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423        攝氏34   
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2     晴天    
    結束駁二藝術特區-高雄駱駝的參觀,重森ㄚ被又搭上文化公車來到高雄市役所。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原為日治時期高雄市役所第二代官廳,昭和13(1938)動工,昭和14(1939)5月完工,916日高雄市役所正式進駐辦公,完全取代位於湊町(今哈瑪星)的第一代高雄市役所(位於今鼓山區代天宮-高雄駱駝現址),這也意味著今日鹽埕區已經取代哈瑪星而為高雄市的政治中心。


   二戰後,該建築續由高雄市政府使用。民國81(1992)市府搬遷至苓雅區四維三路2號新建之「合署辦公大樓」,舊市府建築始完成階段任務。市府搬遷後,鑒於舊市府為歷史性建築物,經市府規劃為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於民國87(1998)1025日正式開館,並以保存發揚高雄地區歷史文化為工作目標。


    該建築是由清水組(大野米次郎)設計監造,為一興亞帝冠式建築,樓高四樓,主要建材為鋼筋混凝土與面磚等,外觀顏色採用所謂國防色系的淺青色,屋瓦則為類似軍用鋼盔的暗綠色。一樓大門設有門廊,是正式的公共建築作法,中間主體建築狀似「高」字,四樓塔樓空間位於建築物最高處,具有良好的瞭望功能。 部分引文維基百科


     跟重森ㄚ被最貼近的博物館建築,沒有恢弘的氣勢,卻有它獨到蘊含的歷史包袱,默默記敘著老一輩人的記憶與哀愁,闡述著被殖民的過去,二二八事件的傷口,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跟著鹽埕埔繁華落盡,直到近來愛河觀光的興起,電影圖書館和市貿展覽中心興建在旁,才又使得它慢慢的被人想起,是座在時代鴻溝若浮若現的博物館,由興建的初始便負載著歷史。


    第一個高雄市役所成立於大正13年(1924年),位於鼓山區代天宮現址。昭和14年(1939年)市役所遷移至榮町(位於今鹽埕區),即照片中的建築物,是為第二個「高雄市役所」。太平洋戰爭結束後,便改作「高雄市政府」之用。市政府遷徙至四維路上新大廈後,又於民國87年改為「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而其建築名列日治時期三大帝冠式建築之一,本身就十分具有歷史價值。


    高雄火車站真正的歷史價值在於建築的樣式,是一個典型的帝冠式建築。什麼是帝冠式建築呢?就是出現在1940年代,日本軍國主義高漲的時代,不同於以往模仿西方建築的樣式,「興亞」是強調東方建築的風貌,屋頂為中國式、屋簷呈現東方建築的風貌和東方式雕塑、窗子是阿拉伯式圓拱,而其屋頂上唐朝建築的尖頂,如同戴上一頂冠帽,所以也稱為「帝冠式」。


    這種樣式,通常出現在官方建築,其中代表作是台北司法大廈、高雄車站、高雄市役所。高雄火車站於1941年落成,那時正是日本帝國統治時期,而建築風格以「和洋混合」為主流,西方樣式中強調東方風味,稱為「興亞帝冠式」建築。高雄市役所的建築不論在主要的架構上和雕飾上面都是典型的東 、西方的融合;就從建築上來說, 單層的建築結構採的是西式結構,但是整體上的樣式卻很像東方的宮殿式建築;在雕飾方面,裡面大部分都採用西式風格加上東方元素,而外面都以東方屋瓦及斗拱為主要風貌並融入少許西方圖像元素。


    日治初期所興建的火車站,多半是以歐洲樣式為主,如新竹車站的巴洛克風格、台中的自由派、台南的近世式,但到了高雄站,為了彰顯日本發動大東亞戰爭,在外觀上特別採用與高大堂,這種具有軍國主義統大寺廟,或貴族家庭專用的「唐博風」式屋頂,有著許多細緻的雕刻,例如屋簷的鳥頭造型雕飾、正面的圓窗外雕飾,都展現出傳統東方趣味的「和洋混合」式建築,被稱為「興亞帝冠式」建築。 部分引文黃于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重森ㄚ被 的頭像
    重森ㄚ被

    游重森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