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421       攝氏34
高雄市左營區拱辰門         晴天
    走完蓮池潭-高雄駱駝重森ㄚ被滿身大汗,右轉勝利路來到左營舊城拱辰門。


    法國亞爾 ARLES-南法普羅旺斯有個聞名遐邇的「星空下的咖啡館」,左營舊城下也有「拱辰門下的咖啡館」--多那之。


   「多那之」屬於連鎖咖啡店,無須重森ㄚ被多做介紹,大家對它並不陌生。


    不過位於左營舊城拱辰門下的這家卻因緊鄰古城牆而多了一分思古幽情。


    重森ㄚ被走了一天已經筋疲力盡!難得點一杯冰咖啡,獨自望著拱辰門充電。


    鳳山縣舊城北門,名為拱辰門,現與門前的拱辰井及舊城並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城門位在勝利路、埤頭仔街及城內舊城巷交會處。


    形制、規格與東門相似。北門城門座面寬16.64公尺,深8.44公尺,城門座石砌以六角蜂巢式堆砌為主,門面前緣磚砌雉堞有九個,雉堞在轉角處成曲尺狀,臺座兩側設有磚階梯通達城牆馬道。馬道為士兵行走、偵查與作戰的通道,表面鋪有磚石,利於行走。拱門內外均嵌花崗石雕門額,外門額題為「拱辰門」,內額題「北門」,字跡雄渾,上款為「大清道光五年榖旦」,下款「督建總理吳春藏、黃化鯉,督造總理黃耀漢、吳廷歲」。門洞亦與東門同樣為內外兩個石拱,以花崗石條砌成。但北門門洞在內層石拱外再加一層石拱,這種雙層石拱能加強城門構造的穩定性,在清代臺灣所建的城門中實屬罕見的案例。


    北門外壁門洞兩側各塑有一尊門神,是臺灣古城牆中的孤例,也是觀賞北門的重點。


    門洞左側之門神為「秦叔寶」,右手持鐧、左手執鎚;右側為「尉遲恭」,右手執環、左手持硬鞭;高237公分,寬116公分,以螺灰殼浮塑為底,外施油漆彩繪及墨線。


    雖然泥塑表面彩繪已斑剝,但造型依然生動有趣,雲騰浪湧其間神態逼真,精美有力,氣勢威嚴。至於為什麼會有門神,而且各門中只有北門才有,據推測,主要北門是正門.從台南府城來視察的官員主要由北門入城.同時為了尊重在北京的皇權,取名拱辰門.意喻北極星位居正中,天下臣民均拱衛北辰.


    拱辰井位於位於勝利路與埤仔頭街的交叉口,位置正對左營舊城北門之外,故稱「拱辰井」。明清時,在左營舊城未遷於新城時,埤仔頭街為重要的市集地點,經由南海大溝登岸之外海船隻,均聚集於此,商業外貿之盛,甲於全縣,當時的埤仔頭街與舊城巷一帶居民皆以此井為飲用之主要水源。泉水長年不竭,且清洌可口,傳說能醫治日病,當地居民無不視若仙泉。


    兩百多年後,這口井不再湧出水,且因戰爭結束後,國民政府交通設計不良,使拱辰井在勝利路拓寬後位於路口中央,阻礙交通,不時引起車禍,為避免重蹈覆轍的情形,曾屢有填平之議。1986年(民國75年)124日,上午8時左右,「拱辰井」遭小貨車撞擊,井緣破裂。幸有心人士極力呼籲,政府在拆除井欄後,以「鐵蓋」保存下來,蓋上鑄有「鳳山縣舊城拱辰井」等字樣。但經歲月風霜,飽受人車踐踏,甚至蓋上還有斑馬線畫過,因此目前字跡已不清楚,遠看像極一般人孔蓋。


    鎮福社,當地人稱「七甲土地公廟」或「埤仔頭土地公廟」。位於左營區埤仔頭街一號(鳳山縣舊城北門口)。


    鎮福社在鄭成功渡臺開基,置萬年縣於興隆里,設縣之初,即已建廟,起初為土塊結竹結構建成的,且甚為矮小及簡陋,主祀福德正神,曾經歷多次重修、擴建。在道光五年(1825年)與鳳山縣舊城同時整修,並與鳳山縣舊城同一石材興建。又在光緒九年(1883年)曾予擴建。但不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遭盟機炸毀。


    太平洋戰爭後,地方善信鳩資修復,民國五十年(1961年),地方善信拆腐大修,集資增建棧房、拜殿等,成為現今廟宇之規模。再次增建後,本因都市計畫而面臨拆遷,但後來劃歸鳳山縣舊城遺址,合列為中華民國一級古蹟,得以保留。因為「鎮褔社」舊廟廟地狹小,已將主神福德正神遷移至埤東、埤西、埤北里的聯合活動中心三樓供奉,稱為「鎮福廟」。雖然舊廟不再奉祀土地公,但其餘部份尚完整,從外觀還可以看到門神、屋脊燕尾以及獅面懸魚……等傳統建築裝飾,使得佔地不大的鎮褔社遺址,仍是古意盎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