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             攝氏16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89    陰雨

P20.jpg

國際關係中的緩衝系統

  儘管術語“緩衝狀態”被廣泛使用,但是它幾乎沒有受到學術上的對待。 本文使用預期效用理論和四個案例研究了緩衝狀態和緩衝系統:阿富汗(1870-1978),柬埔寨(1954-1971),黎巴嫩(1943-1981)和比利時(1831-1945)。 提出了一個定義,說明要使系統成為緩衝系統,必須具備哪些地理條件,能力分佈和外交政策取向。 該定義對於系統和緩衝區狀態中的較大功率具有明顯的行為後果。 從該定義得出的一個推論是,中立和分割的多邊聲明是相互關聯的現象,並且與緩衝條件的存在有關。 另一個推論是,緩衝國的外交選擇受到了嚴格的限制,最可能的政策是中立。 顯然,提出的定義使我們對緩衝系統中的衝突和衝突解決有了更好的理解。 本文以比以前嘗試的更為嚴格的方式探討“緩衝區狀態”和“緩衝區系統”的作用。 將定義概念並發展理論,並研究四個案例研究:阿富汗(1870-1978),柬埔寨(1954-1971),黎巴嫩(1943-1981)和比利時(1831-1945)。 研究緩衝系統衝突和解決衝突的主要方法學工具將是效用理論,特別是Bueno de Mesquita1981)所採用的工具。 將表明,憑經驗可驗證的條件決定緩衝系統的存在。 此外,緩衝系統的邏輯帶來某些行為模式和約束,這些行為模式和約束可以在緩衝環境中得到最好的理解,並且在四個案例研究中的每個案例中或多或少都表現出某些行為模式和約束。 儘管“緩衝區狀態”一直是常用的術語,但說“緩衝區系統”更為有用。 由於系統中的功率較大,因此存在緩衝區狀態作為緩衝區狀態。Robert Keohane1969)所採用的概念可能會說,緩衝系統中的較大能力是“子系統主導”的(如果我們將緩衝狀態視為子系統),而緩衝狀態充其量是“子系統影響”的,並且更常見簡直就是“子系統影響”。 因此,不可能僅處理緩衝區狀態而忽略大功率的重要作用。

 

簡短的定義及其局限性

    檢查緩衝區狀態的一個簡短定義可以作為更準確和詳細定義緩衝區系統的有用起點。  Mathison1971)將緩衝狀態定義為“位於兩個較大的通常相互競爭的狀態(或狀態組)之間的小型獨立狀態”。 儘管此定義未作詳細說明和探索,但它確實涉及了三個方面,以便開發出更完整的定義:

 1)地理:該州“位於”其他兩個州之間。 

 2)能力分佈:國家是“小國”,.....介於兩個大國之間...

 3)外交政策取向:國家是“獨立”,其較大鄰國是“通常是相互對立的國家 。”

  儘管該定義確實涉及地理,能力分佈和外交政策取向這三個問題領域,但它只能在一個領域中要求精確:地理。 關於能力和外交政策取向,沒有任何跡象表明“ smail”,“ independent”或“ rival”是什麼意思。 另一方面,“介於兩者之間”的概念可以立即輕鬆地得到驗證。 但是,這種觀察本身沒有什麼用。 大多數州位於兩個或多個其他州之間或州集團之間。 如果要實施和應用Mathison的定義,則必須對其進行定義。

 

地理環境

     緩衝狀態在其敵對鄰國之間的交戰地點上的位置是緩衝系統的最顯著特徵。現在的技術可能改變我們對地理的認識,但是連續性仍然是國際政治的重要決定因素。 接觸競爭大國的國家總是有很高的可能性成為這些大國鬥爭的舞台。 在和平時期或戰爭時期,緩衝區比其他大小和能力相同的州更容易受到鄰居衝突的影響。 儘管很少發生,但狀態可能會被緩沖在兩個以上的強權之間。 十八世紀的波蘭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 在那個世紀中,波蘭不幸與三個更大的大國(普魯士,俄羅斯和奧地利)接壤,普魯士不允許波蘭所有地區都落入俄羅斯的控制之下。 俄羅斯打算獲得盡可能多的控制,普魯士人與奧地利人除外。 最終,奧地利不能容忍普魯士或俄羅斯對波蘭的獨家控制。  1772年,幾乎不可避免的分區發生(有關該分區的進一步討論,請參見下文),三個國家都參與其中:

奧地利通過佔領齊普省與一些鄰近的波蘭地區,無意間為該分區提供藉口; 普魯士首先公開通過分區計劃並提出要求。 俄羅斯說出決定性的話,決定各自的份額[Lock,1915:51]。

  緩衝區狀態也可能會不幸地保持“中間”狀態,儘管其鄰居的組成和能力在時間上有所變化。 例如,柬埔寨遭受連續的衝突,衝突中的演員可能已經改變,但柬埔寨仍然是緩衝。 從十五世紀中葉開始,隨著泰國和越南帝國的發展,柬埔寨受到餐來自雙方的越來越大的壓力。 十九世紀初,柬埔寨國王“從暹羅王冠上奪桂冠,並向越南人致敬”(Shawcross197941)。後來,泰越的競爭被北越-南越的衝突所取代。 柬埔寨不僅跨越越南內戰,而且使東西部衝突也跨入國家(見圖一),邊界可以修改,國家可以完全消失,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緩衝國被固定在其位置 它夢想著建立一個更加熱情好客的社區,但地理條件既不能保證緩衝區的狀態,即使在上述每種情況下,國家的邊界基本上都保持不變,比利時,柬埔寨與阿富汗在1981年不能被視為緩衝區國家不變。 為了解緩衝系統是如何產生或消失的,我們必須超越緩衝狀態的簡單地理範圍,並探索有關以下假設:(1)緩衝系統內的能力分佈,以及(2)州的外交政策取向的緩衝系統。

2.jpg

 

 

預期的實用性-了解緩衝系統的工具

  布宜諾斯艾利斯·梅斯基塔(Bueno de Mesquita19751981)提供一個有用的框架,用於理解衝突情況下理性單一行動者的計算。 決策者的預期效用基於對國家權力與聯盟結構的理解。 衝突中成功的概率(P)是通過相對能力的比較來確定的。 在簡單的雙邊衝突情況下,強國的P大於.5。 衝突產生的效用(U)可以通過將狀態i的聯盟結構與潛在戰鬥員,州j。 例如,國家i對於自身的定位具有最大的效用,它與自身聯繫在一起。 如果j不與i結盟且不與i的任何盟友結盟,則國家i將從j的位置得出最小效用。 因此,通過擊敗詹德並將其帶入我的陣營,我將在國家中大有收穫。 如果將最大效用設置為1,將最小效用設置為-1,則在這種情況下,我將獲得i-jl-[-1])或效用2。決策者的預期效用將是的函數。 他或她對概率和效用的感知。 在一次簡單的雙邊衝突中,布宜諾斯艾利斯·梅斯基塔(Bueno de Mesquita)通過以下形式給出了戰爭i中國家i的預期效用計算:

      E(Uij) = Pi(Uii- Uij) + (1- Pi) (Uij- Uii)

 

其中I- P是失敗的概率,Uiii對其自身位置的效用,Uijij位置的效用。

  期望的效用為我們提供一種簡化而有效的方法,用於了解一個國家何時能夠發起衝突以及為什麼它會這樣做。 它還代表一種查看國家相對能力(相對概率)及其外交政策取向(效用)的方式。

緩衝系統中的強度分佈

  在這裡,我們將繼續假定在一個具有兩個較大強權(IJ)與一個緩衝區(B)的緩衝區系統中,較大狀態是“競爭”,緩衝區狀態是“獨立”。現在,我們將注意力轉向 在系統中能力的分佈情況下,不難想像如果緩衝區為“小”狀態且IJ為“大”狀態時將計算哪種概率值,而無需了解B的確切大小和強度 ,即IJ,可以假設IJ都有贏得與B的簡單雙邊衝突的可能性,該可能性大於.5。相反,B擊敗IJ的機會甚至更少。 很難確定IJ在這場衝突中獲勝的概率比.5大多少,對這四個案例的回顧表明,在緩衝系統中,能力差異往往很大。表I列出了三個 衡量衝突能力常用的國家權力指數 y:人口,經濟和軍事。 雖然不完整,但該表確實表明能力差異。 在每種情況下,緩衝區狀態可以期望聚集的強度與其兩個較大鄰居的能力之間似乎都存在很大差異。

1.jpg

  這裡不關心定義什麼是小狀態,什麼不是什麼小狀態。緩衝區比至少兩個鄰居“小”。 可以進一步說,“較小”是指與較大鄰國中的任何一個在雙邊衝突中被擊敗的可能性大於0.5。 緩衝狀態總是可以期望在衝突中失敗,而這種衝突僅限於這種雙向的強度測試。 相反,鄰居是“更大的”,因為它可以期望在這種衝突中獲勝。 因此,緩衝系統中越來越小表示相對的能力,與相對簡單的雙邊衝突中決策者對預期效用的合理計算有關。 這些雙邊概率可以表示為:

      Pib> .5 andPjb>.5

  除了這一靜態計算,可能還需要添加一個動態術語,該動態術語應考慮到預測的未來能力分佈。 如果緩衝區以某種方式變得與較大的鄰居發生衝突,則整個系統將被轉換。 不僅需要緩衝區不再擔心從那個方向入侵; 它甚至可能使表變成以前的敵人。 因此,緩衝區不再是緩衝區。 巨大的能力變化在歷史上是未知的(例如,十九世紀的普魯士)。 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變化的緩慢,權力的巨大差異以及政客的短期視野使得緩衝國家無法依賴這種轉變。 的確,由於其相對於兩個鄰國的劣勢,緩衝國有時會追求強化的反面。 避免衝突的願望及其任何藉口都可能導致“廢用”政策:有意識地努力保持軟弱。  Bannerman(1980:228)談到了黎巴嫩外交政策的一般性質:“黎巴嫩人意識到,為了保持中立,他們要么必須成為一個強大的區域國家,從而阻止鄰居干涉黎巴嫩的中立,要么他們必須這樣做。 如此軟弱以至於無法採取任何行動來製止他們的公然侵略行為。黎巴嫩人選擇了後者。 在1831年的《倫敦條約》中,比利時同意拆除其許多要塞。 同年晚些時候,為了促進法國軍隊的撤離,比利時同意銷毀夏勒羅伊和圖爾奈的要塞。 儘管這些協議顯然是在脅迫下達成的,但有證據表明比利時繼續避免任何快速的軍事集結,以免得罪德國或法國。  Helmreich(1976)認為,這是比利時沒有建立大規模軍火工業的原因之一。

  但是,即使是最盡職的反利用政策也可能影響不大。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緩衝區的位置通常太小而無法影響I-J衝突的結果,但它擁有一個戰略空間,在我的競爭中,我和Jcan不能忽視。 如果緩衝區可以通過將其功能藉給一側來平衡平衡,那麼這樣做可能只是為了破壞緩衝區系統的結構。 但是,緩衝系統的持久性意味著,作為盟友將其軍隊和外交借給一方,緩衝是無效的。 緩衝區進入I和J的計算主要是作為入侵路徑。 儘管緩衝區的策略效用是難以量化的組成部分,並且難以包含在緩衝區系統的概率計算中,但是知道此策略效用對I或J的計算都不會產生決定性影響,因此可以得出以下關係式:

    Pibi <,5 and Pjbj<.5

其中,Pa是我對B的成功感知,因為B輔助了I; 考慮到B輔助J,P是J對其成功的概率的感知。此外,緩衝區系統的邏輯要求I和J都不能支配該系統。 如果其中之一可以,則會破壞緩衝區結構。 因此,系統的持久性也是兩個狀態之間存在大致平價的標誌。 可以表示為:P-P0或P,Pi在進行了這些概率計算後,敵對國家仍然全神貫注於自己的競爭並僅注意緩衝區(因為它表示地理空間)就不足為奇了。 當我確實侵略B時,它幾乎總是表示它是在J成功完成同一件事之前利用B的戰略效用的嘗試。 這裡介紹的四個案例至少已經歷過一次這種衝突模式。 尼克松總統對1970年柬埔寨入侵的解釋提供了一個經典的例子,說明計算緩衝區的效用更大的力量:讓我們再次回到地圖上。 這是越南南部。 這是越南北部。 北Victnam已經佔領了老撾的這一部分。 如果越南北部也佔領了這個

 

 

 

 

3.jpg

 

原文資料: Michael Greenfield Partem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法學院,<The Buffer Syste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Published by: Sage Publications, Inc.https://www.jstor.org/stable/173841?seq=1#metadata_info_tab_content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