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7日 攝氏26℃
屏東縣獅子鄉內獅村內獅巷84號 多雲
重森ㄚ被今天早上11:00從枋寮車站-台東駱駝,搭上3671藍皮普快列車,很難得的是由R123藍皮火車母牽引。
誠如鐵道迷所言──「南迴,心難回」,只要走過一趟,絕對難忘!無論從台東或枋寮出發,唯有乘著慢速的藍皮普快,馳騁於山海之間,才能細細品味沿途的絕美風景,感受老火車才有的獨特體驗。
在歷史中即將消失的鐵道逍遙游,壯舉、便捷、價廉...
在南迴部份單軌路段,慢車需停靠某幾站,讓快車先行或會車通過,如今短暫的待避時間,卻是重森ㄚ被欣賞祕境小站的最好機會。
我們3671藍皮普快經過南迴線最大的小站加祿-台東駱駝,繼續往南行駛3.4公里來到內獅車站。
內獅車站是因為獅子鄉的「內獅村」而得名,但內獅車站的位置並不屬於獅子鄉,而仍是枋山鄉。
這種情形在南迴線、台東線、北迴線等路段都有例子,主要原因是鐵路大多經過平地,但設站的地理目標可能是稍微往山裡面一點的原住民聚落(俗稱山地鄉),所以會以山地鄉的村名或鄉名來當作車站名稱,不過實際上是位於平地鄉。內獅車站附近並無平地村落,事實上它甚至還是屬於加祿村,不過再往山裡就有內獅、南世這兩個原住民部落,因較靠近內獅而得名。
不過問題來了,車站附近幾乎沒有民宅(但卻設有「內獅國小」),離原住民部落又還是有點距離,每天只有北上南下各兩班車,有誰會以火車為交通工具?答案是幾乎沒有,所以內獅成為台鐵車站中的最後一名,2012年每天平均只有0.47人上下車,就算四捨五入都還是不到1人!跟台北車站每天平均有67,141人上車、66,652人下車比較起來,其中差別是多麼巨大!
內獅車站蓋得很漂亮,月台在彎道上,遮棚還設計成中國傳統的廊柱形式,兩端屋簷也模仿有雕塑的屋瓦,看起來真的很有特色。站房很早就無人化,為避免破壞,連窗戶和門都已拆除,不過卻非常乾淨,似乎有專人在維護整潔。
內獅車站只留一條路軌,其餘都拆得乾乾淨淨,本來島式月台也就變成了岸式月台。而且因為乘客太稀少,台鐵根本沒必要建天橋或地下道,所以下車後可以大方地穿越軌道然後再出站。部分參考鐵貓
我們3671藍皮普快經過,繼續往南行駛4公里來到枋山車站。
枋山堪稱全台灣形狀最特別的行政區之一,南北長約25公里,但東西寬度很窄,基本上就是中央山脈邊緣到海邊的距離,平均不到1公里,最窄處據說只有100公尺。枋山鄉是用很奇特的劃分方式,將加祿、枋山、楓港三個漢人聚落連起來成為一個行政區,藉此一方面與東邊的幾個山地鄉區隔,一方面連通更南邊的漢人居住地車城、恆春。
南迴鐵路在加祿、內獅設站之後(皆位於枋山鄉境內),接下來就接近枋山村,理所當然應該設站,但此段路線規劃卻是沿山坡拐進枋山溪北緣並爬升高度,因為即將穿越中央山脈往台東去。
枋山車站最終還是設立了,不過它是在村落東北邊約1公里處,而且還要爬坡63公尺才能到,路途遙遠,導致幾乎沒人會想要坐火車。與加祿、內獅一樣,枋山車站一天就只有四班車,剛好平均每天也是約4個人上下車,全台排名倒數第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枋山車站已經不在枋山鄉境內,而是屬於獅子鄉的範圍,不過附近的枋寮高中正成分校則勉強還在枋山鄉境內。這種「車站設在別人地盤」的情形,在山地鄉或山地村有好幾個例子,但相反的例子就只有枋山。
枋山車站位於海拔60多公尺的山坡上,屋頂也有仿屋瓦的設計,建築還蠻有特色的;不過無人化之後,台鐵還是擔心內部被破壞,索性將它關閉,拉下鐵門,現在站房是完全不開放的狀態,上下車要從旁邊穿堂繞過,不過還是可以透過玻璃看到裡面的景象。至於枋山車站的月台則還維持著島式月台,A側為正線,B側路軌雖還未完全拆除,但則很明顯已經不再使用,部份被土石覆蓋,連草都長出來,而且接回正線的轉轍器也已消失。
枋山車站同時保有「台灣最南的鐵路車站」殊榮,這是因為南迴鐵路在枋山附近折向東行,穿越中央山脈,下一站古莊就已經在台東縣境內,而且已經略轉往北邊了,所以枋山車站的位置最南。部分參考鐵貓
從這裡開始我們的3671藍皮普快,即將開始進入中央山脈隧道群。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