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34℃
高雄市鼓山區臨海三路7號 晴天
今天算是在高雄比較完整的一天,離開水岸星光的窗外-高雄駱駝,重森ㄚ被要做はませんの旅。在搭上哈瑪星(はません)文化公車前,重森ㄚ被先到前方的幾個歷史建物參訪。
坐落今日哈瑪星臨海一路的舊三和銀行高雄支店,其前身是「三十四銀行高雄支店」。三十四銀行是二次大戰前,總部設於大阪的日本重要銀行之一,明治11年(1878)間創辦,首任行長是岡橋治助。
明治32年(1899)間三十四銀行正式在台北、台中和台南設立支店,直至大正十年(1921)間,三十四銀行高雄支店才於今日哈瑪星的臨海一路開辦。昭和6年(1931)日本銀行界為了強化競爭能力,地處關西地區的三十四銀行、山口銀行、鴻池銀行等,經過兩年談判,乃於昭和8年(1933)12月合併,取名為三和銀行(The Sanwa Bank),該建築物遂成為三和銀行高雄支店。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民國35年(1946)7月1日三和銀行台北、台南和高雄支店被併入臺灣銀行,高雄支店的建築物也被變更為高雄市警察局新濱派出所。民國79年(1990)間,派出所因空間不敷使用而遷移至現址,建築物目前呈閒置狀態。
建物由於年久失修以及沒有人使用,內、外部損壞嚴重。
建築本體採用柱樑結構系統,建材為鋼筋混凝土,表面以土黃色面磚和洗石子處理,天井(天花板)則以竹筋夾泥的方式構成,非常特殊。另,從仿日本傳統社殿式樣、仿西洋古典式樣簡化線飾,亦可見日本人追求「西化」的價值演變遺痕。就年代而言,亦深具歷史保存價值,並可作為日治時期哈瑪星因商業繁榮形成金融城之歷史依據。
哈瑪星貿易商大樓 列暫定古蹟
臨海三路5號 「貿易商大樓」屬於戰後興建之建築作品,日本時代曾經是旅館春日館,四層樓的街屋建築在1951年落成,曾是哈瑪星地區最高建築之一。最早是國軍聯勤第二收支處辦公室,高聳的建築外觀,受到折衷主義影響,以垂直向上的元素作為主要視覺,頂端設有旗杆座,騎樓柱頭有簡單的線腳裝飾。一樓入口還留有「效忠領袖,服務三軍」、「抬頭挺胸,昂首闊步」等字樣,具有時代意義。爾後華僑商業銀行進駐使用,1964年由高雄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工會購入,作為其辦公大樓之使用,並命名為「貿易商大樓」,搬遷會址後一直荒廢至今,僅部分空間作為倉庫使用。目前產權屬於市商會
山形屋為日治時代高雄第一個現代化書局。
屬日治時代的街屋,興建時間是約為1920年,由清水磚所建造,且其正面轉角略微高起,是整棟建築的造型重點。由建築形式,「山形屋」幾乎成了現存這棟建築的專有代名詞。佇立街頭數十年,從書店到咖啡店,時代不斷更替、屋主一再易手,山形屋帶給人們的卻總是文化典雅的風貌,不論用怎樣的眼光看待,它的存在,正娓娓道出哈瑪星的街頭故事。山形屋除了販賣書籍、文具外,也是印刷、出版業者。其出版的風景明信片,至今仍是文史工作者研究日治時期史事和建築的重要依據。太平洋戰爭結束之後因日人撤離而關閉。後來產權歸鐵路局所有,目前的屋主在戰後擁有地上使用權,後來鐵路局才招標讓渡產權。
1920年代,位於哈瑪星的山形屋書店,只有現今餐廳的三分之ㄧ大而已,而且是真正三角窗的這一間街屋,其它部份則是另兩家透天街屋合併而成。山形屋的建造材料,只有清水磚和木頭樑柱,並未有鋼筋水泥,因而容易年久失修倒塌。
於94年7月間,在哈瑪星日治時期建造的山形屋,一夕之間,2樓樓層全被拆除,引起文史圈內的譁然,為保存歷史建築增添烏雲,經過文化局二科科長謝貴文查訪,山形屋經由建築師公會鑑定確認2樓有安全之虞,才予拆除。幸好屋主與承租的業者都保留山形屋歷史建物外觀原貌的共識,不惜建材成本斥資千萬,挑選古老建材清水磚,保留山形屋質樸原貌,讓文化局如服了安心丸,在地文史學者也才放心。
建物內卻有時尚的新飲食流行風情,成了民間版自發性古蹟再活化的優良典範。
有人因而為古建築的愛護而來「瞻仰」,相信山形屋將以一種清新而富在地情感的知性風貌,持續與高雄人生活在一起。業者也因現有樓層來作為最直接的包裝命名{壹貳樓}。 部分引文高雄E城市
建築年代:1920年代
建築風格:清水磚造街屋
使用年代:1920年代至今<88年>
目前使用狀況:壹貳樓古蹟餐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