主,年有春秋二祭盛況無比,延綿至今已有九十年。

   祖廟初建美侖美奐,當時譽為大溪名構。但家廟興建已久,亟待修理之部份仍多,故於〈1975年〉 重新整修。

 

   走過大溪黃氏家廟來到十字路口,左轉便是走下台階到渡船頭之處,重森ㄚ被因為時間關係,沒走到溪邊。


 

 

 

   從渡船頭出來,重森ㄚ被先直行普濟堂這邊,有數間廟宇,真佩服民俗的廟口文化,包羅萬象無所不拜,廟宇數量之密集令人咋舌。


 


 


 

   大溪老街是位於台灣桃園縣大溪鎮上的歷史景點,主要是指大溪鎮上的和平路與中山路,而在和平路老街上以永發號、松茂茶棧、Kenko等歷史屋宇較具代表性。

 

   大溪地區舊名「大姑陷」,後來因覺得不吉而將名稱改為「大姑崁」,在因為艋舺頂下郊之爭而於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舉家遷徙至此的板橋林家開發下,原本的農業聚落轉型成為利用大嵙崁溪(今大漢溪)航運而繁榮的商業市街。後來因當地人士李騰芳於同治四年(1865年)中舉,遂將地名改為「大科崁」以資慶祝,不久又改為「大嵙崁」。而由於大嵙崁溪並未像臺灣其他內河航運發生淤積,因此成為臺灣北部的船運終點站。

 

 

 

   後來進入日治時期後,在大正八年(1919年)實施市街改正,聚集了眾多店家的今和平路一帶成了主要重點。而在這波改建當中,向日本人學習過泥匠技藝的陳旺來、陳三川兄弟將常用於廟宇的剪黏與交趾燒應用在牌樓厝的立面上,引來其他人爭相仿效,而使得大溪老街的街屋立面充滿了繁複的裝飾。

 

 

 

   大溪老街的街區是由今和平路(昔日之「下街」、「新街」)、中央路(上街)、中山路、新南街、草店尾街、後尾街等所組成,其中上街、下街與新街是商業區,新南街則是高級住宅區,草店尾街與後尾街則是勞工們的住處。

 


 

 

   永發號的半圓型牌樓頂端為一孔雀開屏,接下來的是主人(黃)姓字樣,融合成暗紅色的地球儀一般,足見建造者的巧思,中央的鰲魚意指獨佔鰲頭,兩旁花瓶中的牡丹,意指平(瓶)安富貴;主體(永發)字號,呈暗紅色,與頂端(黃)姓字樣相互輝映,在灰色牌樓中顯得強眼,意指(瓜蒂綿延)(多子多孫)的南瓜,最後是兩旁吐著雲狀花朵的三腳金蟾,閩南話(蟾蜍)音似(搶錢),意指招財搶錢,可能是大溪老街的唯一僅見。

 


 


 


 


 

   松茂茶棧的三角型牌樓頂端為一向兩邊垂帶的綵球,由兩隻可愛的獅子啣著;內是一幅「鯉躍龍門」的景象,象徵出人頭地,(葫蘆)代表(福祿),牡丹、菊花、珊瑚等是富貴與財富,左右書卷應為「永歷多福」、「春發其祥」(春字模糊不清)。深棕色(松茂茶棧)字號,則由玻璃剪黏而成,這在大溪有許多相同樣式,可見受歡迎的程度。

 

 

 

 

 

 

 


 


 


 




 

   大溪因位處北橫公路起點及鄰近石門水庫,成為交通轉運站,近來觀光業的發達,大溪老街的重整,使得舊日歷史的美貌嫣然再現。大溪老街主要範圍涵蓋和平路、中山路、中央路三條歷史街屋,是由店面形成的商街,建築型式和臺灣早期的傳統商家店街並無二致,都是面寬窄、縱深長的深長形連棟店面住宅的街屋型式;大溪老街至日治時代的1919年左右,因日本總督府執行等同現代都市計劃,將和平路、中山路等街道依規劃好的建築線拆除部份建築,那時大溪老街平常住家主要以紅磚牌樓立面搭配紅磚屋,商家則以石材精雕歐洲風格的拱門樑柱和繁複華麗的浮雕圖案,呈現出以巴洛克風情為主的立面牌樓;但是大溪老街牌樓的立面雖為巴洛克風情,造型卻採用大量弧線,牌樓中央最高的突點-『山牆』,有山尖形、半圓形、圓弧形等變化,頂端的『收頭』則有動物、植物、幾何圖形各種樣式,十分特別,難能可貴的是,儘管河運沒落,繁華變遷,這三條老街卻能保留原貌,並結合大溪其他文化與歷史的魅力,讓大溪鎮重回過去的風華。

 

 

 


 

 

 


 


 


 


 

   月眉古道是大溪老街與月眉地區之間聯絡往來的道路。古道的入口在和平老街3840號之間的巷口,巷口上方有一橫額,寫著「月眉通路」。這條古道約有140年歷史。

   現存的月眉古道非常簡短。從和平老街出發,走進「月眉通路」的巷弄,緩緩斜坡道向下行,經過地下道,穿過台三線公路。過地下道後,路左側有一石頭公,據說是大溪市區內最後一座古老的石頭公。石階路筆直向下,走至盡頭,左轉,不久就接月眉路,之後的古道已變成柏油路。

 月眉古道,竟然不到5分鐘就走完了。古道不嫌短,只怕容顏改。古道原本古樸的石板路,曾幾何時,已改鋪新穎的石材,成為一條現代化的人行步道。古道既短,又無古意,走這麼一小段,誰會滿足呢?


 

   古道的終點,進入了月眉地區。月眉,是大漢溪的河階地,以形似月眉而得名。月眉為農業區,田疇平野,視野遼闊,充滿鄉村景致,氣氛與大溪老街完全不同。這裡純是農業區,以往很少有遊客會來月眉遊覽。後來,大溪鎮公所將這裡規劃為「月眉休閒農業區」,推廣休閒農業,例如成立「大溪保健植物園區」,還有一些花園農場。

   當地農民也利用秋冬休耕時,在農地上遍植波斯菊等觀賞植物,既可美化環境,又能藉此以肥沃土壤。秋冬時,月眉花海迎風招展,景致怡人。去年(2005年)十一月,桃園縣政府舉辦「花海嘉年華」,吸引了不少遊客來此賞花。月眉古道兼賞花之旅,便成為一條賞心悅目的路線。

 

 

   月眉古道,雖然無花可賞,但心情不失望,因為這裡還有李騰芳古厝-大溪駱駝(二 ) 可賞。 「李家大厝」,就是著名的國家二級古蹟「李騰芳古厝」,又稱「李金興古厝」。嚴格說來,「李金興古厝」的稱呼較合乎事實。這間大厝是李騰芳的父親李炳生興建的。李炳生當年前來拓墾月眉,創立「李金興商號」,從事米穀買賣,而成為大溪富家。

 

   咸豐十年(1860),李炳生在月眉興建大厝時,當時李騰芳還只是一名貢生而已。李家大厝於同治元年(1862)完工,李騰芳則是於同治四年(1865)時考中舉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